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饮食及胰岛素增敏剂干预后对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推荐的诊断标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0例,按照不配合治疗与配合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卵泡发育及内分泌变化,妊娠后观察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后期观察两组患者代谢性疾病转归。结果两组药物及饮食干预与否对内分泌变化、排卵及妊娠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对照组30.7%、20%;实验组1.1%、2.2%,有显著性差异。观察6年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对照组32%,实验组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IR患者通过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有效的体育锻炼、口服胰岛素增敏剂解除胰岛素抵抗状态可使患病妇女建立良好的月经周期,促进排卵及成功妊娠率,降低妊娠期间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发生率,降低糖尿病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及胰岛素增敏剂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B、C组,A组(28例,对照组)口服来曲唑,B组(36例,实验组1)口服二甲双胍和来曲唑,C组(32例,实验组2)口服罗格列酮和来曲唑,3组用药时间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用药前后的排卵情况。结果 B组恢复排卵率83.33%(30/36),C组恢复排卵率81.25%(26/32),均高于对照组A组64.29%(18/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增敏剂联合来曲唑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症状及内分泌紊乱,比单用来曲唑促排卵更能提高排卵率,两种胰岛素增敏剂促排卵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及胰岛素增敏剂干预治疗后效果。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及健康对照30例,测定患者的腹围、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分析,根据正常对照人群HOMA-IR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定为胰岛素抵抗,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80人)与非胰岛素抵抗组(20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伴胰岛素抵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一组给予基础治疗,另一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增敏剂,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干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均存在独立相关,胰岛素增敏剂干预治疗组部分指标与基础治疗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瘦素、胰岛素抵抗可能均参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硬化的形成,在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降低多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英简PCOS)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应用氯米芬、妈富隆以及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激素含量、卵泡发育状况,并予以对比研究。结果:治疗8个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内生殖激素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8例患者有排卵(73.68%),12例患者妊娠(31.58%)。结论:应用氯米芬、妈富隆以及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有效促进排卵,显著改善卵巢、子宫形态,增加生殖激素,使排卵率、受孕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C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与长期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肥胖相关,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高雄激素血症是治疗PCCS的药物之一。本研究应用二甲双胍治疗PCCS,比较治疗前后体重、血糖、胰岛素、血脂及生殖激素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彭丽 《中外医疗》2012,31(1):85-86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疗效。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中选取存在胰岛素抵抗的64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黄体生成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的比值、体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1h血糖明显较对照组低,但不具有显著性,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1、2、3h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雌激素、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激素、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卵泡生成激素、Homa-β功能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胰岛素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升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研究表明约50%~8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其远期并发症以子宫内膜癌、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为主,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已经成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向之一。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文献发现,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黄连素可以通过特殊的作用靶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且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异常、高雄激素血症、恢复排卵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从而进一步对黄连素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做出相应阐述,为黄连素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育龄期女性患病率为6% ~8%[1].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一系列表现为诊断标准[2].PCOS 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异常等有关,导致人体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郑俊  滕香宇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920-192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状态和慢性的无排卵是其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用于临床治疗PCOS,可纠正PCOS的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恢复患者的排卵和受孕功能.其作用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改善胰岛素抵抗(IR)有关;但也有部分报道提示TZD可能存在与IR无关的作用途径.本文主要就TZD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R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陈国威 《中原医刊》2005,32(4):23-2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30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并排除用药禁忌症后予吡格列酮30mg/d治疗共2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H、FSH、TC、TG、LDL睾硐、身高、腰围、体重、臀围、月经周期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结果PCOS患者治疗各项观察指标较前均有一定好转,尤在恢复月经周期、排卵恢复时间等方面尤为突出。结论胰岛素增敏荆吡格列酮对改善PCOS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排卵及月经周期、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均有明显效果。为一种治疗PCOS患者方便、高效的方案,减少手术治疗PCOS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各50例,其中,胰岛素抵抗组接受激素促进排卵治疗,非胰岛素抵抗组同时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MI、HDL-C、LDL-C、TC、TG以及E2和L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SH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其胰岛素抵抗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血脂及性激素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乐平  朱杰 《医学综述》2009,15(9):1381-138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以月经紊乱、持续排卵障碍、雄激素分泌过多、卵巢多囊样等为特征。国外研究显示,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50%~70%,提示IR在PCOS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片、妈富隆、枸缘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治疗质量,取得较为显著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 核心特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功能改变引起的卵巢雄激素过多症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等, 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 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综合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其合并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其中早期识别、提早干预、减少代谢功能障碍是PCOS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可引发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失调、无排卵性不孕的内分泌疾病,该类患者多伴随代谢功能异常[1]。临床报道显示,约46%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且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在23%左右,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2]。目前人们公认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障碍及糖脂代谢异常的病理基础[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联合二甲双胍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甲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救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产生胰岛素抵抗伴有甲减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月经后2~4 d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使用二甲双胍基础上使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干预,其余治疗和护理措施相同,观察两组体重指数(BMI),性激素包括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睾酮(T)水平,空腹血糖(FBG)水平,胰岛素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MOMA-IR)和血脂水平变化,以及排卵率、妊娠率等妊娠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BMI、T、FINS、HOMA-IR值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BMI、T、TSH、FBG、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TSH、HOMA-IR、TC、LDL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研究组患者妊娠率和排卵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进行干预可以对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甲减患者起到降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作用,可以耐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120例女性痤疮患者:胰岛素抵抗组(n=36)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84),测定两组患者身高、体重、痤疮分级、激素、血糖、胰岛素及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岛素抵抗组患者体重指数、雌激素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痤疮分级构成比中,严重者比例高。结论痤疮严重、对一般治疗效果差伴代谢紊乱的女性肥胖患者可能伴有胰岛素抵抗,需积极筛查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及内分泌特点,主要表现为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发病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50%~70%。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异常的内分泌及代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增敏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素抵抗(I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致病中起关键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胰岛素增敏药可以增加PCOS患者白发排卵率和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的成功率,并增加临床受孕率。作者对近年来采用胰岛素增敏药治疗PCOS患者不孕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使用这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