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型与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旨在分析胃肠道肿瘤TIL的表型和细胞毒活性及其相关关系。实验发现,新鲜分离的TIL杀伤活性较低,CD3+、CD4+;及CD8+细胞比例较低;经rIL—2刺激后,TLL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尤其对自体瘤细胞显示特异性杀伤活性,各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上升。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TIL的细胞毒活性与其CD3+细胞比例的相关关系具显著性意义(P<0.05),与CD8+亚群比例的相关关系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CD4+亚群比例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证实,TIL细胞毒活性与其CD3+和CD8+细胞的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探讨临床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10例脑胶质瘤制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扩增;采用NAG酶荧光比色法测定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得率达到725±321;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生长旺盛,第3、4周能够达到109数量级,此时杀伤活性亦达到高峰。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适当条件体外培养扩增,在数量和杀伤活性等方面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培养第3、4周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应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曾对晚期癌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表型进行了研究[1,2 ] ,我们对 2 6例Ⅱ、Ⅲ期乳腺癌的TIL表型进行了监测与分析 ,旨在探讨静脉输注TIL的最佳时间。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患者 2 6例 ,均为女性 ,36~ 70岁 ,平均 4 8岁 ,按 199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以及术后病理证实均为Ⅱ、Ⅲ期乳腺癌。其中Ⅱ期 11例 (Ⅱa期 2例、Ⅱb期 9例 ) ,Ⅲ期15例 (均为Ⅲa期 )。1.2 仪器和试剂 白细胞介素 2 (IL - 2 )为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产品 ,荧光素标记的鼠抗人CD3+ 、CD4 + 、CD8+ 、CD5 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探讨临床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理论根据。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酶解聚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从10例脑胶质瘤制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扩增;采用NAG酶荧光比色法测定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得率达到72.5±3.21;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生长旺盛,第3、4周能够达到10^9数量级,此时杀伤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简称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机械法和酶法消化实体瘤后,采用分步低速离心后行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卵巢癌TIL,在有IL-2,PHA或OKT3条件下培养,表型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细胞毒性检测采用MTT法。结果15份卵巢癌TIL中,得率范围10^6 ̄10^7/g,13份TIL活化(另2份污染),最大扩增倍数523倍,其中7份TIL经培养达治疗量10^9  相似文献   

6.
蔡以理  邱蔚六 《上海医学》1998,21(10):584-586
自从Rosenberg证明IL-2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对某些小鼠肿瘤模型和人肿瘤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以来,TIL的表型及其抗瘤效应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的实验证明IL-2激活的...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表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新的TIL刺激物,摸索解除TIL抑制状态和提高扩增效率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黄芪、干地黄水提物联合细胞因子,采用^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仪对9例食管癌TIL的增殖及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促增殖作用方面,黄芪联合IL-2、IL-2+IL-4、IL-2+TNT-α均较单用其细胞因子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干地黄对TIL增殖无明显协同作用。食管癌TIL表型分析发现CD4^+T细胞为主,诱导后CD4^+T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由2.8:1上升至9.9:1。结论:黄芪有明显协同细胞因子促进食管癌TIL增殖的作用,激活的食管癌TILCD4^+T细胞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 ,哪一种更适于作过继免疫治疗。【方法】从 15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其中 5例转移灶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 ,体外培养 ,观察两种来源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用3H -TdR 4h释放法对 5例口腔鳞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扩增高峰延迟 1周 ,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培养 5周后仍显示强有力的扩增潜力。 3周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较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强 (P <0 0 2 ) ,分别为 35 %和 2 3 % ;4周时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大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P <0 0 2 ) ,分别为 5 3 %和 40 %。【结论】在口腔鳞癌患者的过继免疫治疗中 ,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体外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GM -CSF和IL - 4对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加入自体癌细胞匀浆粗提物进行刺激 ,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后 ,与自体TIL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计数TIL增殖数量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 -γ和TNF -α的含量 ,LDH法测定TIL对自体肝癌细胞、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与单纯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的TIL进行比较。结果 TIL在含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与负载肿瘤抗原的DC混合培养 ,较单纯在含低浓度IL - 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效果明显 (P <0 .0 1) ;分泌IFN -γ和TNF -α的量明显提高 (P <0 .0 1) ;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性增强 (P <0 .0 1) ;两组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P <0 .0 5 ) ,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与TIL混合培养 ,可增强TIL的抗肿瘤活性 ,且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细胞毒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30例,采用TUNEL法定量测定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内TIA-1阳性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 按组织学分类,角化性鳞状细胞癌6例,分化型非角化性癌8例,未分化癌16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58.8、62、4和31.6。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100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1阳性细胞为8~62个,在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中平均为10.2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中平均为20.6个,未分化癌平均为22.4个,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明显低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癌中,TIA-1阳性细胞多者,凋亡指数较高(r=0.4047,P<0.05)。结论 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鼻咽癌组织内TIA-1阳性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组织中,TIA-1阳性细胞多者凋亡指数较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抗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采用Rosenberg法,对TIL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抗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例肝癌病人的TIL细胞分离,培养均获得成功,并在培养3-5周后扩增到临床治疗肝癌后需的TIL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孙艳综述陈晓君审阅(郧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十堰442000)肿瘤生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崭新领域。肿瘤生物治疗是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单抗、疫苗等生物技术产品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调节患者生物反应以达治疗目的。LAK细胞的产生为肿瘤治疗带来了...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Fas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兰  唐玲  聂大平  马悦 《医学争鸣》2002,23(4):364-366
目的 探讨 Fas受体与配体参与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 .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 )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的 Fas分子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结果 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 Fas分子表达率为 0 .1 56,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分子表达率 0 .0 6,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Fas分子表达率为 0 .1 1 4 ,前者明显高于后二者 (P<0 .0 5)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Fas分子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0 .0 5) .结论  Fas分子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不同分布说明 :Fas不仅在肿瘤浸润区域 ,而且在全身参与了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斗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功能和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建立B1 6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 ,将 30只小鼠随机分为 3组 ,1组小鼠肿瘤长至 0 .5cm× 0 .5cm ,2组小鼠肿瘤长至 1 .0cm× 1 .0cm ,3组小鼠长至 1 .5cm× 1 .5cm ,分别处死小鼠 ,取瘤周区部位皮肤组织 ,光镜和电镜观察TIL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  1组瘤周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最多 ,3组最少。 3组瘤周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形态多呈不规则表现 ,1组瘤周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规则。结论 肿瘤愈大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愈少 ,TIL形态愈不规则  相似文献   

16.
17.
以结直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顺铂(CDDP)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免疫化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8名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分别观察CDDP体内注射及体外预处理TIL和Raji细胞对TIL表面标志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CDDP能增加结直肠癌TIL中CD3+/CD4+和CD3+/CD8+细胞含量,同时增强TIL体外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而体外以CDDP处理Raji细胞能增强其对结直肠癌TIL杀伤的敏感性。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联合应用TIL和CDDP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infiltrainglymphcytes ,TIL)是种渗入到肿瘤组织内的抗肿瘤效应细胞 ,其活性及表型分布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直接相关 ,具有重要潜在价值。近年 ,随着TIL分离制备技术和体外扩增培养方法的建立 ,TIL在免疫生物学和功能研究方面进展快速 ,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研究 ,显示了良好前景。1 TIL及其抗肿瘤作用1.1 TIL表型及其杀伤机制一般认为 ,TIL表型有两个特点 :一是异质性 ,一是变化性。TIL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群体 ,主要由CD3+T细胞组成 ,…  相似文献   

19.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胃癌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胃癌患者实施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免疫治疗。方法 培养收获TIL细胞,并回输患者。结果 TIL治疗能使部分患者瘤体缩小,生存期延长,一般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免疫学参数(CD3/CD4,自体LAK活性,血清SIL-2R水平)表明,TIL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抑癌能力。结论对胃癌患者综合治疗,TIL免疫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癌神经组织浸润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胰腺癌外检标本54例,其中28例存在神经组织浸润,26例无神经组织浸润.H-E染色观察TIL的分布和密度,EnVision方法标记胰腺癌组织中TIL各亚型,并对阳性TIL进行计数,同时进行CD4、CD8免疫双标记,分析神经组织浸润与TIL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CD20 TIL呈簇状分布在间质内或散在于癌性上皮间;CD7 TIL散在于癌巢或间质内,一般不聚集呈簇状;CD4 TIL多散在于癌巢内,间质内较少;CD8 TIL多散在于癌性间质内.CD4 TIL为主的胰腺癌组织未见CD8阳性表达,CD8 为主的胰腺癌组织未见CD4阳性表达.有、无神经组织浸润的胰腺癌TIL中CD20、CD7、CD4、CD8、CD56、Fas阳性率分别为100%(28/28)、100%(26/26),100%(28/28)、100%(26/26),60.7%(17/28)、84.6%(22/26),96.4%(27/28)、50%(13/26),39.2%(10/28)、57.69%(15/26),92.85%(26/28)、53.84%(14/26). CD4、CD8、Fas阳性TIL数在有、无神经组织浸润的胰腺癌中差异显著(P=0.001、0.000和0.004),各TIL亚型的免疫组化阳性强度与胰腺癌有无神经组织浸润无显著相关性(P=0.993、0.990、1.000、0.991、0.993、0.997).结论:CD4、CD8和Fas阳性的TIL与胰腺癌神经组织浸润的发生关系密切;神经组织浸润时TIL分型的不同与其浸润至肿瘤组织中的先后次序有关,也可能与肿瘤对宿主的免疫逃避机制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