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仔祥 《门窗》2020,(3):233-233,235
城市公园体系涵盖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游憩系统,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空间的需求,要充分明晰城市公园体系的内容,剖析城市公园体系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思考,并提出城市公园体系空间布局的合理方案和建议,更好地调节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空间,为人们提供适宜的人居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对城市公园系统综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着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水平的进步。以Park Score指数为例,对美国城市公园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过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介绍和特征评述,总结分析其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我国应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和加强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有效性等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园综合评价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城市公园系统在促进本国居民进行体力活动、提升国家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具有规划指导意义的城市公园分类体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以体力活动需求为导向是其公园分类体系的显著特征。文章系统梳理了美国城市公园的分类体系,解析其核心公园类型的体力活动需求导向,并以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系统为例展开例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四点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启示,即重新审视我国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城市公园作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提升潜力、建立基于体力活动需求导向的城市公园分类体系、可达性是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魏薇  胡秀琴 《建筑与文化》2023,(11):122-124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公园类型之一,具有文化、教育和邻里交往等社会属性,其供给与居民需求是否相协调,对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杭州市拱墅区的社区公园为例,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研究单元,然后基于供需平衡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社区公园在空间布局上的供需关系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协同等级的生活圈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GIS建立以道路网络为基础的道路矢量数据库和包含公园面积、入口、名称等诸要素的城市公园数据库,基于道路网络与公园入口综合分析得出的服务范围的不规则性,对不同的公园类型分别进行公园服务半径分析计算,得出4种服务盲点类型:真空盲点、车行服务盲点、步行服务盲点和隐形盲点。不同类型的盲点可以为选址分析提供依据,与盲点区的用地性质、自然条件一起指导如何新增公园绿地,而盲点的类型也可用于控制公园的功能与定位。运用GIS对城市公园绿地布局进行分析,可切实将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与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结合起来,从而优化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例的城市公园可达性评价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的合理分布能促进整个城市的公平与健康发展,可达性是评价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介绍了4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可达性评价模型,包括邻近性(proximity)模型、容器(container)模型、重力(gravity)模型和两步浮动承载区(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模型,说明了这些模型的指标因子与计算过程,并应用其评价了上海市长宁区城市公园的可达性,比较分析结果。归纳了评价城市公园可达性的四大要素,包括服务半径、公园面积、公园与居住区距离、人口密度。指出在应用上述模型评价中国城市公园可达性时,需着重考虑人均性指标并根据国情创新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城市的发展是否充分考虑并满足健康城市的需求逐渐成为评价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城市公园作为与居民最密切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加拿大温哥华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公园与运动设施在城市与社区中的布局、建设、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温哥华如何通过公园系统创造更好的运动条件和设施,来培养市民健康生活习惯,激发居民的运动热情。通过这些经验的借鉴,让我们能够从公共健康的视角,更好地提升和优化中国目前在城市公园定位、规范指标研究、部门统筹及设施管理上的不足,从而营造更健康积极的环境,为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地的空间布局逐渐演替。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60个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类型学方法总结场地不同时期的空间布局特征,得出我国儿童游戏场地发生了从游戏设施空间几乎直接决定场地空间布局,到通过多种空间的协调、融合来共同影响和决定场地空间布局的演替,且空间布局趋于合理性、自然性和美观性,进而从家庭结构转变、相关政策出台和设计理念更新等影响因素阐释使其发生演替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此次研究弥补了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同时为设计师设计出更为合理且顺应发展与演变趋势的儿童游戏场地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导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维斯  颜玉娟  都晓璐 《山西建筑》2009,35(14):343-344
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中的运用,运用专家系统建立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次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结合景观综合指数法,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环境进行了评价,以完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日趋广泛地应用于规划领域的背景下,依靠直觉和经验的传统规划方法不再是与人群需求紧密相关的公园绿地规划的最佳方法。为将人群需求纳入考量,创新性地选择POI这一易获取并覆盖广泛的数据类型,对城市中人群的分布与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据此创建新的评价指标——服务压力,用以评价公园的服务能力、不同城市空间中人群对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以福州市为例,例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经GIS数据处理与直观图示,有效反映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情况,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公园的治安管理较为重要,视频监控是推动城市公园治安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公园视频监控系统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传输距离远、监控点多。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公园的安防需要。基于EPON技术的公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数字视频技术和EPON网络技术,不但可以完美的实现公园视频监控安防需求,而且在成本控制、科学管理、系统维护以及系统扩容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城市公园的治安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先进的安防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掘城市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潜力,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开发角度出发,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因子比重,构建适合城市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为城市公园的旅游景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赣州市城市公园的结构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秀娟 《山西建筑》2010,36(25):345-347
通过对赣州市城市公园等级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现状分析研究,指出了该市公园布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布局的建议,以期改善赣州市城市公园布局,完善公园级配和功能,从而提高该市公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憩是绿色开放空间的基本功能,是公众休闲生活的基本需求,但目前有关游憩者满意度的评价还未兼顾整个区域的城市公园,因而进行相关研究尤为必要。该文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找出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并针对基于满意度评价的城市公园品质提升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重庆永川区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总体满意度为基本满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环境卫生、健身器材、休憩设施、卫生设施、管理服务、可达性、景观装置等是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素;采用IPA分析法,根据公园现存优劣势提出重点发展、保持发展和后续发展策略。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促进城市公园品质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拟以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空间与体育运动发展的共性为切入点,透过公园中体育活动的开展及空间演变的特征,从空间布局结构,功能分区,界面形态角度解读近代体育运动空间对城市公园空间形态变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宋昊洋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22,29(10):109-114
在城市减量提质的发展背景下,面向居民日常游憩需求,优化城市公园供给效能是提升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关键手段。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采用问卷调研、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分析,厘清城市公园总体规模、分布形态等宏观空间布局特征与景观空间、设施支持和维护管理等微观场地设计特征对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规律;进一步聚焦高密度城区,比较宏观和微观2种尺度的影响因素在建成空间供给干预下的动态优先级关系,揭示城市公园供需智慧调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整体上,宏观空间布局特征和微观场地设计特征的游憩服务供给效能基本一致;2)高密度城区中,微观场地设计特征具有更高的供给效能。基于此,提出提升昆山市城市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多层级、动态化供需智慧调控策略,即扩大绿地规模、增强绿地集聚性、拓展立体景观空间、增设健身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为更高效地优化居民游憩体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游憩体验的研究对于解决多样化的游憩需求与有限的游憩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将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园游憩体验质量改善,提出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E-A ROS)。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统计分析法,从物质、社会、管理3个方面构建珠江公园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量化方法,从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行为偏好3个方面进行活动因子研究,探讨珠江公园使用者活动规律,构建珠江公园游憩机会谱。从而为城市公园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公园绿地类型之一。科学、完善的社区公园规划体系和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进公众健康福祉。以美国多个城市为例,梳理归纳其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城市公园服务分区规划和社区公园规划设计3个尺度的社区公园规划特色,并总结社区公园项目投资建设、公园评价和运营维护的管理内容。最后,分别从规划体系、投资模式、评估机制和公众参与4个方面对中国社区公园的规划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具备可进入的绿色空间、游乐场地是儿童友好城市衡量中的核心指标,也是城市公园提供的必要服务之一。聚焦对城市公园需求度和使用率较高的学龄前儿童,尝试建构综合考虑城市公园品质和可达性的分析及评估方法。选取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西班牙巴塞罗那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开源地图、官方统计数据等,使用儿童友好的公园品质指数(QUINPY)和空间句法可达性模型开展综合评价,并结合学龄前儿童人口密度分布,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基于不同的需求和现状,选取改善城市交通步行环境、合理增加结构性设施或者鼓励分时段及立体化拓展空间使用可能性等适宜性创新措施。以期为我国儿童友好导向的城市公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小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以莱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运用GIS的空间可达性分析,对步行、骑行、及汽车出行等不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的空间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