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玉章  刘健 《包钢科技》2021,47(3):20-22,26
12CrMoV珠光体耐热钢顶杆在制作过程中,采用V型坡口焊条电弧焊、水平固定全位置对接接头焊接,焊接性差,焊接难度大,通过规范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有效避免了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保证了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诚民  袁庆福 《宝钢技术》1994,(6):21-23,52
4m^3斗铲变扭器壳盖为铸铁薄壳结构,使用时发生严重损坏。介绍了通过选择焊条和采取严格的工艺措施,用冷焊方法成功地修复铲车变扭器壳盖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部级鉴定的3个项目是:(1)轧钢系统钢坯热剪剪刃堆焊工艺及焊条。此BSD-2焊条由宝钢和上海电焊条厂共同研制,焊芯由北京冶金研究所提供。(2)钢锭模修补用BSD-4焊条及补焊工艺研究,它由宝钢与上  相似文献   

4.
贾振超  刘旭  吴荷祥 《山西冶金》2024,(1):233-234+244
重点阐述压力管道焊接方法和工艺,同时分析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焊接技术缺陷,如焊缝背面问题、气孔、夹渣、坡口和组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管道焊接工艺,强调定位和配对的重要性,确保焊接位置的准确性;合理控制坡口和组对尺寸,有助于预防焊接缺陷的出现,提高焊接质量。本研究为压力管道焊接工程提供了全面的焊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相关结论和观点对于焊接行业及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易伟 《武钢技术》1998,36(3):19-20
介绍了铸铁焊接工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防止铸铁冷焊时白口和裂纹的产生,由此总结出铸铁冷焊的方法和技能。并具体介绍机床部件、水泵联轴器、电机站盖损坏后的冷焊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6.
《武钢技术》1998,(2):19-20
介绍了铸铁焊接工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防止铸铁冷焊时白口和裂纹的产生,由此总结出铸铁冷焊的方法和技能。并具体介绍机床部件、水泵联轴器、电机站盖损坏后的冷焊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焊接条件和要求 南昌钢铁厂开坯分厂2~#加热炉高温段采用耐热钢滑块(材料为ZGCr28Ni18Si2)焊于114×18纵水管(材料为20G)上。异种钢焊接存在焊缝稀释、残余应力大等问题。滑块与纵水管在炉外焊接,然后进炉强力装配。要求焊接变形越小越好,焊缝在高温下不脱落不开裂,能长期使用。 二、焊接工艺 焊条选用奥氏体化能力比ZGCr28Ni18Si2更强的“奥407”不锈钢焊条,用手工电弧焊方法焊接。 焊前用对纵水管严格除锈,焊接处周围磨亮,焊条在300℃温度下烘干1小时。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固态搅拌超声辅助铸造法结合轧制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焊丝,使用该焊丝对7075-T651超硬铝合金进行半自动TIG(tungsten inert gas)焊。以抗拉强度为响应设计值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焊接电流(I)、频率(f)、坡口角度(α)和气流量(v)4个焊接工艺参数,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焊接接头进行拉伸性能、显微硬度、显微组织和焊缝成形分析。探究在不同工艺参数的作用下,复合材料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焊后SiC颗粒(SiC_p)部分原位反应生成了稳定的Al_4SiC_4硬质颗粒;对于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I=200 A、焊接频率f=中频(M)40 Hz、气流量v=12 L·min~(-1)和坡口角度α=60°;对于焊后SiC颗粒的存在及分散程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I=180 A、焊接频率f=低频(L)10 Hz、气流量v=12 L·min~(-1)和坡口角度α=60°。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保持颗粒的分散和抑制中间相的析出,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洪波 《稀有金属》2003,27(4):459-463
采用HRL-1型热裂纹试验机测试焊缝临界变形速度的方法,研究了常用稀土金属镧、铈、镨、钇及钕在纯镍铸铁焊条冷焊时。对焊缝临界变形速度VBL、焊缝微观组织以及热裂敏感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缝中加入适量的稀土镧、铈、钇和镨。有脱硫、脱磷、去除晶界杂质的作用,每种稀土金属,偏离该最佳值都会使焊缝抗热裂性降低。纯镍铸铁焊条中加入稀土钕会增加焊缝热裂敏感性。稀土镧、铈、钇和镨能在一定范围内显著提高焊缝临界变形速度VBL,改善纯镍铸铁焊缝抗热裂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冷焊与冷焊激光复合修复技术对预制槽损伤的ZL114A铝合金进行修复实验研究,系统分析了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形貌,测试了样品的显微硬度和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冷焊与冷焊激光复合两种修复工艺修复区与基材都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修复区组织同为α-Al枝晶和枝晶间Al-Si共晶,共晶Si相具有大量棒状分支,激光沉积修复区一次枝晶间距13.1μm,二次枝晶间距6.7μm,约为冷焊修复区的3倍。因冷焊修复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过冷度导致共晶Si相的棒状分枝更为发达。热处理后两种修复工艺的修复区组织中共晶Si相圆整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冷焊修复区Si颗粒分布更加弥散均匀,但出现少量粗大的共晶Si相,颗粒度约为激光沉积修复的1/2。T6热处理后修复区硬度相比于热处理前都有明显提高,对修复后试件进行室温拉伸试验,试件均在铸造基体处断裂,表明两种工艺的修复区强度均高于修复的铸造基板强度。  相似文献   

11.
宜春钽铌矿机电车间铆接班采用下列工艺措施完成一个焊道熔火线开裂至整个母材的4m~3电铲铲斗修复任务。1.先用102不锈钢焊条打底,再用高锰钢焊条填满;2.在电弧切割的同时浇水冷却,以  相似文献   

12.
以Φ1.2 mm纯Ni焊丝为填充金属,母材硬质合金侧开坡口或不开坡口,利用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弧焊机器人实现了低粘结相WC-TiC-Ni系硬质合金与304不锈钢的异质连接。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以及电子探针(EPMA)研究了焊缝组织、形貌及界面元素扩散。讨论了接头硬质合金侧界面碳化钨溶解特征、异常晶粒长大(AGG)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该焊接方法在最佳焊接参数条件下:焊接速度v=45 cm·min-1,送丝速度v'=2.0 m·min-1,电压设定值18 V,保护气体流量15.8 L·min-1,单边开30°坡口,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冶金结合的焊接接头,而且单边开坡口不留间隙较不开坡口留间隙的焊接效果好;在硬质合金侧界面区,与无填充焊接相比,焊缝中碳化钨溶解量很少;发现碳化钨稀疏层和η相层,通过硬质合金→致密(WC,TiC)/Ni→稀疏(WC,TiC)/Ni(母材中Ni和焊缝中Ni)→η相层实现硬质合金与钢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生活     
焊接是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世界上钢产量的一半要通过焊接才能成为产品,它是金属的“裁缝”。焊接不仅是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化工、造船、建筑、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焊接质量会影响到产品的寿命和运行安全,焊接水平还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劳动条件,而焊接质量的好坏和焊接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所用的焊接材料。 19世纪俄国工程师斯拉文诺夫发明了金属极电焊弧以及手工焊条的雏形。同时瑞典人奥斯卡·基尔伯特发明了手工电弧焊条,特别是1930年前后出现了薄皮和厚皮焊条以后,手工焊条和电弧焊工艺为整个工业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手工焊条存  相似文献   

14.
郎毅 《鞍钢技术》1991,(7):44-52,43
为提高高炉壳体的寿命,在1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时采用了AG50钢做壳体,为此钢种而研制了相匹配的焊接材料。对此焊接材料进行了HW最高硬度、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激冷激热拘束热疲劳裂纹试验,同时做了手工电焊条和埋弧焊丝及焊剂选择的试验。这些试验的结果都表明AG50钢采用E5015GL焊条是相匹配的。从机械性能来看,拉伸试验均断于母材,焊接头的冲击韧性和冷弯性能都达到了预定的要求,最高硬度(HV10)为319。因此AG50钢匹配E5015GL焊条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球磨机轴承底座断裂的冷焊修复工艺,指出在寒冷的季节,在加热保温装置不齐备的条件下,对铸铁件采用冷焊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一、选题背景:1.2004年武船重工公司承接了广东佛山东平大桥制造任务,该桥制造的关键:厚板精密坡口切割及焊接,精密切割是为了确保构件装焊的尺寸精度和坡口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郑德顺  夏伟 《攀钢技术》1996,19(3):38-41
介绍了攀钢线材轧有动导卫的修补焊方法,并对其补焊工艺进行了讨论,认为应从导卫材质的选择、焊条的选用、补焊工艺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保证际卫的修补焊质量。  相似文献   

18.
铸铁件裂纹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德法  蔡福强 《有色设备》2000,(1):42-42,41
介绍了压缩机壳裂纹的电板冷焊法,采用“短段、断续、分散焊”的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9.
洪伟 《南钢科技》2001,(3):40-40
选择使用冷焊工艺对大型支撑辊进行修复,介绍了具体的修补工艺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前言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各种不锈焊条钢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大增加。这类钢由于含铬、锰很高,用电炉冶炼往往因增碳而超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和提高钢的质量,减少钢中的气体和夹杂,改用电炉十vOD精炼工艺,这样既保证了碳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