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车载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在危重患儿院前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危重患儿43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危重患儿4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转运方式结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车载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水平。结果转运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载转运呼吸机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危重患儿院前转运中,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危重症患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儿在转运前应用院内转运单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对两组患儿比较院内转运时长(CT室、ICU、普通病房),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转运过程中的整体效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危重症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医疗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9月30日该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了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转运,观察组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并发症、护理投诉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1.30%、护理纠纷发生率0.67%低于对照组的4.70%、3.30%;观察组病人家属的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的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细节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急诊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人工气囊,观察组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院前生命体征、两组救治效率、两组转运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分诊时间、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转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91%(P<0.05);两组院内救治成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临床护理中,便携式呼吸机联合细节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辅助患者恢复呼吸,改善生命体征,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陈杨勤 《现代养生》2023,(7):524-527
目的 分析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护理实践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照接诊时间进行排序,并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损伤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对两组患者转运有效率、转运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急救时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转运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和就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转运效率和急救时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化危重症患者转运评估单及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采用原有危重患者转运评估单及常规转运流程期间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12月医院采用优化改良的危重患者转运评估单及标准化转运流程期间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转运至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化危重症患者转运评估单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可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不良事件,保障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 ,AD)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取传统转运方式90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9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管道脱落、仪器故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心率、血压、血氧波动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可有效地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波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安全性。方法按照时间段为分界点,将2012年1-12月转运的31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转运的326例设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漏项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接收科室的满意率及因转运导致病情加重发生率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观察组在转运中总漏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转运不当次数发生率、接收部门不满意率及因转运发生的病情加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问题,减少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评判性思维转运管理方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25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收治的28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评判性思维转运管理方式,比较两组管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护理人员素质能力。结果:观察组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运用评判性思维转运方式,临床转运中可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质量,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胡敏华  刘慧姝  刘磊  黄倩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37-3439
目的:通过对比围产儿宫内转运与新生儿转运方式,分析围产儿的结局,探讨对围产儿安全最有利的转运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可获得完整数据资料的宫内转运孕妇所生新生儿中转入新生儿科的204例与同期由外院转入的出生时间在3日内的新生儿530例。比较两种方式新生儿的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并发症、总住院天数、新生儿结局等,探讨对围产儿安全最有利的转运方式。结果:①宫内转运组平均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均小于新生儿转运组(P<0.05)。宫内转运组顺产率及足月产率低于新儿转运组,剖宫产率及早产率高于新生儿转运组(P<0.05)。②宫内转运组新生儿窒息(1.96%vs33.77%)、缺血缺氧性脑病(0.5%vs23.58%)、新生儿肺炎(23.53%vs34.33%)的患病率显著低于新生儿转运组(P<0.05)。③宫内转运组肺透明膜病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比新生儿转运组高(P<0.05)。④宫内转运组较新生儿转运组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围产儿宫内转运结局优于新生儿出生后转运,应建立和完善围产儿转运体系。  相似文献   

11.
段崇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82-208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期间126例在本院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59例,血糖控制理想率93.65%;对照组血糖控制理想48例,血糖控制理想率76.19%。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1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2例,其中低血糖1例,皮肤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1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6例,其中低血糖3例,导管堵塞2例,皮肤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9.521%。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以提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精神病医院住院的中老年精神疾病患者94例,依据护理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充分维护患者的安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  相似文献   

13.
原晓 《现代养生》2024,(5):381-383
目的 分析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2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日龄、出生体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根据新生儿所用预警评分系统,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观察组应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对照组应用早期预警评分表。比较两组的临床疾病指标(有创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转入NICU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结果 应用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后,观察组新生儿有创通气率和转入NICU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使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可缩短新生儿的住院时长,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实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案,常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完成患者的院内转运后,分别对患者的服务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运转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两组的实际护理效果,从而得到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安全转运护理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结果观察组安全转运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1.30%,高于常规组的56.52%;观察组转运时间为(19.54±3.28)min,短于常规组的(34.36±4.54)min;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医疗投诉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3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转运护理而言,安全转运护理方案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缩短转运时间,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丽钦 《医疗装备》2020,(7):155-157
目的探讨院前救治临床路径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在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救治期间均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救治临床路径,比较两组开始心肺复苏4~6 min、7~10 min、11~15 min后复苏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开始复苏4~6 min后复苏成功率为35.71%,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始复苏7~10 min、11~15 min后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救治临床路径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有效提升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9,(9):1318-1320
目的分析多学科联动机制在危重症患者跨院区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且需要进行跨院区转运的102例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采用多学科联动机制进行转运。对比安全转运质量、医护满意度、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准备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 <0. 05);观察组记录漏项、药品检查缺项、物品检查缺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医患沟通、转运途中照护、转回医院处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转运前漏评、意外拔管、管道脱落或阻塞、仪器故障及NEWS≥4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学科联动机制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跨院区转运质量及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联合早期高压氧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96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联合48 h后高压氧舱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联合早期(48 h内)高压氧舱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MDI、PD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早期高压氧舱干预HIE可促进患儿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精神状态与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在其安全转运与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健全孕产妇管理体系下,运用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措施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诊治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转运反应时间、并发症以及产后出血止血技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各分数段的APACHE-Ⅱ评分分数越高,预后不良比例越高,且预测预后不良危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重症孕产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发生率明显更低(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中,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宫腔填塞、其他措施发生率更高(P<0. 05)。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后处置时间为(5. 61±2. 19) min,对照组为(10. 23±6. 32)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有助于患者安全转运,可减少医院处理时间,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肩难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肩难产产妇实施助产护理,能够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