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方式,为结核病健康教育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各调查组的干预前后及组间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评价单纯发放平面材料、单纯面对面宣传及面对面宣传与发放平面材料相结合三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各干预组的结核病知晓率均有提高。其中,采用两种宣传教育方式相结合的干预组结核病防治知识8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从39.7%上升到66.3%,8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从3.3%上升到20.7%,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以人际传播为主,占63.0%。结论面对面人际交流和平面材料发放相结合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方式优于另外两种健康教育方式。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可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江油市在校学生结核病知晓情况,为今后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油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所学校的2200名在校学生,对他们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前后学生总知晓率从46.2%(4 886/10 580)到50.9%(5 384/10 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结核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7.0%(2 799/4180)和76.8%(3 210/4 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6,P0.05)。有关"治疗时间和治愈率"和"免费政策"信息知晓率较低为44.8%和38.4%。学生获取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渠道主要依赖人际传播为76.6%,而学校健康教育渠道最低为25.0%。结论江油市在校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总体较低,干预后农村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如城镇学生提高显著,且结核病核心信息获取渠道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以便指导农村结核病核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对陕西省旬阳县1800名农村居民进行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核心知识总条目数为14400条,知晓条目总数为8208条,总知晓率为57%.[结论]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明显不高,而且存在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性.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文化程度高者较文化程度低者高,男性高于女性,<30岁和>50岁人群知晓率较低,而且核心知识总知晓率还随经济发展程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四川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健康教育落实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完善和促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9个重点病区县(市、区)实施燃煤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前采用统一问卷随机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两类一级目标人群对燃煤型氟中毒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开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联合干预,干预后相同问卷和方法评价措施效果。结果小学生平均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6.20%和94.72%(χ2=339.052,P0.01);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8.06%和92.12%(χ~2=271.889,P0.01)。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措施效果较明显,利于促进燃煤型氟中毒危害的消除,需要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非政府组织参与,大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2年对3所驻泰安高校大一新生共计2090名,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资料宣传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大一新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低(55.93%),干预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总知晓率明显提高(83.12%,P<0.01);知识竞赛组、专题教育组、资料宣传组健康教育前知晓率分别为55.43%、56.13%和56.23%,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4.99%、82.38%和71.98%,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89.69、892.73和294.47,P<0.01),不同健康教育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00,P=0.00)。结论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对高校学生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发放宣传单等是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吉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况,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吉林省的常住人口(12-65岁)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 共调查居民7 193人。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6.96%,男女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农村居民知晓率高于城市(χ^2=92.65,P〈0.05),不同户口类型居民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 吉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需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6个区基层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相关知识和防治政策的认知情况及接受健康促进的情况,为促进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对上海市6个区96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知识和政策的综合知晓率为69.73%.其中对结核病知识和防治政策的知晓率分别是73.25%和61.98%;超过一半的医务人员从未主动了解或宣传过结核病方面的知识.[结论]接受调查的基层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政府减免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不理想,说明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还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促进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易于接受和提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泰安市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共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52.07%;健康教育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总知晓率为83.11%,知晓率明显提高(χ2=1 994.21,P<0.01);知识竞赛组、健康教育组和资料宣传组总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51.91%、52.06%和52.22%,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5.14%、83.01%和71.07%,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4,321.01,110.44,P均<0.01),各组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1,311.91,224.95,P均<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中不同模式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中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选择有效的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促进模式。方法:在符合条件的项目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种健康促进模式,各随机抽取120名流动人口,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评价4种模式干预效果的优劣。结果:干预前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8.4%~64.8%,干预后为66.3%~79.2%,4种模式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秩和检验显示,发送核心信息短信模式和农民工学校专题培训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宣传模式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平面宣传模式(Z=16.105,P〈0.01)。结论:流动人口中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明确健康促进个体受众后,直接进行面对面或点对点的干预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模式试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模式试点,指导全市农村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方法]在75个村8.2万人中制作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录音材料75套和宣传画150张,利用村委广播反复每天播放,连播15d,每村张贴宣传画2张。在教育宣传前、后分别抽样作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抽样调查800人,广播和宣传画张贴宣传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0.75%和81.50%,广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2,P〈0.01)。[结论]利用农村广播和村村通宣传栏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一项投资少,宣传人数多,宣传效果好的宣传方式,值得在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