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功能不良的影像学可切除肝癌的二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影像学可切除肝癌因肝功能不良而行二期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10例.术前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同时加强保肝、抗病毒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结果 治疗组均成功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肝功能不良的影像学可切除肝癌患者,可先行TACE治疗,经积极保肝、抗病毒治疗后,可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TACE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意在筛选出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有预防作用的潜在受益人群。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病人资料,总共205例。根据病人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NO TACE组(74例)和TACE组(131例);根据病人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点进行分组,分为NO TACE组(74例)、术前TACE组(32例)、术后TACE组(50例)和前后TACE组(49例);根据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特征分为各亚组,回顾性分析TACE在治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结果 TACE治疗不能显著降低整体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P>0.05),但术后TACE治疗能够适当降低个别亚组病人的2年内肿瘤复发率,包括肿瘤直径>5 cm组、AFP>200 μg/L组、CNLC Ib期以上组、BCLC B级以上组病人,而对2年后的肝癌复发率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TACE治疗不能显著降低整体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但术后TACE治疗能够适当降低个别高危复发风险病人的2年内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采用肝癌切除63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4例仅行肝癌切除,Ⅱ组39例肝癌切除时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58例获随访. 结果 5例手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5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据统计学检验,Ⅱ组的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手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不能切除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肝细胞癌(HCC)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缩小后切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2例二期切除HCC病人TACE前因肿瘤巨大或肿瘤虽不大但紧贴肝门或下腔静脉的大血管,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而行TACE治疗.共行TACE 1~7次(平均2.4二1.2次).肿瘤缩小后予以切除.选择7个可能对HCC二期切除后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随访至2000年12月,TACE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4.1%,64.7%,51.2%和40.8%;肿瘤切除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8.0%,59.6%,49.0%和37.1%.肝硬化程度、缩小后肿瘤有无包膜及肿瘤坏死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不能切除的HCC经TACE缩小后应行二期切除,并可获得满意疗效.而肝硬化程度及肿瘤坏死程度是影响肝癌二期切除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复发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 364例肝内复发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予再次切除、介入治疗或无水酒精注射. 结果 再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为78.0%,43.9%,26.2%,介入组的1,3,5年生存率为51.6%,31.1%,18.3%,行无水酒精注射组的1,3,5年生存率为46.5%,27.9%,13.9%. 结论 再切除是肝癌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TACE和PEI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皮下植泵灌注化疗药物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 95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同时皮下植泵,泵导管植入肝动脉、门静脉,术后定期通过药泵灌注化疗药物至肝脏(A组);行单纯肝癌切除术72例(B组);肝癌切除术加静脉化疗65例(C组).随访3年,比较3组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术后皮下植泵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年的肝内复发率显著降低(P<0.01),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皮下植泵定期灌注化疗是防止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在接受术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在二期切除肝癌复发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1例术前TACE和50例未行TACE肝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VEGF、CD34的表达情况和MVD值。分析两组VEGF的表达情况和MVD值的差异,以及62例术前TACE后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于肝细胞质中,CD34选择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术前TACE组和未行TACE组VEGF的表达(6.9±4.7vs5.1±4.4)和MVD值(62.0±35.4vs45.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ACE后根治性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组(45例)与未复发组(17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82.2%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9%、%、22.5%,VEGF阴性组分别为88.5%、68.2%、28.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存在播散结节及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TACE后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后残癌组织血管生成增多,术前TACE后二期根治性切除肝癌VEGF的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了解肝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可能原因. 方法: 将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3组,比较分析各组的手术后生存时间与生存率、术后复发率、术前、术后的主要肝功能指标,术后一年内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与频率,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与时间等.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5±21.3)个月,各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总复发率为56%(35/63),平均复发时间为17个月;术后死于复发癌的时间为(22±12.3)个月,死于肝功能不全的时间为(4.8±3.7)个月,术前肝功能储备差者,术后易发生代偿不全,术后早期死亡者大多由肝功能不全所致. 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部分切除术时,要充分了解肝功能储备,术后早期积极给予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管下段癌(DCC)术后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98年11月至2010年11月间87 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的DCC患者.结果 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36%、51.47%和22.84%.影响DCC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有病程长短、瘤体大小、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及分期、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远期疗效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黄疸程度以及术后放化疗等无相关性.结论 对DCC的肿瘤分期、分型、浸润、淋巴结转移等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强调DCC的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的重要性,尽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后定期泵内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术后每3个月经皮下泵灌注超液化碘油5ml,并行CT扫描检查.结果:3个月内复发11例,复发率达17.5%;半年复发18例,复发率达28.6%; 1年复发25例,复发率达39.7%; 2年复发33例,复发率达52.4%.33例复发病例中28例为肝内亚临床复发,手术再切除13例,再切除率为39.4%.结论:肝癌根治术中门静脉摘管皮下置泵栓塞化疗能有效预防肝癌早期复发,显著降低复发率,并可早期发现术后肝内亚临床复发,提高复发肿瘤再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间10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分别行肝动脉栓塞化疗(51例)或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52例).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能明显提高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种植性转移的发生和治疗.方法:分析35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腹腔和(或)腹壁种植性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肝癌手术后种植性转移发生率为1.03%,再次手术率为94.29%,首次肝癌切除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0.52%、66.79%和40.20%,平均生存期为38.2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种植灶切除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0.60%、48.06%和29.63%,平均生存期为29.5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结论:肝癌术后种植性转移与包膜侵犯、肿瘤破裂、相对根治性手术、肿瘤侵犯程度以及围手术期输血密切相关.及时行手术切除治疗,可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B超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周围静脉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检测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并经TACE及PEI联合治疗,观察其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的变化.结果: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表达阳性的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1.67%),经TACE及PEI联合治疗后,其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均转为阴性(100%,P<0.01).结论:联合TACE及PEI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地杀灭血液中播散的循环性肝癌细胞,可预防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降期治疗后根治性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经TACE降期治疗后,实施根治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首次诊断为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CC,经TACE降期治疗后,成功实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结果 11例HCC患者经TACE治疗后得到降期,成功实施根治性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1336.4ml(110~3200ml),出血量>1000ml者6例.平均手术时间272.8min(210-390min).术后发生胆漏3例,大量腹水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61.5个月,1、2、3年分别有8、7、6例生存.结论 经TACE治疗HCC,可使部分肿瘤降期后再实施根治性切除,其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外科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60例胰腺癌中,胰头癌42例,胰体尾癌15例,全胰癌3例;经B超诊断60例,CT 48例,MRI 30例,MRCP 12例,ERCP 24例,DSA 9例,1OUS 11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胆囊空肠内引流术30例,附加胃空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空肠内引流术8例,PTCD 8例.术后胰瘘2例,疼痛缓解14例,黄疸减退或消失36例,死亡1例,其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可疑胰腺癌患者,联合运用影像学、肿瘤标记物、穿刺检查等方法,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恰当的外科处理,术后辅助性区域放、化疗和免疫调节治疗,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 28例患者中,肝功能为Child A级18例,Child B级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脏增大和脾功能亢进.8例采用选择性血流阻断切除肿瘤,20例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切除肿瘤,其中采用左或右半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左肝和(或)右肝不规则切除联合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8例.结果: 术后6例于半年内死亡,12例于3年内死亡,8例仍在随访中,1年后失访2例,术后随访病例中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脾功能亢进得到改善.结论: 术前充分改善肝脏功能,肿瘤切除联合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探讨SDF-1和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DF-1在41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CC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SDF-1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29%、46.34%、和18.18%(P<0.01).SDF-1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低分化为66.67%,高分化为43.48%;转移组为52%,未转移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表达阳性、阴性患者12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48.1%和14.3%(P<0.01).结论 SDF-1在HCC中表达上调,SDF-1的高表达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DF-1可作为一种新的判断HCC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及癌旁肝组织标本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Caspase-3 mRNA值为(0.028±0.018),癌旁组织中的Caspase-3 mRNA值为(0.049±0.026),肝癌组织中Caspase-3 mRNA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 Caspase-3 mRNA可能成为判断肝癌预后或复发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术中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15例使用冷循环射频消融+姑息手术与13例单用姑息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使用冷循环射频消融+姑息手术治疗的患者存活12个月以上10例.最长者已达42个月,中住生存期24.6个月.单用姑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10.2个月.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减轻明显.但术后胰瘘、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术中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肝切除手术依然是肝细胞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并已经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是肝癌病人即使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其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67.4%,存活率仅57.3%[1]。因此,只有通过积极治疗复发性肝癌,才能提高HCC的整体治愈率。目前,临床对原发性肝癌诊治已达成共识,而对于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选择仍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复发性肝癌的治疗可参考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策略,依据肝癌复发病灶的部位、大小、肝功能和全身情况,临床可选择治疗手段有再次手术切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2]。对于复发病人,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3]。本文结合大量文献报道,分析复发性肝癌的各种治疗方式,并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和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