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消炎痛关闭新生儿(足月儿及早产儿)动肪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对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新生儿PDA90例,其中72例(足月儿33例,早产儿3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另18例未用消炎痛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消炎痛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早产儿关闭率(92.37%)高于足月儿(78.78%),并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比42.8%);足月儿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消炎痛治疗组中有21例合并其他先心病,结果单纯PDA导管关闭率(94.12%)明显高于合并其他先心痛的PDA组(61.9%).早产儿动脉导管的自闭率低于足月儿.结论口服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效果优于足月儿,单纯PDA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者,足月儿在治疗原发病后PDA自闭的可能性大,早产儿自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消炎痛关闭新生儿(足月儿及早产儿)动肪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对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新生儿PDA 90例,其中72例(足月儿33例,早产儿3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另18例未用消炎痛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消炎痛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早产儿关闭率(92.37%)高于足月儿(78.78%),并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比42.8%);足月儿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消炎痛治疗组中有21例合并其他先心病,结果单纯PDA导管关闭率(94.12%)明显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的PDA组(61.9%)。早产儿动脉导管的自闭率低于足月儿。结论:口服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效果优于足月儿,单纯PDA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者,足月儿在治疗原发病后PDA自闭的可能性大,早产儿自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消炎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20例患儿。以消炎痛每次0.1~0.3mg/kg鼻饲给药,每12小时一次。共用3次为一疗程。结果: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16例。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3例未闭合。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给药时间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一足月儿生后两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动脉导管未闭后 ,口服消炎痛三剂 ,第九天再作彩超动脉导管已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其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2 0 %左右 ,女性多于男性 ,约 2~ 3:1。患儿男 ,2天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380 0g ,生后查体心脏异常 ,故门诊就诊。体检 :患儿一般情况可 ,面色红润 ,无紫绀 ,呼吸平稳 ,胸骨左沿 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 ,腹平软。彩超显示 :心脏大小及搏动未见异常 ,主动脉短轴主肺动脉长轴切面见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无回声通道相连 ,内径 4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3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给予服消炎痛治疗,每次0.2 mg/kg,鼻饲给药,每24小时1次,共用3次为一疗程,全部病例均仅用一疗程.未加用消炎痛治疗的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动脉导管的关闭率;治疗组用药前后监测肾功能、血生化及血小板变化,观察记录尿量、胃肠道症状及出血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23例,动脉导管关闭17例,关闭率73.91%.对照组11例,关闭5例,关闭率45.45%,两组比较,治疗组PDA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除2例发生一过性少尿外,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消炎痛治疗足月新生儿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静脉注射消炎痛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少尿、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减少。近年来,静脉注射布洛芬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治疗不会减少脑血流灌注,也不会影响胃肠道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伊朗目前尚无消炎痛和布洛芬的静脉制剂供应。该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的口服制剂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胎龄小于34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一组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次0.2 mg/kg,24 h给药 1 次,共3次。另一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共 3 次,间隔时间为24 h,首剂为 10 mg/kg,随后两次各 5 mg/kg。用药后观察导管闭合率、副作用、并发症及临床过程。结果:用药后布洛芬组18例患儿动脉导管都闭合(100%),而消炎痛组18例中有15例患儿动脉导管闭合(83.3%)(P>0.05)。两组疗效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消炎痛组发生了3例(16.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则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成活率均为 94%(17/18)。消炎痛组1例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和口服消炎痛治疗一样有效,而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较口服消炎痛治疗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399-40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 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 2 0例患儿 ,以消炎痛每次 0 1~ 0 3mg/kg鼻饲给药 ,每 12小时一次 ,共用 3次为一疗程。结果 :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 16例 ,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 ,3例未闭合。 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 ,给药时间早 ,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12例经临床、心电图、X 线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DA患儿,采用美国AGA公司生产Amplatzer自膨性蘑菇状封堵器,选择封堵器的型号较PDA最窄径大2 mm,用6F传送鞘经静脉置入,术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前、后均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术后24 h,3、6、12 个月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PDA最窄径18~6.3 mm,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听诊杂音消失11例, 轻度收缩期杂音1例。15 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1例完全闭塞(91.6%),随访3~12个月,患儿均无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目前介入治疗PDA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及消炎痛治疗10年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及消炎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早产儿及患动脉导管未闭例数计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与早产儿体重及胎龄的关系,探讨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为5.06%(60/1185),出生体重≤1500克者,其发病率为6.54%(10/155),~2000克者为5.25%(27/514),~2500克者为4.88%(19/389),≥2500克者为3.15%(4/127),各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85,P<0.01)。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发病率与胎龄无关(x2=0.344,P>0.05)。消炎痛治疗41例,痊愈31例(75.81%)。≤1500克、2000克、2500克及≥2500克等组消炎病治愈率分别100%、90.91%、53.84%和0(x2=13.62,P<0.05),治愈率与胎龄无关。结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的发病率及消炎痛对其治愈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与胎龄无关。  相似文献   

12.
消炎痛(indomethacin,IND)可引起动脉导管关闭,于1976年由Friendinan等首先报道。近年来国外对利用消炎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机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已有较多的报道。消炎痛确实是有效的治疗PDA药物。且随着药物测定技术和超声心动图的发展,使之变得更为安全、可靠,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已广泛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口服美林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成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自然关闭的可能性较大。但部分PDA分流量大的早产儿很快出现左心衰竭,并易患呼吸道感染。目前国内使用消炎痛关闭动脉导管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其肾脏损害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采用美林治疗PDA取得了与消炎痛治疗同样的疗效,减少了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0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PDA因素为严重室息、肺炎、RDS及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在胸骨左缘第1~2或2~3肋间听到2/6~3/6级收缩期杂音,2例为连续性杂音。4例合并心力衰竭。8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频谱分析其中7例证实有PDA。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有效率为77%。1例自然关闭。4例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窗型PDA或动脉导管长度7 mm管型PDA,并选择VSD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中窗型PDA 12例,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8.7个月(6个月~3岁);管型PDA 15例,男6例、女9例,中位年龄18个月(11个月~5岁)。窗型PDA选择膜部VSD封堵器,管型PDA选择肌部VSD封堵器封堵;按照窗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3~6 mm、管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2~4 mm选择封堵器腰部大小。所有患儿均成功封堵,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胸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降主动脉流速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左肺动脉流速较术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VSD封堵器介入治疗特殊形状PD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例1,女,2岁6个月,因发热、咳嗽5d入院。既往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活动如正常儿童,但常见患儿手足发凉,体检:血压96/56mmHg,呼吸平稳,无发绀,口唇干红,咽充血,双肺可闻及干哕音,未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未触及震颤,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轻度亢进,肝脾不大,股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分析第二代Cer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为更加系统地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第一代Cer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Ⅰ)组和第二代Cer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组,所有患儿选用Cer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均符合治疗准则及患儿的解剖特点),每组各23例;并比较围术期两组患儿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滞留时间,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以及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的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指标计数等指标。结果 ADOⅡ组患儿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滞留时间显著低于ADOⅠ组(P 0. 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显示,ADOⅡ组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每搏输出量均显著高于ADOⅠ组(P 0. 05),而舒张末期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ADOⅠ组(P 0. 05)。两组患儿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比较,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指标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从治疗结局来看,ADOⅠ组有效率为82. 61%、ADOⅡ组有效率为95.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第二代Cer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整体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高危因素,为PDA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50例PDA新生儿为病例组,100例非PDA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直线相关分析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D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DA的发生与胎龄(r=-0.03,P<0.05)、出生体重(r=-0.04,P<0.05)呈负相关。出生时吸氧治疗为保护因素。宫内窘迫、羊水粪染、羊水过少、脐带绕颈、1 min Apgar评分<8分、母孕期感染、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PDA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避免母孕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的发生,有利于减少PD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患儿 ,系第 2胎 ,第 2产 ,孕 41周 ,出生时有重度窒息 ,1分钟Apgar评分 3分 ,经抢救后呼吸好转 ,但哭声仍不好 ,于生后 1小时从产科转入我科。入院查体 :体温 36 7℃ ,呼吸 6 0次 /分 ,体重 41 0 0g发育良好 ,营养好 ,神志清 ,反应差 ,哭无回声 ,呼吸急促 ,面色及口唇发绀 ,颈无抵抗 ,并囟平软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 1 40次 /分 ,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肝右肋下 2cm ,质软 ,脾未触及。拥抱反射、觅食反射减弱。入院诊断 :1 新生儿窒息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 巨大儿 ;入院后予头罩吸氧、抗炎、减轻脑细胞水肿…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弹簧圈堵闭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10月堵闭治疗25例PDA患儿,年龄15~140岁,平均68±27岁;体重10~37kg,平均197±79kg。PDA最窄处直径13~28mm,PDA长度50~109mm;形态有短管型、长管型、漏斗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种弹簧圈堵闭PDA。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心血管造影显示,80%(20/25)患儿有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彩超复查仅有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彩超复查无一例有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PDA,是较安全且创伤小的非开胸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特别是PDA最窄处直径在3mm以内的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