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吡啶甲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对一种新型有机硫氮杂环杀菌剂——2-(4’-吡啶甲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异烟噻)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拟降低成本,提高收率,节省资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并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双酰肼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保护中.为了发现新颖结构的高效、低毒双酰肼杀虫剂先导化合物,采用点击化学常用的1,2,3-三唑杂环将新烟碱杀虫剂的药效团2-氯-5-(氯甲基)吡啶引入到双酰肼分子骨架中,设计并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双杂环结构的双酰肼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200mg/L质量浓度下对小菜蛾(Spodoptera exigua)和甜菜夜蛾(Plutella xylostella)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杀虫活性;但所有目标化合物在200mg/L浓度下对蚕豆蚜虫(Aphis fabae)的杀虫活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新的含噻唑杂环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3-基)甲基]-2-氨基噻唑与取代苯甲酰氯(或乙酰氯)在吡啶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19个新型含2-取代-1,3-噻唑烷环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4.经1H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经MS进一步证实了化合物4s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4a的晶体结构.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吡啶环、噻唑环引入到1,3,4-噁二唑母体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吡啶(噻唑)的1,3,4-噁二唑衍生物.通过IR,1H NMR,EI-MS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代表化合物2-(6-氯吡啶-3-甲硫基)-5-(吡啶-4-基)-1,3,4-噁二唑(I)经单晶X衍射证实了结构.初步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并比较了在1,3,4-噁二唑母体结构中引入噻唑杂环和引入吡啶杂环后其杀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的5种菌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效果普遍优于对其它菌种的抑制效果;在1,3,4-噁二唑母体结构中引入噻唑杂环比引入吡啶杂环对其杀菌活性更有利.  相似文献   

5.
采用噻吩-2-甲醛分别与邻氨基苯硫酚和硫代氨基脲合成了2种噻吩-2-甲醛杂环席夫碱.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检测方法对2种目标新型杂环类席夫碱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采用量子化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方法(DFT)对2种新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几何优化,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和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进一步优化,比较计算光谱与实际测试光谱之间的误差,探究了2种席夫碱化合物荧光发光机制,为这类席夫碱分子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具有诱导抗性的 β 氨基丁酸 (BABA)为先导化合物 ,合成了 8个新的N 杂环 3 N′ 苄氧羰基 β 氨基丁酰胺类化合物 ,所有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 HNMR确证 ,讨论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结构改造并结合活性基团的拼接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2-(2'-取代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类化合物,所有的目标物的结构都经HNMR,MS,IR和元素分析证实,选择了其中5个化合物对7种细菌进行了抑菌活性1测试,并与市售农药20%三环唑、70%威尔达甲托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发现它们比市售农药有更为广泛的杀菌谱,对照农药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这些化合物则对所选择的七个菌种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氟苯氧乙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4c)的杀菌谱很广,它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杀活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氨基甲酰基膦酰胺酯与4-(取代)苯基二氯化膦缩含,然后硫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双磷杂环化合物——4,5-二氧-2-硫-1,3,2,4-二氮二磷杂环戊烷。利用HPLC分离出了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并分别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通过~1HNMR和~(31)P NMR谱研究了化合物的立体结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生物测定初步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都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个别化合物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 2 (1H 1,2 ,4 三唑 1 基 ) 2 丙烯 1 酮 (2 )与取代硫酚或含巯基的杂环化合物进行 1,4 亲核加成 ,得到目标化合物 3,其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和红外光谱所证实 ,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试 ,发现大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表明不同的R1取代对其生物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当R1=(CH3 ) 3 C时 ,对小麦锈病的抑制活性要高于R1=Ar的活性 ,而Ar上不同的取代基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结构改造并结合活性基团的拼接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2-(2'-取代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类化合物, 所有的目标物的结构都经1H NMR, MS, IR和元素分析证实, 选择了其中5个化合物对7种细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 并与市售农药20%三环唑、70%威尔达甲托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 发现它们比市售农药有更为广泛的杀菌谱, 对照农药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这些化合物则对所选择的七个菌种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其中化合物2-(对氟苯氧乙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4c)的杀菌谱很广, 它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杀活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苯基硫脲、苯基二氯化膦与脂肪醛(酮)在无水苯中进行的类Mannich反应,在分离产物时发现,除了生成3,4-二苯基-4-氧代-1,3,4-二氮磷杂环戊-2-硫酮(Ⅰ)外,还得到了少量3,4-二苯基-4硫代-1,3,4-二氮磷杂环戊-2-硫酮(Ⅱ).根据化合物Ⅱ的生成及31PNMR跟踪反应的结果,得出反应机理为P-H键对亚胺衍生物的加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化合物Ⅰ和Ⅱ的五元杂环均为平面结构,其平面性受4位氧代或硫代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15种2-芳杂环-4-(取代)芳环-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IR、MS及1H NMR确证,并且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该研究为杂类化合物的抑菌构效关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设计、合成了6个N-(取代吡唑基)-1,2,3-噻二唑-5-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的抑制活性,初步生物活性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μg.mL-1浓度下对三种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0e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46.2%、47.8和55.1%;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测试表明,在浓度为500μg.mL-1时,化合物10b和10f对TMV和CMV的抑制率分别为10b(38.6%和32.8%)、9f(34.4%和36.1%),其中化合物10d对CMV的抑制率达到47.0%,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N-杂环-3-N''''-苄氧羰基-β-氨基丁酰胺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诱导抗性的β-氨基丁酸(BABA)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8个新的N-杂环-3-N'-苄氧羰基-β-氨基丁酰胺类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确证,讨论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5.
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DNAZ)的含能盐及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高能量密度材料,因此DNAZ的合成和应用受到了密切关注.采用新的合成方法,以1-叔丁基-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为起始原料,以76.3%的总收率得到了DNAZ,然后以DNAZ为原料,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了1,1′-亚甲基-双(3,3-二硝基-1-氮杂环丁烷)(DNAZ-CH2-DNAZ).用红外和核磁共振光谱等对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DNAZ)的含能盐及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高能量密度材料,因此DNAZ的合成和应用受到了密切关注.采用新的合成方法,以1-叔丁基-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为起始原料,以76.3%的总收率得到了DNAZ,然后以DNAZ为原料,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了1,1'-亚甲基-双(3,3-二硝基-1-氮杂环丁烷)(DNAZ-CH2-DNAZ).用红外和核磁共振光谱等对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2-(1H-1,2,4-三唑-1-基)-2-丙烯-1-酮(2)与取代硫酚或含巯基的杂环化合物进行1,4-亲核加成,得到目标化合物3,其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和红外光谱所证实,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试,发现大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表明不同的R1取代对其生物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当R1=(CH3)3C时,对小麦锈病的抑制活性要高于R1=Ar的活性,而Ar上不同的取代基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芳腈(杂环腈)为原料,经硫化、环化、酰胺化和环化反应合成了系列噻唑-噻唑啉骈合结构的杂环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该路线后处理简单,环境友好,适合产业化生产。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测试对象,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5g,5i,5j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活性较强,5h,5i,5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活性较强,5b,5d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新的含苯并噻唑稠杂环农药先导化合物,以2-氨基-6-甲氧基苯并噻唑为起始原料,经肼化、环化和酰基化反应,合成出了14个N-酰基-7-甲氧基苯并[4,5]噻唑并[2,3-c][1,2,4]三唑-3(2H)-硫酮,并利用1H NMR,ESI-MS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除草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0 mg/L时,大部分化合物对黄瓜(Cucumis sativu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高粱(Sorghum vulgare)、萝卜(Raphanus sativ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根和茎的抑制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候选化合物,以1-杂环取代-β-咔啉-3-羧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双-(1-杂环-β-咔啉)-3-烷氨基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22RV1,SK-OV-3,MCF-7,BGC-823,A375和769-P等10株细胞)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5a~5h与阳性对照药和单取代β-咔啉衍生物相比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_(50)值均小于10μmol·L~(-1),特别是化合物5d对769-P的抑制活性达到0.8μmol·L~(-1),化合物5h对22RV1的抑制活性达到0.6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