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总结分析了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研究开发的关键问题 (包括真空灭弧室绝缘设计、触头结构和触头间隙纵向磁场、触头材料、真空灭弧室与操动机构配合等 ) ,可为此类灭弧室和断路器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空熔铸的铜铬碲触头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采用真空熔铸方法制造的铜铬碲触头材料及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真空灭弧室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开断电流真空灭弧室触头材料含气量允许值理论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真空灭弧室在开断短路电流燃弧过程中灭弧室内动态压力的变化从理论上推导出触头材料含气量、灭弧室有效容积、触头电弧侵蚀率和开断电流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大开断电流真空灭弧室触头材料含气量最大允许值的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真空灭弧室在开断短路电流燃弧过程中灭弧室内动态压力的变化从理论上推导出触头材料含气量、灭弧室有效容积、触头电弧侵蚀率和开断电流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大开断电流真空灭弧室触头材料含气量最大允许值的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真空灭弧室的小型化是国际上研究真空开关甚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据报道国内外除从事改进真空灭弧室的电极结构为目标外,还同时以开发新的触头材料的途径来解决真空灭弧室的小型化。在触头材料方面,目前研  相似文献   

6.
<正> 真空断路器的灭弧室外形结构,几乎已典型化,而灭弧室中触头的几何形状及触头材料,则相差很大。近几年来,由于触头几何形状设计改变,开断电流有了较大的突破,在实验室中开断能力已达到200kA以上。为了研究触头结构对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的影响,我们对几种不同触头结构的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进行了试验研  相似文献   

7.
CuCr真空触头材料的运行特性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真空触头材料的研究,阐明CuCr触头材料的运行特性与机理,供触头材料与真空灭弧室制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苏联对真空灭弧室和真空断路器进行着积极的研究、设计和试验工作。非常重视最佳的触头材料的研究,触头形状的研究和真空灭弧室制造工艺的完善。 真空灭弧室的研制工作主要在全苏电工研究院进行。已完成了高压真空开关厂的建  相似文献   

9.
真空灭弧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真空灭弧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决定真空灭弧室发展的4个关键技术:触头材料、电弧控制系统、灭弧室结构及灭弧室制造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真空灭弧室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真空灭弧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决定真空灭弧室发展的4个关键技术:触头材料、电弧控制系统、灭弧室结构及灭弧室制造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真空灭弧室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大容量断路器中螺旋弹簧的应力松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容量断路器的主要故障模式之一是触头弹簧在较高温度下出现的应力松弛。文中讨论了影响螺旋弹簧应力松弛的因素、降低应力松弛的方法及弹簧的入厂检验方法,以提高弹簧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杯状纵磁真空灭弧室的极限电流开断能力与触头直径和触头开距间的规律,建立便于设计时应用的计算公式。从合成回路上开断能力的试验结果出发,将三维有限元法对杯状纵磁触头的纵向磁场的计算结果引入到开断能力与触头直径和触头开距的关系式中,初步得到极限电流开断能力与触头直径和触头开距的关系为I=k×D2×Bz0.4,式中k是系数。该式的物理意义是开断能力随触头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触头开距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国产旋转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结构机械寿命、分断能力和安全可靠性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动触头结构。通过样机ADAMS软件仿真分析和样机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动触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分断性能可靠、机械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朱希余 《低压电器》2013,(4):24-25,49
针对塑壳断路器单断点断路器下进线在短路分断时,带电游离气体触及另一相带电的动触头杆、软连接、热元件等零部件,就会再次相间短路,需在下进线时降容。同时,针对双断点断路器进行分析,由于其结构原因,上、下进线几无区别,故可不降容。  相似文献   

15.
付军  贾申利 《高压电器》1999,35(5):14-16,57
与传统的纵向磁场与真空电弧作用的认识不同,提出了在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间加入非均匀分布纵向磁场来抑制真空电弧在大电流下的收缩,从而提高其开断能力这一思路.设计了一种相应的电极结构,并通过计算和实验分析了它的纵向磁场分布及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杯状纵磁真空灭弧室的极限电流开断能力与触头直径和触头开距间的关系I=k×D2×Bz0.4进行了试验验证。当触头直径分别为48,58,66mm时,触头开距设定为8,11,14mm,对9只真空灭弧室试品在振荡回路上进行极限开断能力试验;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9种情况下的纵向磁场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带入公式与试验结果及灭弧室开断能力标定值进行比较,考虑试验的误差,认为公式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型化、高容量、智能化是真空开关发展的趋势,这对开关系统的操动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低操作功真空开关应运而生。小型化、高容量、低操作功真空开关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触头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低工作压力的真空开关要求触头在保证高的开断能力的同时必须具有低的熔焊倾向。笔者在展望低操作功真空开关开发前景的基础上,综述了低操作功真空开关触头材料的研究成果,提出新一代具有极高抗熔焊性能的CuCr系材料是低操作功真空开关触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将交流电缆改为直流运行后,对电缆接头进行温度场和电场仿真并研究其温度和场强分布规律对改造后的电缆供电能力的评估非常重要,目前关于交流电缆直流化改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缆本体,对电缆接头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建立了城市配电网中常见的10 kV交流三芯电缆接头的三维仿真模型,首先采用ANSYS中的热-电耦合模块对接触系数k=4时...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空270V直流系统的应用,直流开关的需求逐渐增加。现阶段直流开关大多为空气开关,其开断容量较小,使用真空开关将对于提高开断容量具有一定优势。针对航空270V直流用短间隙真空灭弧室进行高频开断实验,研究了直流强迫开断的电弧电压、电流特性,分析了回路参数对直流强迫开断中平均电流变化率di/dt和弧后过电压dv/dt的影响。通过相同开断实验电流、相同电流变化率、不同触头结构情况下开断实验,分析了电弧直径动态特性。强迫熄弧过程中,平板触头电弧直径逐渐减小,纵磁触头电弧直径变化较小并在熄弧前迅速变化。针对不同电流实验,随电流升高电弧直径略有增加。起弧阶段,平板触头电弧直径随燃弧时间呈对数函数增加,而纵磁触头电弧直径基本保持不变。拟合得到平板电弧起弧时直径变化函数,随燃弧时间延长,平板触头电弧直径逐渐增大至大于纵磁触头电弧直径。  相似文献   

20.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providing uninterrupted operation when passing through deenergized sections of a contact network by means of an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for which it is proposed to use large-capacity 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An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required storage capacity is propose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peed of movement, the voltage in the contact network, and the length of the deenergized section.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elected storage capacity, a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ORCAD end-to-end design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e feasibility of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of an air conditioner compressor during passage through deenergized sections of the contact network, which increases the comfort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