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媚  李梁  李小艳  林林 《柳州医学》2008,21(2):75-76
目的探讨家庭作业方式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效果。方法将6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家庭作业干预组(A组n=32例)和药物治疗组(B组n=34例),干预前评估Conners父母问卷(PSQ),干预12周后再次评估PSQ及临床疗效总评(CGI)。结果干预后两组PSQ各项因子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A组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分改变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疗效总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作业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ADHD儿童疗效相当,前者更易于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ADHD的血铅水平及行为改变。方法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用静脉血以原子吸收法测血铅,用conners'简明量表评定行为。结果实验组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nngr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ADHD患儿中存在铅中毒与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20-223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 isorder,ADHD)是一类最为常见的儿童期行为障碍,与遗传、神经递质、心理因素及铅等因素有关。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1.5%~10%,国外报道为3%~5%,男∶女为9∶4[1]。如不能及时治疗,ADHD儿童的症状往往持续至成年后,约60%~70%继续表现有明显的ADHD症状[2]。近年来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取得明显效果,已成为ADHD有效治疗方法之一[3]。有研究报道,家庭社会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对ADHD患者有显著影响[4]。我们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心理行为干预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5.
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男童发病明显高于女童。核心症状是,患儿主动注意的时间达不到年龄与智商的水平,造成学习困难,部分儿童有认知2障碍,会将6看成9,或把b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点,并探讨相应的行为治疗方法.方法 2005-2010年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收集92名ADHD患儿,年龄6-13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附加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经过一年(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认知行为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χ2=7.88,0.01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 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多向性行为和内内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nal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简称 ADHD) ,又名儿童多动症。 Hyperkinetic dis-orders是一类颇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 :以多动不宁为主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易分心、易激惹、好冲动、学习困难、坐立不安 ,辨别能力及克制能力差等。国外报道发病率为 5 %~ 2 0 % ,国内报道儿童患病率为 1.5 %~ 10 %。本症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二者之比为 2~ 9:1,有关脑电生理的研究发现 ,患儿对刺激的反应较差。据国内报道 ,有脑电图异常者 ,约占患儿的 45 %~ 90 % [1 ]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自编问卷调查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儿童保健门诊的556名患儿及其家长,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结果:病例组比对照组更多见的是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而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的分值较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父亲吸烟、母亲怀孕期间吸烟或酗酒、母乳喂养、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离异、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亲密度低、情感表达少、矛盾多),其OR值及可信区间分别为2.200(1.474~3.283)、3.423(0.232~0.770)、2.174(1.340~3.527)、0.331(4.863~6.025)、0.450(0.294~0.690)、0.085(1.511~2.878)、2.598(2.134-5.698)和0.145(1.865~6.041)。结论:加强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对减少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问题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各亚型与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将符合DSM-Ⅳ ADHD诊断标准的79例患儿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PI)38例;多动/冲动为主型(HI)21例及混合型(CT)20例,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比较各亚型与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各亚型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CT型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焦虑问题除外),PI型学习问题及焦虑问题检出率高,HI型品行问题检出率高。结论ADHD各亚型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各亚型行为问题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化差异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ADHD患儿平均言语智商、平均操作智商、平均净分等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有效的护理,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这对医护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护理相关人员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伴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六地区9495名儿童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和ADHD+ODD诊断标准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筛查阴性者中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儿童.结果 (1)单纯ADHD组、ADHD+ODD组CBCL各行为问题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的违纪问题[(4.10±3.17)分,(2.68±2.63)分]、攻击行为[(8.80±6.34)分,(6.85±5.69)分]、外向性问题[(12.90±9.09)分,(9.54±7.88)分]、行为问题总分[(36.39±25.59),(30.35±24.32)]高于ADHD组.(2)ADHD组各社会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学校分及社会能力总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结论 ADHD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高于正常儿童,合并ODD的ADHD患儿行为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 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 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 .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外向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气质特征,了解ADHD儿童的气质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和对73例6~11岁ADHD患儿及47例正常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1.ADHD组儿童中难养型和中间偏难养型占的比例大,分别为23.3%和37.0%,ADHD组的8个气质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持久性、反应强度[分别为(3.90±0.77)分、(3.47±0.60)分、(3.53±0.58)分、(3.35±0.57)分、(3.64±0.67)分、(3.87±0.82)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37±0.62)分、(3.11±0.61)分、(3.21±0.57)分、(2.96±0.56)分、(3.04±0.81)分、(3.40±0.74)分],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ADHD组的注意分散、反应阈[分别为(4.33±0.78)分、(3.66±0.83)分]与对照组[分别为(4.01±0.69)分、(3.33±0.68)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ADHD组和对照组比较,男童的行为因子中分裂样、多动、违纪、强迫性及攻击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述、社会退缩、抑郁有显著差异性(P<0.05).女童的行为因子中攻击性、多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述、社会退缩、抑郁有显著性差异(P<0.05).3.ADHD组男女童的气质纬度与多个行为因子具有相关性.结论 1.ADHD儿童较对照组儿童更容易产生行为问题.2.ADHD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其气质纬度与行为关系密切.3.针对ADHD儿童气质特点进行行为矫正可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亦旋  李燕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49-149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铅中毒标准为血铅≥10μg/dl.不管是否存在临床症状。铅中毒多属非特异性表现,其中情绪急躁,多动,注意力分散等为铅神经毒性的亚临床表现之一,虽然多数研究表明儿童对铅污染的反应与血铅无线性关系.但是超过10μg/dl就可能对儿童产生毒性作用。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5月~2006年6月265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的末稍血铅测定结果,及其父母职业和居住环境,儿童行为等作问卷调查,探讨ADHD与铅中毒的相关性,对ADHD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尹显贵  孙巍  尹葛子煦 《吉林医学》2013,(31):6555-6557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医学知识和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被诊断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加有效避免美国曾经发生过的对某一疾病的诊治扩大化影响,我们在生活及医疗活动中,有必要正确认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与诊治,以便让更多的儿童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同时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亚型行为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亚型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探讨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DSM-Ⅳ ADHD诊断标准者92例分为PI型56例,HI型8例、CT型28例,比较ADHD临床亚型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 ADHD组PI、HI、CT型存在行为问题者分别为22例、2例、20例,各亚型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39.3%、25%、71.4%。差异有显著性(X^2=9.558,P=0.008),两两比较显示PI与CT差异有显著性(X^2=7.714,P=0.005)。HI与CT差异显著(X^2=3.859,P=0.049)。ADHD组感觉统合功能正常者、轻度失调者、重度失调者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23.1%、31.8%、59.6%,差异有显著性(X^2=8.644,P=0.013)。结论 ADHD各临床亚型行为问题发生率不同,以混合型最高;ADHD合并感觉统合失调者更易出现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克苗 《河北医学》2009,15(9):1050-1052
目的:探讨中枢兴奋剂哌甲酯与行为治疗相结合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DH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ADHD诊断标准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哌甲酯加行为治疗55例为治疗组,单纯行为治疗45例为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三大核心症状消退情况及半年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3.6%)及总有效率(90.9%)均高于对照组,(33.3%,60.0%),两组差异显著(P〈0.01),半年后治疗组脑电图异常率(21.8%)低于对照组(73.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哌甲酯与行为治疗相结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作业方式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家庭作业干预组(A组)和药物治疗组(B组,干预前评估Conners父母问卷(PSQ),干预12周后再次评估PSQ及临床疗效总评(CGI). 结果干预后2组PSQ各项因子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A组品行问题[(0.9±0.53)分]、心身障碍[(0.59±0.57)分]、焦虑[(0.85±0.52)分]、多动指数因子分[(0.9±0.53)分,(1.43±0.47)分]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疗效总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家庭作业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ADHD儿童疗效相当,前者更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