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有的效诊疗方法及手术疗效的随访结果,以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认识。方法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患者22例,就病理类型、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22例中,其中乳头状癌19例,滤泡状癌3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15例(68.2%),全部术后病理确诊。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10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2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者,以乳头状癌多见,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彩超检查结合术中冰冻切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微小型甲状腺癌(TM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6例TM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61.54%)术中冰冻切片发现,10例(38.46%)术后病理确诊。行单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8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全组26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是TMC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付逢吉  谭玉花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15-171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3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4例以甲状腺腺瘤就诊。以针吸细胞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9例行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26例行腺叶加峡部并同侧同期或分期颈淋巴结清除术。随访中因肿瘤死亡3例。结论: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术中诊断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微小癌应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宗兵  朱江帆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241-242,244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3岁。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1例。单发癌19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15例。健康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块占52.9%(18/34)。术前确诊4例,术前疑癌17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24例,术后确诊6例。行患侧腺叶 峡部切除11例;患侧腺叶 峡部 对侧腺叶次全切除23例;合并中央区或颈部淋巴结清扫8例。淋巴结转移率17.6%(6/34),均发生于单一癌灶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5.8年无肿瘤复发,无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死亡。结论:1)每年健康体检结合B超、同位素、CT、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综合检查有助于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2)建议治疗选择单侧腺叶 峡部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癌已穿透甲状腺被膜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良性病变合并甲状腺微小癌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合并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良性病变合并甲状腺微小癌2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2例,仅占7.1%,28例均送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发现阳性16例,诊断阳性率57.4%,17例术前、术中确诊者行患侧腺叶并峡部切除,颈VI区淋巴结清除术,平均随访4~6年无复发。术后病理确诊者3例见手术标本周围组织癌细胞浸润,包膜受侵犯,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漏诊率高,术前术中要高度重视质实可凝小结节,提高术中冰冻切片阳性率是关键。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应常规行腺叶切除,可避免二次手术。术前术中确诊者应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颈VI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确诊者应检查TMC周围组织有无癌细胞浸润,包膜有无侵犯,如证实TMC已完整切除,则不必再行手术,如发现包膜受侵犯或切缘有癌细胞浸润,应补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再手术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的相关问题.方法 分析51例甲状腺癌再手术原因,术前检查,手术方式和效果.结果 49例首次手术前仅依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致误诊,2例首次手术医师处理不当致再手术.49例初次手术未行冰冻切片致误诊,1例冰冻切片误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1例当时无法定性.51例均再手术治疗.术前临床检查诊断癌灶残留符合率为83.3%;术后病理证实25例癌残留,残留率为49.0%;术前临床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66.7%;14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加患侧改良颈清术,7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患侧改良颈清术,18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VI区淋巴结清扫术,12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3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术前检查过于简单和术中未行冰冻切片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误诊误治的甲状腺癌应及时给予再手术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其再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7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72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病人的23.9%。男:女=1:4.2。临床表现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9.2%。病理类型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93%)。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或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和全甲状腺切除术。对有怀疑有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43例,17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癌灶较小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绝对优势;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7例,采用患侧叶+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或近全切除治疗,常规Ⅵ、Ⅶ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择区(Ⅱ~Ⅴ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均经术中冰冻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5a生存14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史云  吴醒  吴建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81-328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术式和颈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对38例证实TMC患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对有淋巴结肿大者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双侧TMC患者行双侧腺叶全切除+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对虽无淋巴结肿大,建议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对于无淋巴结肿大且患者及家属有积极要求的,可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随防3~9 a,内分泌治疗,1例复发伴肺转移;其余均良好存活,无复发、转移.结论 TMC多伴有甲状腺良性病变,术前、术中应仔细检查发现病灶,避免遗漏.冰冻切片对TMC诊断非常重要.确诊TMC者应及时、积极手术,对虽无淋巴结肿大,建议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对于无淋巴结肿大且患者及家属有积极要求的,在充分与患者沟通后可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而检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40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检出甲状腺微小癌20例(5%).20例中2例(10%)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8例(90%)于术后连续病理切片确诊;乳头状癌19例(95%),髓样癌1例(5%);2例浸润或浸透包膜(10%),2例有砂粒体(10%),无血管内癌栓和颈淋巴结转移病例.20例中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3例(15%),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例(65%),患侧叶次全切除术4例(20%).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5~6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甲状腺微小癌以乳头状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连续病理切片检查可防止微小癌的漏诊;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不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首次误诊误治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1/2000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08例首次外院术式不当再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81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0例,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7例。再手术病理证实癌残留55例(50.9%),颈淋巴结有癌转移20例(18.5%)。随访5 a,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手术是必要的。术中应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85例经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C)结合临床确诊 4 0例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结合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DNA指数及S期细胞比例确诊 132例 ,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确诊 113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 2 4例 ,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全切除术 16 0例 ,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 36例 ,患侧腺叶切除术 5 4例 ,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11例 ;再次手术 3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 ,7例术后出现声嘶 ,5例出现饮水呛咳 ,2例出现抽搐。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DNA指数及S期细胞比例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术式选择 ,避免二次手术可减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PTMC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者术前均无临床不适症状,为查体时超声波检查所发现.所有病例甲状腺超声显示结节直径≤1.0 cm,结节内有钙化122例,血流丰富84例,边界不清53例.其中术前通过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54例,明确为微小癌46例,假阴性8例.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中单侧单发甲状腺微小癌96例,单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20例,双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22例.采用患侧+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4例;患侧+峡部腺叶切除35例;双侧甲状腺切除18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5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76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62例.其中合并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112例.术后随访1~6年,出现喉返神经损伤4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一过性甲状旁腺损伤2例.局部复发4例,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高频超声波检查是发现PTMC的重要手段.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是及时判定结节性质的最可靠方法.手术是治疗PTMC的最佳治疗方式.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升治疗效果、较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 选择.方法 我院2002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7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大小、病灶数量、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年龄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双侧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 cm,肿瘤≤4 cm但超出甲状腺包膜)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1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19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2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2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5例,中央区(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23例.结果 乳头状癌68例(87.18%),滤泡状癌10例(12.8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6例.术后并发症:短期低钙手足麻木12例(15.38%),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8例(10.26%),永久性声音嘶哑2例(2.56%),乳糜漏3例(3.85%).7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4.87%,随访6个月~6年.6例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经再次手术切除,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7.30%(72/74).结论 肿瘤大小、病灶数量、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年龄应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对于高危患者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术中冰冻切片不能确诊的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临床高度怀疑甲状腺癌而术中冰冻切片不能确诊的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例临床高度怀疑甲状腺癌而术中冰冻切片阴性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冰冻切片不能确诊的甲状腺癌19例,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癌。其中3例行一期患叶全切 峡部切除术,1例加同侧颈前淋巴结清扫术。二期患叶全切 峡部切除 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例。双侧甲状腺全切 峡部切除术2例。全组淋巴结清扫5例。随访:2例术后1~2年复发而行第三次手术,1例术后5年死于心衰,余无复发转移。一期和二期手术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而冰冻切片不能确诊的甲状腺癌行一期患叶全切 峡部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桥本甲状腺炎病人中,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25例,一侧腺叶大部切除加峡部切除9例,单纯峡部切除8例,一侧全切加对侧次全加峡部切除3例(均为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同时术后均采用药物替代治疗.结果 45例病人均经术中病理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检查证实为桥本甲状腺炎,均治愈.45例病人术后随访1~2年,无一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术中应根据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尽量保留足够的甲状腺组织.术后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首次误诊治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1-2005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62例首次外院术式不当再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121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0例,双叶甲状腺癌根治术14例。再手术病理证实癌残留83例(52.86%),颈淋巴结转移38例(23.45%),随访5 a,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手术是必需的。术中应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行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的微小占位,提示可疑癌5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经活检诊断为转移性甲状腺癌.均予手术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阳性诊断23例,6例于术后经石蜡切片病理确诊.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2例行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后2、3年复发;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不易确诊,术前B超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 《临床医学》2011,31(10):44-4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26.5%、73.0%、76.2%。手术方式根据原发癌大小、是否穿透甲状腺包膜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而不同。结论 B超、CT、针吸细胞学是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方法。术式选择:微小癌行腺叶+峡部切除即可,腺叶+峡部+对侧部分+中央区清扫适合大多数患者,无颈淋巴结转移证据时不提倡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对本院2006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PTMC患者39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并与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的23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