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参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参碱(Mat)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苦豆子SalopecuroidesL,广豆根SsubprostrataChunetT.Chen等中草药的活性成分,是苦参碱类生物碱的代表,这一类生物碱还包括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槐醇碱(sophora-n01)、槐胺碱(sophommine)、氧化槐果碱(oxysopine)等。Mat的化学式为C18H24N20,属于四环的噻嗪啶类,分子骨架可看作2个喹嗪啶的杂体^[1]。苦参碱具有抗病原体、抑制变态反应、正性肌力的作用,近年来有关苦参碱类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已成为抗癌中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苦参碱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经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病毒变异,部分病人病毒变异株处于高复制状态,使病人病情出现异常。我们应用氧化苦参碱联合泰来肽(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拉米呋啶治疗后病毒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碱(matrine, MAT)是传统中药苦参所含的主要生物碱之一,发现于苦豆子根部,属于四环的喹嗪啶类,分子骨架为2个喹嗪啶环的杂体[1],化学式为C15H24N2O,分子量是248.36.MAT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例如:抗菌消炎、解热镇痛、祛痰平喘、强心利尿、抗心率失常、抗肝纤维化、防治肝炎、抗肿瘤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ARB-氢氯噻嗪类抗高血压复合药物的应用情况和使用成本的比较分析。方法对本院门诊药房2012~2013年所使用的ARB-氢氯噻嗪类抗高血压复合药物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同种类的单组份的ARB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缬沙坦胶囊(代文)销售金额序列排名第一位,用药频度DDDs排序列前3位的是氯沙坦钾片(科素亚)、氯沙坦钾片(扬子江海蓉)、缬沙坦胶囊(代文),限定日费用DDC排序列前三位的是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海捷亚)、缬沙坦胶囊(代文)、缬沙坦氢氯噻嗪(复代文)。结论ARB-氢氯噻嗪类抗高血压复合药物使用的平均日费用较大,尚不能完全取代单组份药物。  相似文献   

5.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双  史华  夏时海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238-239,244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O-matrine,OM)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其中,以抗肝纤维化研究得较为深入,且在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氧化苦参碱的结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炎,同时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不高、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苦参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实现其缓控释及靶向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苦参碱类药物近几年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首次建立了测定抗炎泡腾栓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方法,作为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的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氨基柱,以乙腈-无水乙醇-3%的磷酸水溶液(81∶10∶9)为流动相,流速1.0m l.m in-1,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25℃。结果:苦参碱在0.0362μg~0.724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6%(RSD=2.57%,n=6);氧化苦参碱在0.0923μg~1.846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7%(RSD=2.25%,n=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中药抗妇炎泡腾栓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诱导小鼠肝药酶后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9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肝药酶诱导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肝药酶诱导组分别等容积灌胃给予苦参碱(20、40和80mg.kg-1)或氧化苦参碱(20、40和80mg.kg-1)预处理7d,并于末次给药24h后,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1),观察并记录小鼠催眠潜伏期和催眠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预处理组和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均可使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时间缩短(P〈0.05或0.01);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40和80 mg.kg-1)还可分别缩短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的潜伏期(P〉0.05)。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预处理可诱导小鼠肝药酶而拮抗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参碱(matrine)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苦参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具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炎等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获得良好疗效。本研究采用HPLC法,对苦参碱胶囊进行杂种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材料和方法1.1试药和仪器苦参碱对照品由宁夏...  相似文献   

10.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植物,具有清热、杀虫、利湿等功效。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传统药理学作用以抑菌和抗心律失常为主,随着研究的深入,苦参碱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1]。近年来苦参碱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临床应用也取得一定进展,现对苦参碱在妇科疾病方面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抗肿瘤作用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参,又名牛参,野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苦参生物碱是传统中药苦参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近年来以抗肿瘤作用最受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临床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对苦参素抗肿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解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氧化苦参碱对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1μmol·L-1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和超射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从给药前(534.7±29.62)ms缩短至(490.3±47.39)ms(n=5,P〈0.01),使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从给药前(572.1±49.98)ms缩短至(549.8±35.42)ms(n=5,P〈0.01),冲洗后APD50恢复至(498.1±31.78)ms(n=5,P〈0.01),APD90恢复至(554.2±61.28)ms(n=5,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可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提示此机制可能参与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的抗生育活性及对人阴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的影响黄自明,任哲,冯苏哲河南省肿瘤研究所郑州450003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材科郑州450052关键词苦参碱,抗生育,乳酸杆菌苦参碱(matrine)是从中药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调节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碱调血脂、抗脂质过氧化的药理作用。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饲料组、高脂模型组、脂必妥对照组、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实验12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测实验对象家兔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灌服苦参碱可增加实验各组血浆HDL-C、ApoB含量,降低血浆TC、TG、LDL-C、ApoA含量,增强血清SOD、GSH-PX、T-AOC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苦参碱有调节血脂、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苦参碱是由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一般为苦参总碱,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心率失常、抗炎及抗病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好.苦参碱研究历史长,剂型多样.与老剂型相比新剂型毒性更小、疗效更好,用药也比较方便.如栓剂、凝胶剂等对人体刺激较小的新剂型,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和欢迎.而一些制剂新技术如缓、控释技术的使用,能够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治疗效果更有保证.现就近10年苦参碱剂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抗眩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眩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抗眩啶组及对照组,抗眩啶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眩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抗眩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未发生明显副反应。结论:抗眩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联合热疗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联合热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板,观察苦参碱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苦参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苦参碱在6.25~200μg/ml浓度时,具有抑制HU-VEC增殖的作用(细胞存活率在86.4%~56.1%),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55),此浓度范围内苦参碱对人肠癌细胞株细胞的抑制低于对内皮细胞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差异细胞毒作用;在12.5~25μg/ml浓度时苦参碱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6.25~25μg/ml浓度时对内皮细胞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6.25、12.5、25μg/ml苦参碱联合热疗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次加效应。50、100、200μg/ml苦参碱联合热疗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结论:小剂量苦参碱(6.25~200μ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联合热疗具有协同或次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及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现代研究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除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作用外,还具有抑菌[1]、抗癌转移[2]、肿瘤抑制[3]等作用。随着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应用范围的扩大,其相关制剂的应用也更为广泛,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报道也很多。本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Matrine,Mat)是从传统中药苦参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物质,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多种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其抗白血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现就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中药治疗白血病提供更加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乙吗噻嗪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韩金旺,严文魁(附属弋矶山医院心内科)乙吗噻嗪为酚噻嗪衍生物,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1964年由苏联合成[1]。国内于198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我院用该药治疗17例心律失常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