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Ridit分析法制订姑息照护培训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不同层次医院护士对姑息照护培训内容的共性及个性需求.方法 采用姑息照护知识需求调查表调查某市各级医院护士340名,使用Ridit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 在共性知识需求中,重要的有24项,不重要的有26项.个性需求:一级医院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主要集中为姑息照护基本概念、基础护理中的生活护理和丧亲后护理;二级医院为姑息照护概述、基础护理及疼痛护理:三级医院为放疗、化疗护理及所涉及的道德伦理观念.结论 三个级别医院的护士对姑息照护培训内容既有共性需要又各有侧重,Bidit分析法可予以区分,据此开展培训可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需求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设问卷对甘肃省、青海省7家医院304名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问卷中调查的知识需求内容共23项,60%以上的护士对调查问卷中20条内容的需要程度在4分以上,47.04%的护士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知识"的需求在4分以上,58.56%的护士对"高原习服与脱适应知识"的需求在4分以上,56.91%的护士对"灾害心理危机护理干预"的需求在4分以上。304名调查对象中15名(4.93%)选择的培训方式是授课,38名(12.50%)选择了轮转,117名(38.49%)选择了情境模拟,36名(11.84%)选择了授课与轮转相结合的方式,98名(32.24%)选择了授课、轮转与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情境模拟及三种形式结合的人数有215名(70.73%)。护龄<3年的138名护士(45.39%)认为护士培训时间应是3个月,护龄≥3年的135名护士(44.41%)认为护士培训时间应是3个月。结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根本保证,优化培训教育模式是提高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有效手段,构建核心能力体系是提高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高原地区护理应急分队护士实施应急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高原地区护理应急分队护士应急能力培训考核小组,采用理论授课、科室轮转、急救技能操作训练及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制订高原地区护理应急分队应急能力考核项目细则,并在培训后对培训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价。结果培训后高原地区护理应急分队护士的急救护理能力、高原护理能力、灾后护理能力均较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注重高原地区护理应急分队护士应急能力培训,可以强化高原地区护理应急分队护士的急救意识及急救操作技能,提高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高原地区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内应急小组人员灾害救护知识掌握情况,为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开展灾害救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讨论会议形式,对我院60个科室600名应急小组人员灾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培训策略。结果应急小组人员除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熟练掌握率较高外,其余项目熟练掌握率较低;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护士灾害救护知识有差异。100%的护理人员对学习和接受灾害救护知识感兴趣,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表示非常愿意继续学习有关知识。结论应急小组人员灾害救护知识掌握率总体水平不高;加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培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及质性研究法,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结果 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包含灾害救护自身准备阶段、急救护理、灾害救护应对、灾后护理4部分,其中I级指标4个、Ⅱ级指标33个.结论 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编写应急预案、灾害护理教材,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全面提高军队医院文职护士应急对灾害救护的能力提供依据.建立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是确保应急救护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问卷对四川省某医院68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28份,回收有效率为92.35%。628名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问卷总均分为(1.74±0.24)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应对阶段(1.93±0.19)分、准备阶段(1.77±0.40)分、灾后恢复阶段(1.48±0.59)分;不同年龄、护龄、职称、职务及有无灾害救护相关经验(实践或培训)的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分别为3.224,4.905,3.873,12.105,13.824;P〈0.05),不同性别、学历的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年龄、护龄、职称、职务及有无灾害救护的相关经验,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其进行系统化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提高其灾害救护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需求情况,为建立和培训专业灾害护理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样某三甲综合型医院护理人员,使用自制的《灾害护理相关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共采集抽样106份,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 60.4%的非急危重症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认知不足,84.0%的护理人员有参加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结论灾害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参与者多为急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其他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有限。为建立一专多能,多能一专的灾害护理队伍,应广泛开展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灾害教育,满足非急诊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左美玉 《全科护理》2014,(5):461-462
通过分析医院灾害脆弱性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灾害护理能力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抗灾害能力及灾害救护能力,将医院灾害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保证医疗救治功能的正常发挥与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拟订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3,判断系数为0.89,熟悉程度为0.76;最终确定的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条、二级指标26条,其专家接受度均>80%;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93、0.401,P<0.01,协调系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Delphi法构建的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为编制应急预案、编写教材、更有针对性地培训以提高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的应急救护保障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军队医院军人护士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及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两所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6名护士的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获取途径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共98名护士有效填答问卷,军人护士(17名)与聘任制护士(81名)的灾害救护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灾害应急处置、心理评估及干预知识等知识维度,以及灾害救护基本技能、灾后疫病预防、护理管理等技能维度,军人护士得分均高于聘任制护士(P0.01)。目前护士获取和提高灾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观看视频资源(62.5%),64.2%的护士认为培训是最有利于护士提高灾害救护水平的途径。结论应强化军队医院聘任制护士的灾害救护培训,有针对性地拓宽军人护士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范围,并丰富灾害救护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护理管理者灾害救护知识水平及对灾害护理态度,为后续构建灾害救护能力的研究以及构建灾害护理培训框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灾害救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79家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者152名,均为急诊科护士长、副护士长。结果本组急诊护理管理者灾害知识得分(49.11±10.65)分,参加过灾害理论培训和灾害模拟演练,有灾害救援经历的急诊护理管理者灾害知识得分均高于未参加过培训和演练,无救援经历的急诊护理管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护理管理者对于灾害护理工作持积极态度,98.7%的护理管理者认为灾害救护工作重要,97.4%的护理管理者愿意参加灾害救护培训。结论急诊护理管理者灾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灾害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灾害护理队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护理人员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护士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及救援参与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灾害护理方面培训很少,只有45.35%的人员参加过。99.84%的护理人员认为非常必要或必要进行灾害护理的培训,99.84%的护理人员非常愿意或愿意参加相关的培训。结论护理人员对高原灾害护理培训意愿总体很高,但救援参与度比较低,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大灾害护理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护理人员高原灾害护理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同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四川省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识,确定灾害护理培训效果,为后期培训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培训结束后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识,包括地震伤员急救护理、地震伤员骨科护理、灾民和救护人员心理护理、地震伤员康复护理和灾后灾民健康管理5个维度.结果 学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认识的总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陶冶训练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高年资护士负责编写案例,制定各种灾害的护理应急预案,设定模拟的场景,运用陶冶训练的角色扮演,进行各种灾害的急救手术配合演练,同时对演练全过程进行拍摄,最后制作成视频或微电影,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供护理人员交流、学习,比较陶冶训练前后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结果:通过培训,灾害护理急救知识得分比培训前高(P0.05),急救场景模拟培训前低于培训后。结论:通过模拟演练及网络平台学习,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灾害护理应急能力的手术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军队医院文职护士海洋灾害救护能力的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军队医院文职护士海洋灾害救护能力指标体系。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4,判断系数为0.88,熟悉程度为0.78;确定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的海洋灾害救护能力指标体系包含任职能力教育、急救护理能力、灾害救护能力、灾后护理能力等4部分,其中Ⅰ级指标4个、Ⅱ级指标39个。结论军队文职护士海洋灾害救护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编写应急预案及灾害护理教材、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高军队文职护士的应急救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非现役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3轮问卷调查,构建非现役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结果确定的非现役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自身能力准备、急救护理能力、灾害救护应对能力、灾后护理能力)、33个二级指标;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程度为0.89,33个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26-0.122,专家协调系数达到可接受程度。结论Delphi法构建的非现役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编制应急预案、编写灾害护理教材、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军队医院的卫勤保障救护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居民防灾意识及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灾害认知和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调查表对243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灾害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对未来应灾态度积极,但对灾害的认知较局限和片面,并且缺乏灾害现场的救护技能。[结论]应在社区层面普及灾害知识和灾害现场救护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理的灾害护理技能的培训模式,提高我军护理人员的灾害救护能力和水平。方法以教育学教学设计的原理为基础,以模块化制作的护理操作训练箱为培训用具,结合双人互练与单人训练两种培训方式,以简化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作为培训规范,用配套的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结果技能培训模式经试用后阶段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受训者护理救护技能得到提高,训练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建立的灾害救护技能培训模式适应现时部队护理人员技能培训需求,培训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害护理教育受到护理界专家学者的重视.据资料表明,临床护士对现场救护的培训需求显著高于医院救护[1].目前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尚未设置<灾害护理教育>的课程.在近年来有学者们提出了医学院校灾害护理教育对护理人员现场救援的重要性[2].但从全国的教育实践来看,灾害护理专业课程建设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震伤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会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15-1117
地震伤护理是现代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地震伤护理的现实应用意义,本文对地震伤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指出现代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地震伤救护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及注重灾后伤员的持续护理等问题,对降低病人伤残和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