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话题背景《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首部美食类纪录片,因制作精良,自推向荧屏便大获成功。如今,第一、二季虽已完结,但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精致画面,仍令许多观众念念不忘。在网络社区,关于"舌尖"的引用和延展,就不时可见、屡被提及。第一季《五味的调和》中,主创们以酸、甜、苦、辣、咸为引言,串联起五个民间故事,透过百姓与美食之间的联系,传递出浓郁的人文情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3)
近期,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国内热播。该片通过讲述中华饮食文化,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同时,见识中国特色食材和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从而,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餐饮文化的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忧心。尤其是"地沟油"事件,让我们无法尽情享受"舌尖上的美食",而更多地去考虑舌尖上的"地沟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陈晓卿导演的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在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旋风,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反应中国美食文化的非黄金档纪录片能有如此成功。一时间,各大网站、论坛上都在讨论这部片子,甚至有人模仿他的创作方式拍了各种版本的"舌尖上的大学"、"舌尖上的宿舍"等等网络视频作品,大街上的各种广告标语都纷纷效仿"舌尖体"。可见,《舌尖》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已经取得了稳稳的地位,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舌尖》为什么会受到大家如此的追捧呢?本文将对它的成功因素做一分析,希望能对后来同类作品的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但它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它是以美食作为媒介,从而对美食背后的中华饮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但火的不仅仅是这部纪录片,其片中介绍的一些美食、人物、城镇等,同样也火了。也就是说,这些介绍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正>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首部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中国全民的美食热潮。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地区大山深处的村落,该片在记录了一道道美味佳肴的同时,也记录了美味背后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通过中国美食这个窗口,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魅力。最近国外媒体也都纷纷前往中国制作美食记录片,如BBC的《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就试图通过饮食,探寻中国最深处的灵魂。在中国美食热潮的影响下,一些老外也纷纷加入了体验的队伍,写下了各种关于美食的游记。以下就是一位纽约人笔下所记录的寻找舌尖上的味觉极致之旅。  相似文献   

6.
最近央视当红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探索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博太精深的美食文化。如今呈现在餐桌上异彩纷呈的特色美食,探究其根源,讲究的是地域、人文、气候、礼仪、伦理等等,通过数以千年的历练,才有现今被人津津乐道的那份骄傲。  相似文献   

7.
正比萨饼是一款尽人皆知、广受欢迎的快捷美食,想到比萨店,人们眼前自然浮现一幅熟悉的画面。White Monkey"白猴"比萨实验餐吧正是利用人们心中共有的记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视觉元素,构建起一幅既别出心裁又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设计师以White Monkey为名,又以同名图案为标,为该店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在保持高收视率、扩大海外影响的同时,也引起了外媒的非议,被指并非纯粹的美食纪录片,而是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将个人情感上升到了政治层面,意图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本文认为,美食对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的塑造朴素而有力,是爱国主义心理归属的基础。在社交媒体崛起带动下传播方式不断重构的时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传播媒介,推进从"宣传"到"传播"的转型,摒弃生硬叙事,寻求柔性呈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装饰》2014,(12):132-133
<正>"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孰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GPS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这段话道尽了所有异乡游子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饮食作为一个载体,连结了家庭乃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遍布世界各地的餐厅亦如一道道传递着乡愁的美食,成为了连结异乡游子与故乡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0)
<正>比萨饼是一款尽人皆知、广受欢迎的快捷美食,想到比萨店,人们眼前自然浮现一幅熟悉的画面。White Monkey"白猴"比萨实验餐吧正是利用人们心中共有的记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视觉元素,构建起一幅既别出心裁又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设计师以White Monkey为名,又以同名图案为标,为该店创造了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1)
<正>《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顿时引来"吃货"口水无数。美食不仅仅是果腹之物,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以食为天",快看看厨师们如何八仙过海,各展厨技吧!舌尖上的美食之红烧鱼只见老妈戴上袖套,系上围裙,熟练地拿起刀,三下五除二就把鱼鳞刮了,内脏除了,腮给抠了,将鱼切成段,洗净晾干。接着,找个瓷盆装鱼肉,再撒上葱、姜、蒜,倒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2)
<正>"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孰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GPS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这段话道尽了所有异乡游子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饮食作为一个载体,连结了家庭乃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遍布世界各地的餐厅亦如一道道传递着乡愁的美食,成为了连结异乡游子与故乡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4)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其凭借良好的平台和优秀的内容,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离不开其内容、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工程名称:雁舍餐厅坐落地点:北京面积:250 m2业主:雁舍设计单位:古鲁奇公司参与设计:利旭恒赵爽郑雅楠竣工时间:2015.06摄影:孙翔宇不久前一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有一段话诉说着外出的游子心中对故乡的牵挂:"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的GPS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家对于住户来说是自然而质朴的环境他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向往中国的“禅风”,沉浸在图书的世界中是他最大的乐趣 居住空间被有序地分隔成几个部份,自然光静静地照射在这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居住空间里,这里展现着现代的中式家具,随处是一幅幅书香世家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2)
<正>"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盛大的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定格于新中国70年的历史长卷中。一幅幅撼人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的自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4)
<正>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从《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类纪录片到《透鲜滴星期天》《你看起来很好吃》《拜托了冰箱》等美食综艺真人秀节目,都体现了美食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热辣的八月,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景?最重要的是,你品尝到了什么美食?或者你跟谁学做了什么美食?快快拍下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
<正>"留白"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的创作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常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被提及,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面如果过于饱满,在构图上也就失去了灵活和飘逸,显得死气沉沉喘不过气来;但如果画面有了留白,在虚实结合的情况下,拉开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观齐白石的虾,才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才能体味到风的  相似文献   

19.
正"留白"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的创作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常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被提及,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面如果过于饱满,在构图上也就失去了灵活和飘逸,显得死气沉沉喘不过气来;但如果画面有了留白,在虚实结合的情况下,拉开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观齐白石的虾,才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才能体味到风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6)
2012年,一部介绍中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其热议程度超过所有同期电视剧,让中国人重新燃起对"世界第一美食王国"的关注,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看到了它背后的丰富的饮食文化、众多闲置的品类(品牌)资源和巨大的未被开发的财富!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调查发现,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无品牌或若品牌阶段,真正在市场上有影响的品牌并不多见。由于出自田间牧场的农产品天生就是高度均质、弱差异的产品,建立一个真正农产品品牌比其他品牌会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