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安徽、新疆两地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项目地区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在安徽和新疆的11个项目县中,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15~69岁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在项目县中,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1.5分,50分及以上的人占全部调查人数的10.9%。地区因素、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与健康知识得分有统计学联系(P〈0.05)。健康知识的获得途径最主要的是广播电视录像,占49.1%。60.7%的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只有一种,文化程度越高,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越多。结论安徽和新疆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不高,要针对健康知识中的薄弱内容和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项目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昆明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的饮食影响因素。[方法]对昆明市官渡区9个乡镇的每个乡镇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对4011名18岁及以上常住农村居民进行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结果]昆明市官渡区52.7%的村民每天都是一日三餐按时吃;几乎每天都吃蔬菜和水果的比例为69.1%;几乎每天都吃肉的比例为37.0%;但几乎每天都摄入含油和脂肪多的食物的比例仅为6.5%。80%以上的村民从不或偶尔摄入甜食、奶类及奶制品;70.7%的村民食用的油以植物油为主;31.0%的村民吃的食物的咸度较咸。男性村民一日三餐按时吃的比例较女性低,但所吃食物的咸度较咸的比例较女性高(P﹤0.01)。食用动物油、每周吃肉的频度越低和食物的咸度越咸的村民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应加强农村居民合理膳食、平衡膳食的健康教育,低盐饮食和少食油脂类食物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新疆项目地区农村社区居民饮食习惯和结构情况,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项目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对安徽、新疆项目地区15~69岁农村社区居民22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食用新鲜蔬菜的频度最高占64.7%;27.7%的每周食用腌熏食品3 d以上,88.6%的居民每周食用乳及乳制品的时间不足1 d,51.4%的居民每周食用豆制品的时间不足1 d;67.5%的汉族居民和55.4%少数民族居民能够坚持每天按时吃早餐.安徽项目地区的农民在新鲜蔬菜、豆制品、乳及乳制品、腌熏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食的摄入频度均高于新疆;2省在新鲜蔬菜、水果、乳及乳制品、腌熏食品和甜食的摄入有差异;水果和乳制品的食用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豆制品和腌熏食品的食用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水果、豆制品、腌熏食品和甜食的摄入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摄入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的频度越高,摄入腌熏食品的频度越低.结论 安徽、新疆农村社区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行为特征,为健康扶贫、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89名秦巴山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调查秦巴山区农村居民289名,78.9%的调查对象每天食用早餐,早餐以粮谷类为主;8.7%的调查对象每天摄入蛋类;49.5%的调查对象每天或经常食用豆制品;81.7%的调查对象经常食用的肉类食物为腌肉;每天食用盐的摄入量在6 g以上和随口味增加的占69.5%。56.0%的调查对象每天或经常食用泡菜。结论应加强营养健康知识宣教,减少盐的摄入量,增加豆类食物,提倡食用新鲜肉类,减少腌肉泡菜的食用频率,改善饮食结构,增强居民的抗病能力,提高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学生饮食习惯状况,为评价及干预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30个县区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集中调查。结果在过去30 d,64.47%的学生每天吃早餐,65.12%的学生每天吃水果,89.97%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34.23%的学生喝牛奶≥5 d/周,35.28%的学生喝碳酸饮料≥1次/d。在过去7 d,1.68%的学生吃过西式快餐。结论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在浙江省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应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活行为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了山东省8个县,40个行政村,20 087人,由调查员持调查问卷入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山东省农村居民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戒烟率以及饮酒率分别为32.3%、48.7%、14.1%和30.2%:8.5%的被调查者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6 g:2.9%的调查对象平时进行体育锻炼,平均每次锻炼时间为49.1 min.结论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地区高职护理专业女学生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 以江苏南京与广西百色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个地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每天都吃早餐频率分别为南京69.0%,百色33.4%;能够每天都喝牛奶的学生南京16.9%,百色只有7.7%;谷类每天摄入量不足250 g比例南京为30.8%,百色38.8%;肉禽类每天摄入量不足100 g比例南京为54.7%,百色为86.4%;其他食物的摄入频率也不甚理想;每天运动的时间(包括散步、走路、骑车、体育锻炼)1 h以上比例,南京为12.4%,百色17.4%。结论 南京地区高职护理女生饮食情况要好于百色地区,但两个地区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和运动状况均存在严重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是否存在差异,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攀枝花市城区居民、农村居民和餐饮从业人员共1037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面访调查,资料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居民定时用餐的占33.23%,低于城市居民(52.93%)和餐饮从业人员(54.39%)(χ2=37.454,P=0.000);农村居民不吃早餐的占19.33%,高于城市居民(6.10%)和餐饮从业人员(4.39%)(χ2=48.336,P=0.000);农村居民主要食用动物油占43.20%,远高于城市居民(1.95%),农村居民主要使用植物油的占11.18%,远低于城市居民(78.29%);农村居民每天吃蔬菜的占93.35%,高于餐饮从业人员(87.16%)和城市居民(85.36%)(χ2=12.068,P=0.002);农村居民每天吃水果的占26.59%,低于餐饮从业人员(40.20%)和城市居民(49.27%)(χ2=39.550,P=0.000);农村居民吃禽肉平均每周少于1次的占70.39%,高于城市居民(43.66%)和餐饮从业人员(38.51%)(χ2=77.076,P=0.000);农村居民和餐饮从业人员食用水产品平均每周少于1次的分别占84.89%和84.12%,高于城市居民(74.44%)(χ2=22.496,P=0.000);农村居民吃鸡蛋平均每周少于1次的占34.44%,分别高于餐饮从业人员的18.92%和城市居民的14.39%(χ2=45.203,P=0.000);农村居民吃豆类及其制品平均每周少于1次的占42.90%,高于餐饮从业人员的23.99%和城市居民的23.41%(χ2=39.929,P=0.000);农村居民吃奶类平均每周少于1次的占84.89%,分别高于餐饮从业人员的47.97%和城市居民的30.24%(χ2=223.429,P=0.000)。[结论]攀枝花市城乡居民食物结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时应有重点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市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和制定与之相关的营养卫生政策。方法采用3日称重、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问卷相结合的膳食调查方法,由专业人员入户进行食品称重,问卷询问和记录。结果我市调查人群的膳食结构中存在着核黄素、钙、钾、镁、锌、硒、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钠等超过参考摄入量:蔬菜、水果、蛋、奶类和豆类的摄入偏低,油脂、盐等摄入过量等问题。结论应加强营养干预和膳食指南的健康教育,加快制定改善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的相关政策,促进农村居民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烟台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烟台市5个城市地区和5个乡村地区13260名中小学生进行营养和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 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于每周水产品、畜禽肉和鸡蛋的推荐摄入量以及BMI的计算方法知晓率较低,均低于34%。除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禁止饮酒和BMI的计算外,其他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为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获取积极性较高,超过80%。每天食用蔬菜和水果达到推荐摄入量的学生低于49%,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吃少于1次快餐、每天的睡眠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运动、不偏食节食和暴饮暴食方面,为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针对不同地区学生营养和健康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状况远期效果影响,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3个项目县农村居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通过灰色最优聚类对不同方式前后两次调查项目知晓率改变情况进行归类。结果3个项目县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有升有降,前后比较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未进行干预的县和采用发放宣传材料干预的县远期影响效果较差,专家集中讲座的方式远期效果为一般,优劣顺序为:专家集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未进行干预。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居民的知晓水平,集中讲座优于发放宣传材料,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远期效果较差,需要经常反复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村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饮用水、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卫生行为的关系,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全省21个市(州)抽取52个监测县1 040个行政村共5 200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通过现场观察、走访和询问的方式完成调查表的填写。结果 4 869有效调查户家庭中,户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49.9%),家庭饮水类型以井水为主(56.1%),饮水习惯以喝开水为主(81.4%),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以明沟为主(39.6%),使用卫生厕所77.7%,饭前便后洗手63.7%,将垃圾丢在固定的垃圾箱/池52.2%,能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清洁56.4%。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与卫生行为习惯比较为:饮水类型、饮水习惯、使用厕所类型、洗手习惯、垃圾丢弃点、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和环境卫生状况总体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饮水类型=43.23、χ2饮水习惯=157.43、χ2厕所类型=140.09、χ2洗手习惯=115.50,χ2垃圾丢弃=43.37,χ2污水排放=127.00,χ2环境卫生状况=235.29,P〈0.05)。结论四川省农村户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素质进而帮助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闽北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闽北10个县(市、区)随机抽取3个县,年龄在15~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810名,使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标及分类指标评价。结果闽北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6.7%;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分别为11.3%、7.8%和23.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组的人群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等因素。结论闽北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陕西省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第三领域健康促进活动效果,了解健康促进干预前后项目县居民和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法对比分析健康促进干预前后各项目县基线调查问卷监测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县居民和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80%、80%~85%,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1%~63%和65%~75%。健康促进干预后,5个项目县居民和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均已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健康行为形成率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结合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和家庭经济水平等影响因素,继续探索适合陕西省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县域公立医院综合医改试点后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取2个试点县和2个非试点县,在各县随机抽取两个乡镇进行居民入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结果 宁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00%,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19.10%)、生活方式与行为(15.96%)和基本技能(15.68%);所在县、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总体健康状况、健康体检和签约家庭医生是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比较少;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化县域公立医院综合医改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项目地区全球基金项目两年执行情况,为后3年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中期评估采用普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省8个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分别对性工作者(普查)和感染者/病人、流动人口、居民、学生(分层整群抽样)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项目基线资料评价项目中期效果。结果7336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是83.78%,其中暗娼90.17%、感染者/病人86.90%、流动人口82.61%、居民(重点乡镇)87.38%、居民(非重点乡镇)73.09%、居民(城镇)86.26%、中学生(83.24%)、吸毒人群84.00%(x^2=904.32,P〈0.001)。8个项目县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6.95%、92.26%、89.84%、88.32%、85.26%、81.70%、77.60%和77.11%(x^2=392.42,P〈0.001)。暗娼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有303人(84.4%),最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有264人(73.5%)。感染者/病人最近1次与配偶过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有639人(56.7%),最近3次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有572人(50.8%)。与基线相比,除了吸毒人群外,所有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人群对10个艾滋病知识点的答对率都有所提高;暗娼和感染者/病人的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我省项目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形成率较项目启动时明显提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知识和行为不平衡,仍需要加大力度全面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6个县(区)15~69岁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调查2024人。调查居民的健康理念和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0.2%,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55.4%和45.3%,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形成率为60.6%,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61.3%和59.9%,城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健康技能总体掌握率为36.4%,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46.7%和26.7%,城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城乡差异较大,需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逐步提高全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陕西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公众结核病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7个县区共8119名城乡居民。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49.5%,其中男性总知晓率为52.0%,女性为47.0%,城区居民总知晓率为62.7%,农村居民为47.5%。自述周围有人患有肺结核病的人群,其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0.9%。12~19岁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学生和农民知晓率较低。调查对象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而一半或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当地有检查和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结核病人应到专门机构检查治疗、国家有免费检查治疗政策、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尤其是对"咳嗽咳痰3周以上或有咯血、血痰症状者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这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只有20.2%。结论被调查人员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居民间知晓率有差别,应根据当地居民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教育供给与需求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健康教育机构的有效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健康素养具备率将健康素养监测点划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每个等级中随机抽取一个城市监测点和一个农村监测点,共计6个。采用方便抽样在每个监测点选择10名城乡常住居民进行访谈。基于健康教育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关专题开展讨论,收集定性资料。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共进行6个焦点组访谈,其中 3个农村组,3个城市组,共计居民60人。关于健康相关认知问题,农村组总正确率为59.33%,城市组为77.33%;所有城乡居民都希望获得健康相关知识技能;对于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农村居民希望通过发放传单及宣传册以及观看电视获得知识和技能,城市居民则希望通过健康讲座、传单及宣传册、义诊活动获得;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机构知晓率为60.00%,好评率仅为33.33%,城市居民知晓率和好评率均为100.00%。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多项建议,主要为增加宣传单、宣传册的发放;对于特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结论 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对健康教育服务的需求较高。健康教育机构的服务重点应在农村居民,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