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聚驱采出井使用锚定装置的原理,针对聚驱采出井的生产现状,确定了一种锚定装置进行现场试验,解决聚驱采出井管断脱、偏磨造成返工率高的问题,减少油管落井造成打捞工作量,还可以避免油管及连接在油管上的工具,因油管高速下落而造成的损坏,提高泵效,延长检泵周期。介绍了防断脱油管锚的结构原理,经现场应用,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工作可靠,便于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驱采出井使用锚定装置的原理,针对聚驱采出井的生产现状,确定了一种锚定装置进行现场试验,解决聚驱采出井管断脱、偏磨造成返工率高的问题,减少油管落井造成打捞工作量,还可以避免油管及连接在油管上的工具,因油管高速下落而造成的损坏,提高泵效,延长检泵周期.介绍了防断脱油管锚的结构原理,经现场应用,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工作可靠,便于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冲砂管验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使用的冲砂油管是未试压油管,其中有一些冲砂油管不能使用,但用普通方法难以发现.造成冲砂不成功和卡冲砂油管事故。文章介绍了冲砂管验漏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要求、地面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原理可行,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可以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管内提油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油井检泵施工过程中,剪切拉杆上部抽油杆断脱会造成泄油器打不开,如果采用冒喷方式提出井内油管,会造成了井场大面积原油污染及经济赔偿问题。研制的油管内提油装置用于提捞上述油管内的原油,具有操作灵活、胶筒密封性能可靠、实现绿色环保修井作业的特点。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使用要求。现场使用证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油管的损坏是多种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抽油井检泵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大庆油田采油一厂1986~1996年各井油管损坏的实际资料和数据以及现场统计调查,建立了3.5mm单根油管和油管柱的寿命统计模型,由此模型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油管和油管柱的寿命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指出油管和油管柱的失效寿命分别服从威布尔分布和指数分布,得到了油管的失效规律。经程序计算可知,同种规格的油管柱寿命约为单根油管寿命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连续油管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大斜度气井生产。利用其优势,本文提出了一项新的连续油管柱塞气举复合工艺。与常规油管相比,连续油管内壁存在焊缝且由于大斜度造成其曲率连续变化,导致柱塞在连续油管内进行举升时偏离轴线,致使常规油管柱塞运动模型不能准确描述柱塞在大斜度井连续油管内运动特性。为了准确描述柱塞在连续油管中的运动特征以提高排水采气效率,设计并建立了大斜度井连续油管柱塞气举实验装置,开展了柱塞通过性实验和柱塞运动特性实验,对弹块柱塞上下行程的位移、速度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合连续油管柱塞运动测试结果,引入轴线偏移量修正流体运动摩阻,建立了考虑柱塞偏心的连续油管柱塞举升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周期循环内,连续油管内柱塞运动实际速度值与预测速度值误差小于10%,该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柱塞气举时的运动特性,为大斜度连续油管柱塞气举的优化及排水采气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型油管加热采油装置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海 《石油机械》2005,33(1):45-47
针对含蜡油井、高凝油井、稠油油井生产过程中的举升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油管加热采油装置。该装置利用油井中的油管柱作热源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油管内的液体。介绍了油管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的组成,并对地面供电电源、能量控制传输装置、井下绝缘隔离系统及井下发热电路等4部分从结构、原理、性能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该加热装置在胜利、辽河、大庆、新疆等油田的含蜡油井、高凝油井、稠油井应用200余井次,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无卡瓦油管锚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喇嘛甸区块油田油管断脱严重 ,而应用卡瓦油管锚防断脱容易对套管造成损伤的实际情况 ,研制了无卡瓦油管锚。该装置包括坐卡机构、解卡机构、锁紧机构和液流通道 4个部分。装有无卡瓦油管锚的抽油机井管柱 ,可以实现对油管柱的锚定 ,克服了疲劳载荷对油管的破坏 ;液流通道的设计 ,可实现洗井和液面测试工作 ;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起下、正常生产中可减少冲程损失提高泵效等特点。喇嘛甸油田 4 1 2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 ,采用无卡瓦油管锚 ,成功地解决了油管断脱问题 ,延长了检泵周期 ,在同一工作制度下泵效平均提高 9 7个百分点 ,已累计创效 2 0 30 2 2万元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罐车加水试压、水泥车试压导致资源利用浪费、试压费用高和手动试压泵试压时压力上升缓慢等问题,研制了SY—I型作业井试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增压液缸、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单向阀、液压管路等组成,与井口的连接采用油管螺纹,与动力源连接采用快速接头,以井场作业机液压源为动力源,以井口水源为试压水源,便于操作。现场应用表明,作业机的输出压力一般控制在6-10MPa,对2000m井深的油管柱,试压装置输出压力表显示起压至10MPa一般只需15min,满足现场油管柱的试压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螺杆泵专用锚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螺杆泵在采油过程中经常出现油管倒扣和脱扣的问题,研制了螺杆泵专用锚。该螺杆泵专用锚靠连接体上端的凸轮面可实现自行锚定,螺杆泵不工作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又可以自动缩回解锚,减轻了油管柱的载荷,不易造成油管柱弯曲变形,有利于减轻杆管偏磨,提高机械效率,延长杆管寿命。现场5口井的应用中,除GD1-15X522井因地层出砂导致开抽不出液外,其余4口井全部一次性开抽成功,生产正常,液量平稳,未发生油管及抽油杆脱扣等事故。该工具完全能满足螺杆泵生产防倒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崔万军  陈静 《钻采工艺》2000,23(4):63-64
双平衡不压井器是应用于抽油机作业施工封堵油管通道,防止作业时油流喷射的一种机械不压井工具,与井口自封联合使用可满足抽油机非钻井液压井作业要求。文章对平衡不压井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10口井应用经验及效果作了分析,探讨了该型工具改进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此类机械不压井方式。  相似文献   

12.
Y342系列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一种新型无卡瓦式封隔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该封隔器结构简单,克服了传统无卡瓦封隔器承上压能力与解封力相关的矛盾,因而承压能力高、使用寿命长,与其他控制工具配套主要应用于机械卡堵水管柱中,可满足封堵不同层位的要求,同时也可应用于机械找水、选层配化等作业管柱中。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国内外不压井修井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液压不压井修井作业起下管柱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驱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特点.针对该装置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泵效是抽油机井的一项重要生产指标,泵效的提高对提高油井产量、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一种活塞环型管式泵,对其提高泵效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使用表明,活塞环型管式泵可有效地提高抽油机井的泵效。  相似文献   

15.
谭云  崔旭明 《石油机械》1997,25(4):4-6,47
分离机构是油管机械化排放装置的组成部分,它能够自动地从整排油管中分离出单根油管,并运到指定位置。如设置一种动力机构来完成上述动作,则结构必然复杂和庞大。鉴于此,提出了一个不外设动力源,而仅靠油管和结构自身重力来实现分离油管的机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解析式,进而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得出了各部结构尺寸及重量分配的最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役油管的无损检测,已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比较优劣后,用得较多的是磁性无损检测。文中阐述的是一种用永磁材料作为磁化体,利用霍尔器件,或磁敏半导体为检测元件的无损检测装置。并从实现原理、装置结构、材料及原件选择方面进行了论述。它克服了采用有源磁化及线圈检测的诸多局限性,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检测装置。同时还实现了油管的井口检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隔水采油井的工作状况,为了提高隔采周期,消除由深井泵上、下冲程引起油管柱周期性变化的载荷及狗腿、杆管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扭矩,从而减少影响封隔器的因素,延长封隔器的使用寿命,减少管柱脱螺纹,介绍了隔采管柱除震防脱器的结构、原理及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直径31.75的连续油管具有外径小,壁薄,挠曲性好等特性,如果断落到井里,其打捞非常困难,在卡瓦打捞筒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LXLT-B型连续油管打捞筒,介绍其结构原理和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管内密封工具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勇  王毅 《钻采工艺》2003,26(4):56-57,66
玻璃接头、油管定压接头、油管单向定压接头和油管堵塞器是目前各油气田使用较普遍的油管内密封工具。从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对这几种工具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比较,对现场的合理选用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井分注、卡封作业时普遍存在管柱试压不达标,下次检封仍不能起出全部管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制了多功能安全接头,介绍了该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