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TM32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控制特点,分别从功率电路和控制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硬件方面采用先进的智能功率模块IPM,极大地简化了电路设计;软件上应用以Cortex-M3为内核的STM32,其丰富的电机库函数降低了研发周期.FOC+SVPWM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使其具有与直流电机一样的调速性...  相似文献   

2.
惯导性能测试一般在地面实验平台上进行,只能得到离散状态的测量结果,不能满足分析整个系统性能要求。建立飞行仿真系统能模拟各种飞行模态,并能够对惯导性能进行动态连续飞行轨迹下测试,在工程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惯导性能测试仿真系统的结构框架,并进行了系统功能分析与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构造了基于控制律的飞控仿真模块及惯导反解算、通信等软件模块,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并使用VC进行算法、系统实现。与惯导系统的联合仿真证明,为惯导测试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功率主回路是交流伺服系统的核心,直接驱动伺服电机工作,由三相整流电路、智能功率模块IPM组成。三相交流电流经功率主回路处理成近似对称的正弦交流电驱动永磁同步电机PMSM工作。良好性能的功率主回路是伺服系统获得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针对行业应用对旋翼无人机连续的高精度导航定位需求,基于低成本的GNSS单频定位模块和MEMS惯导,设计了高精度的GNSS/INS组合导航模块。针对高精度要求,设计了充分保障MEMS惯导精度的原始数据采集方案。针对旋翼无人机平台的高频振动问题,分析了IMU白噪声参数对MEMS惯导和组合导航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适当的放大IMU白噪声参数可以有效改善高频振动条件下的组合导航性能;模块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且连续稳定。  相似文献   

5.
惯性元件性能评估系统,是以单轴速率转台为基础的对陀螺仪或加速度计基本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标定和评估的系统.惯性器件作为捷联惯导系统的心脏,其测量系统精度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惯导系统的精度.选用NI CompactDAQ设备USB-9239作为惯性元件性能评估系统采集核心.NI CompactDAQ提供简单易用USB接口,并在一个简单、用户可配置的系统中集成了传感器的直接连接、信号调理、模数转换等多种特性.实验表明该采集系统运行可靠,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效率,为惯性器件的性能分析与进一步改进提供基础,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申寿云  林立 《微计算机信息》2008,24(14):162-164
详述了TMS320F2812的性能特点,给出一种基于TMS320F2812和智能功率模块(IPM)实现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方案;阐述了矢量控制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该PMSM矢量控制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该系统以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为基础,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以智能功率模块IPM组成交流-直流-交流的电压型逆变器,并在基础之上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变频、交流伺服等市场领域对功率模块的需求,三菱公司开发了第5代IPM智能功率模块.该文简述了IPM模块的基本工作特性,然后以L系列IPM25RLA120模块为例,详细介绍了IPM模块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并提出了IPM过流保护的一种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数字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项目实例,表明了该接口电路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性强、运行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在航天测量船的惯导模拟器设计的研究中,在平台惯导系统的正常测试维护工作中出现成本高、效率低、繁琐且耗费大量人力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快速平台惯导模拟器,建立了具有导航系统测量功能的平台,并对模拟器进行了功能分析、模块划分、体系结构设计,并给出了系统中每个模块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证明图形化编程软件摒弃了传统开发平台编程复杂、扩展性差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惯导模拟器实现了对惯导系统的正常测试,并降低了测试维护成本以及缩短测试维护周期.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基本特征,并以三菱公司生产的智能功率模块PM25RSB120为例,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及相关参数,给出了由IPM构成的变频电源的结构,并详细介绍了基于IPM的变频电源系统主电路的设计及其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