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审美心理角度谈园林美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眼于园林审美主体,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在园林审美中,审美主体需要通过外在“刺激”,而且是“中等程度的刺激”,即相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信息达到可理解量与新疑量之间的平衡点,才能真正获得园林美感。因此,在园林美的创造中,应以满足审美需求为原则,做到园林创作审美与欣赏审美的统一。继而本文通过对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学习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阐明了在设计中如何创造园林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场所特征进行了介绍,论述了不同年龄、阶层、性别人群对园林审美的需求,并结合实例,从审美的角度对东湖的设计作了分析,阐述了园林美的创造手法,为营造富有特色美感的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旭东 《华中建筑》1997,15(3):112-114
分析了史前洪水和中华文明起源于山岳,使先民普遍存在山水恐怖意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起源在于崇高,而恐惧感是产生崇高的原因之一。通过美的移情作用,恐惧变为崇高,痛感变为快感,最后转化为美感。作为例证,该文还分析了古典园林中存在着数量崇高和力量崇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4)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客表达对自然情趣向往的精神场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下,人的审美情趣赋予了古典园林自然的特征。古典园林意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将传统审美理念和古典园林的设计逻辑运用到如今风景园林设计的意境中,把古典园林的意境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该文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园林声境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所根 《华中建筑》2007,25(4):97-98
听觉感官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有其独特之处.文章借助审美心理学,通过对园林声境美的研究,就听觉与视觉、触觉等感官知觉之间的总体性作用、对传统哲学的诠释和在园林生活化中的现实表现三个主要的方面来剖析其表现形式、美学特征及作用机制,从而探寻它对传统园林营造中景观与意境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她是植物学、生态学、建筑学、哲学与美学的集合。不论是西方哲学真、善、美的伦理观,还是东方哲学仁、义、礼、智、信的荣誉法典。在园林的表现形态上都有其得意的风景。清华大学的周维权教授就是研究园林诗情、画意、意境的著名园林大家。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审美情趣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园林文化的风景园林理论。  相似文献   

7.
邹长松 《中国园林》1993,9(3):13-15
园林景观水平的高低,内容的丰泛,趣味的浓淡,是吸引游人,增强游兴的关健。如何建设园林景观,给园林以诗情画意的情趣,发展园林旅游事业打下基础,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一、园林景观的艺术魅力一个园林美不美,首先反映在它的形式上。苏州古典园林、黄山的金鸡叫天门景观等等能吸引人,美在能给人以很大的愉悦感。这就说明它们在形式上具备了审美价值,值得一游。这样美的园林实景是用多种艺术互相渗透、彼此烘托而产生的统一体。它以其形式美服务于游赏,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但是,园林仅仅依靠形式上的美,生命力并不很强,一次游足,不想再来。它还必须具备艺术美,才能从根  相似文献   

8.
戚常庆  陈朋 《山西建筑》2006,32(21):29-30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含蓄美特性。含蓄美表达,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含蓄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散发的园林美让后人流连忘返。园林审美考察课程的设立对园林课程体系的设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学习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园林审美进行初步的理论学习;从审美考察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教师对学生园林审美实践的要求。文章对园林审美考察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审美考察等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在园林审美考察教学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解决旅游式的园林审美考察所带来的问题,以更好地完成园林考察审美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深远悠久、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是世界园林景观中璀璨的瑰宝。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对植物运用的特点,展现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与文化美的结合。传统园林注重植物艺术美及意境美的营造,通过独特构思,营造宜人怡情的景色。文章还将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园林进行介绍分析,帮助认识感悟景观中植物造景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但从审美思想、创作手法和鉴赏习惯上看.存在着审美文化的同构性。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梳理.本文探讨了两者在表层文化结构和深层文化结构的内涵,揭示出两者审美文化异质同构的文化基础.以此丰富园林审美的内容,更准确地把握和构筑园林与书法异质同构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园林·园林艺术·园林美和园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园林美学涉及的园林、园林艺术、园林美的概念作了简明的论述,认为园林美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互融和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美的形态,指出了园林美学的研究内容,并扼要地回顾了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大量"题咏"参与审美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目前对"题咏"在园林审美中作用和参与机制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借助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题咏"参与园林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题咏在园林审美的准备、初始和高潮阶段,分别对审美注意、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想象、审美判断和理解、审美情感等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园林审美的发生、发展、深化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岭南庭院的审美特征——务实、外向、生态、时尚,试探现代岭南园林的个性之处,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窥得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岭南庭院的审美特征——务实、外向、生态、时尚,试探现代岭南园林的个性之处,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窥得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程秀萍  裘鸿菲  周雯文 《山西建筑》2007,33(29):347-348
通过古诗词、园林实例与中国园林美学理论,分别对声景概念、审美特征、分类和运用进行了分析,试图以小见大,触类旁通,揭示声景在我国古典园林运用中的奥秘,扩展人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7)
初中美术,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审美能力就是学生面对美的事物感受美的能力以学生独立的审美创造能力。从不同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与认知美的能力以及热爱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审美观念的确立以及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东阳 《云南建筑》2012,(5):117-120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赋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灵魂。文章结合园林美的知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概念、文化内涵、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20.
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占有辽阔的土地,拥有广柔的天空,围合成形形色色的空间,时时在为人奉献美的生活、美的自然和美的艺术。对园林空间的研究,是园林学范畴内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园林设计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我们的想象力无非是在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这三大问题上苦心经营,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