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的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月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入住的29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等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3例妊娠,13例合并有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有流感样前驱症状,呼吸道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少痰,严重者气短、呼吸困难、咯血。合并细菌感染时咯脓痰。肺部听诊无啰音或少啰音,合并哮喘时有哮鸣音,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湿啰音。实验室检查65%白细胞不高或降低,41%心肌酶升高,58.6%存在低氧血症,35%呼吸衰竭。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65.5%主要为单侧或双侧棉团样、团片样边界模糊高密度渗出影伴肺实变,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轻症及早期较局限,重症者及晚期病变融合呈双肺多发弥漫性改变。少数呈大叶及小叶性肺炎表现。预后大多良好,病死率6.9%。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及大咯血。结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是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为主要疾病的多种肺炎构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具有流感病毒肺炎共性特点,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5月15日-12月20日我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6例年龄22.27(24.7±2.1)岁;发病时孕周25~36(30.5±3.5)周,均为妊娠晚期发病;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咳血痰。HGB和ALB明显下降,LDH、d~HBDH和CRP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计数均下降。6例均合并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vndrome,ARDS),其中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3例同时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3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1例因胎死宫内后自行分娩出死胎,其余2例继续妊娠。结论甲型H1N1流感可能导致孕妇病情加重,妊娠晚期患者易进展为危重症。危重症特征性表现为咳血痰和呼吸困难。合并肺部感染和ARDS的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包括病区管理、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疾病的护理。结果 7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6例痊愈出院,1例因基础疾病及其他合并症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加上精心的护理是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9年冬以来,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合并重症肺炎导致ARDS孕产妇患者死亡率较高。我院于2009年12月成功救治一例重症甲流产妇,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负压病区3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基础疾病及特殊因素,符合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诊断标准。32例患者经过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对症、中药等治疗和护理后25例治愈出院,7例5天后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RT-PCR法)症状好转。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并发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15例妊娠期感染H1N1流感的孕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热15例,咳嗽14例,咽痛8例,胸痛2例,7例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5例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轻症8例,重症4例,危重症3例。轻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正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白蛋白无明显变化;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以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明显,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增高,白蛋白下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胸部影像显示弥漫性外周为主的渗出性病变。8例轻症患者均治疗后痊愈并足月自然分娩正常新生儿,4例重症患者好转后2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3例危重患者均行急诊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中1例胎死宫内,2例足月存活,但有1例孕产妇术后死亡。随访至目前,所有婴儿未有发育异常。结论妊娠并发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多可痊愈;对重症及危重症H1N1妊娠患者,死亡率高,及时有效地救治,适时终止妊娠或可改善孕妇病情。  相似文献   

7.
国外研究表明,孕妇患甲型H1N1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围产期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1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例,年龄22~35 (27.7±4.1)岁.RT-PCR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符合我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的重症病例诊断标准.9例发病时孕周29~39(36.1±2.6)周,为孕晚期发病;2例发病产妇分别为产后第2天、第7天.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3例.除1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外,其余均无基础疾病.患者均应用奥司他韦75 mg,2次/d口服行抗病毒治疗,疗程5~7 d.均给予氧疗,3例鼻导管吸氧,4例储氧面罩吸氧,4例行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4.7±2.2) d,其中1例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3 d后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全部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部分患者采用白蛋白治疗.结果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289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29例)病程早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体质量指数较高(P<0.05),妊娠妇女、伴有...  相似文献   

9.
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方法对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侵犯全身脏器,死亡率高。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应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以期了解新发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09-15—11-19收治的1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9.9岁;均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症状;8例(72.72%)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7例(63.63%)中性粒细胞比例>75%;8例患者血气分析氧合指数<200;胸片以斑片状双侧浸润阴影改变为主;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呼吸衰竭及ARDS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1例需行ECMO治疗,8例好转出院。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青壮年易感,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易并发病毒性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及发展为ARDS,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重症/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重症/危重症病例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9年11月24日至2010年1月25日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重症/危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重症6例,危重症8例;男性2例,女性12例(其中孕妇9...  相似文献   

12.
伴肺炎与低氧血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2例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入住南京市第二医院南山分院的2例确诊为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2例患者中1例为女性,54岁,无基础疾病;1例为男性,31岁,有支气管哮喘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发热、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哕音.2例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累及多个肺叶、肺段,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患者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甲型流感.2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低氧血症,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2例患者均接受奥司他韦、糖皮质激素以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例间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CT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较入院时明显吸收.白细胞计数、LDH及CK水平恢复正常,复查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性,康复出院.结论 部分甲型流感患者可合并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及时动态复查胸部CT对诊断和了解病情进展非常必要;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咳嗽及气喘等症状,有助于肺部病变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分析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412例,检查继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41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继发肺部感染137例,占33.25%。其中细菌感染91例,占22.09%;真菌感染46例,占1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营养状况、是否伴有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是否吸烟、空腹血糖值、淋巴细胞数、是否为孕妇/产妇、机械通气时间、早期是否给予抗菌和抗病毒治疗及APACHEⅡ评分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孕妇/产妇、早期未接受抗菌及抗病毒治疗、APACHEⅡ评分≥20分是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继发肺部感染,应特别关注体质量指数≥24 kg/m2、孕妇/产妇、APACHEⅡ评分≥20分的患者,及时给予抗菌及抗病毒治疗,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Background The population‐based impact of infection with swine 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was not clear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epidemic towards the end of May 2009. Australia had seven confirmed cases by 22 May 2009. We aimed to compare available data on swine 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overseas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in Australia to assist with forward planning. Methods Data on infection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 patients recruited through sentinel general practices in Victoria and Western Australia in 2007 and 2008 were compared with early publications on infection with swine 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Results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was predominantly a disease of younger peopl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virus was of swine or human origin. The median age of infection with swine origin virus was 20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22 years in Spain, while the median age of infection with human origin virus was 18 years in Western Australia and 23 years in Victoria. Conclusions The median age of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 (H1N1) virus was around 20 ± 3 years, independent of the origin of the H1N1 virus bu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swine origin influenza infections occurred in people aged 10–18 years. This is at least partially explained by biased sampling among surveillance patients, although it may also reflect a different infection patter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患儿做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结果 30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5例有基础疾病史,占16.7%.有明确发热病例暴露史的20例,占66.7%.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11例伴气促,占36.7%,10例伴喘息,占33.3%.11例患儿WBC<4.0×109/L,占36.7%,2例PLT减少,占6.7%.所有患儿入院时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单侧或双侧片状渗出性病灶,4例危重症患儿肺部多处大片状渗出伴肺水肿,占13.3%,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病后3个月和9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占3.3%,3例同时伴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占10.0%,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0.0%,3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占10.0%,1例合并脑炎,占3.3%.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书和抗菌药物治疗,4例接受机械通气,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发病2 d内和2 d后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患儿的热程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比5 d,Z=-8.015,P<0.01).结论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并发严重的肺部疾病.在发病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热程,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