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氮沉降初期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NH_4NO_3进行模拟施氮,设置CK:0 g/(m~2·a)和T1:5 g/(m~2·a)、T2:10 g/(m~2·a)、T3:15 g/(m~2·a)、T4:20 g/(m~2·a)5个浓度梯度。分别在施氮2个月和4个月后,采用大型土壤动物手捡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对各样地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试验共捕获4 037只土壤动物,隶属于2门9纲30目。施氮处理2个月后,各样地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排序为:T2CKT1T4T3,类群数大小排序为:T3CK=T2=T4T1;施氮处理4个月后,各样地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的排序为:CKT1T4T2T3,类群数大小排序为;CKT3T1=T2T4。施氮2个月后,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施氮处理4个月后,各样地间的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土壤动物类群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同时,氮沉降降低了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施氮处理总体上增加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了优势度和丰富度,其中,T3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而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样地(P0.05)。【结论】氮沉降初期减少了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且适当浓度的氮沉降会使土壤动物多样性增加,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施氮肥模拟氮沉降的方法,分对照(CK,不施氮)、低氮(T50,50 kg.hm-2.a-1)、中氮(T100,100 kg.hm-2.a-1)、高氮(T150,150 kg.hm-2.a-1)4个梯度对温郁金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氮沉降处理,5个月后调查其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9类485只,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8类、稀有类群9类;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以0<土壤深度h≤5 cm层最高。②氮沉降改变了土壤动物个体数的表聚特征,在高浓度氮处理下土壤动物表现出向深层趋避;氮沉降降低了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0T100>T150。③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垂直分布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减少土壤动物的类群数,0T100>T150。④各处理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 e iner多样性指数H′、P ielou均匀性指数J和S inpson优势度指数C基本一致,表现为T100>T50>CK>T150,表明低氮处理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氮处理时表现为抑制,存在阈值作用。⑤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与杂草地上部分鲜质量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r=0.74),而杂草地上部分鲜质量与农作物温郁金地上部分鲜质量显示较好的负相关(r=-0.79),土壤动物对氮沉降的响应受到杂草和农作物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贵阳市花溪区石灰土及纯灰岩为供试体,试验设计三种不同土壤厚度(10cm、25cm、50cm)的淋溶管,淋溶管为PVC材质,直径20cm,选择三种不同氮沉降(191.08g/m2、254.78g/m2、318.47g/m2),土表施予多年生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Anderson吸收阱法研究了氮沉降对不同土壤厚度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呼吸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层次越深,氮沉降越大,释放的CO2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s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硝化作用和N:0排放的影响。[方法]室内用NH。NO,/K,SO。模拟N/S沉降,在30℃和60%WHC水分条件下,恒温培养15d。在培养的第1、5、10和15天测定土壤NH4+-N、NO3^--N和pH,在培养的第3、4、5和10天采集气体样品测定N,0浓度。[结果]N沉降和NS复合沉降在0.05水平显著促进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且促进效果随沉降强度或NS复合沉降中N的比例增大而增大,但s沉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与土壤pH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在自然状态和N/S沉降的影响下,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与净硝化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矿化速率大于硝化速率。N沉降和NS复合沉降显著提高土壤的硝化率在N/S沉降下,该区土壤中的无机氮仍以NH4+一N为主,硝化作用弱,铵态氮的供给不成为土壤硝化作用的限制因素。NS复合沉降促进土壤N2O的排放,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揭示。[结论]N沉降和NS复合沉降明显促进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S沉降对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不大;NS复合沉降影响土壤的N2O排放,且其影响效应与沉降中N、S的比例相关,在有关酸沉降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面,s沉降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研究氮(N)沉降背景下湿、干季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变化对土壤呼吸影响,阐明N沉降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呼吸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动态响应,为滇中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模拟N沉降下(对照-CK,0 g·m-2·a-1、低N-LN,10 g·m-2·a-1、中N-MN,20 g·m-2·a-1、高N-HN,25 g·m-2·a-1)湿(7月)、干(1月)季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MBC)、微生物量N(MBN)以及土壤呼吸变化特征,阐明N沉降下土壤呼吸与土壤特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湿季时,与CK相比,各N沉降处理下土壤TP、TK、NH4+-N、NO3--N、AN均显著增加(13.1%~95.5%);干季时,TN、TP...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城市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银川市中山公园选择3个样地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初步调查,并将它们与农田、林地等自然状态下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中山公园土壤动物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游人活动多的地方土壤动物数量少,而且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性,而在季节分布上7、8月份温度较高时土壤动物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城市土壤有机质层较浅,必要时需添加外来土壤以进行更好的生态和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玉米(Zea mays),牡丹+樱花(Prunus serrulata),牡丹+大豆(Glycine max)三种不同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磷含量以牡丹+玉米种植模式最高,土壤有效氮含量以牡丹+大豆最高,土壤有效钾含量以牡丹+樱花最高;(2)试验共采集土壤动物1798头,平均密度为2.51×104头/m2,隶属4门7纲8目35类群,从各土层来看,以牡丹+玉米模式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最高;(3)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中,除了Simpson优势度指数外,其他指数均以牡丹+玉米模式最高;(4)牡丹+玉米与牡丹+大豆种植模式间相似程度最高,牡丹+玉米和牡丹+樱花种植模式间的相似程度最低。整体上来看,牡丹套作玉米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提升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方法]对周口市区西部开发区周围的农业生产区内的农田、菜园、果园和荒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取样研究。[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346头,分属于4门11纲25个动物类群。从总体上来说,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类,常见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蚯蚓类,捕获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是:果园>菜园>荒地>农田。但果园样地优势类群有蜱螨目、弹尾目、线虫类和膜翅目,各试验样地的常见种类也有所不同。[结论]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9.
夏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92-18593,18659
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7种生境中土壤表面共获取土壤动物2 467只,分别隶属于21个类群,类数组成以高草最丰富,草地最贫乏。其中,甲螨类和革螨类为优势类群,分别占土壤动物全捕获量的64.17%、16.70%,其他种类为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两两相比,7种生境相似性指数较高。在7种生境中,杉树林、竹林和原始林生境中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生境条件较优越。  相似文献   

10.
叶岳  姜玉霞  林芬  甘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29-12531
2013年11月~ 2014年6月采用手拣法对九龙湖自然保护区针叶林下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集,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1 776只,隶属2门4纲16目.有害大型土壤动物为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和蚁科5类,隶属1纲(昆虫纲)5目,占个体总数的21.62%.通过了解有害大型土壤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可以对有害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防治;对有害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防治,应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土壤健康及土壤动物生物指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对土壤健康的概念、土壤健康指示生物-土壤动物的特性、土壤动物及其作为土壤健康生物指示作用研究的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为我国从土壤动物学角度开展土壤健康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未进行稻草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于2016年6月和9月(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5个月),对稻草焚烧、覆盖、填埋3种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隶属于50个类群,各处理下均以线虫纲为优势类群。还田后,稻草覆盖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但二者动物类群数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还田2个月后,各处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异;但还田5个月后,稻草覆盖和填埋处理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说明恰当的稻草还田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尿素为施肥材料,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对施肥量分别为225 kg·hm-2(T1)、450 kg·hm-2(T2)、900 kg·hm-2(T3)、1 800 kg·hm-2(T4)、3 600 kg·hm-2(T5)等5个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捕获的土壤动物分属3门13纲19目40科,各处理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CK>T2>T1>T3>T5>T4,类群数排序为T1>CK>T2>T4>T5>T3。随着施肥量增加,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总体减少。同时,各处理中,T2处理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总体来看,过量施肥会减少土壤动物数量,降低土壤动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79.66%;另一优势类群是弹尾目,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13.00%。膜翅目和鞘翅目是常见类群,分别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3.03%和2.07%;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在调查的6个样点中,优势类群弹尾目个体数量受盐度影响明显,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夏季较为丰富,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显示:该区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荒地植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科学评价其生态效益,以四川省名山县生态茶园为例,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人工林地为对照,研究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获取土壤动物11 720只,隶属于5门15纲32目36类;蜱螨目、线虫纲和弹尾目为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共有的优势类群;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小于人工林,而群落个体数和优势度大于人工林;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波动大于人工林;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在土层中分布均呈现一定的表聚性;茶园土壤动物群落仅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层次间的显著差异,而人工林群落的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层次间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茶园土壤有机质、自然含水量、速效氮和全氮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相关关系,而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和速效磷与群落特征无显著偏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酸雨和除草剂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设置3个模拟酸雨酸度(pH值4.5、3.5、2.5)和3个除草剂施用水平(使它隆20%乳油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4%),以蒸馏水(pH值6.5)为对照,选择城市草坪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添加酸雨和除草剂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密度却随酸雨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复合胁迫时,酸雨和除草剂对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有显著(P<0.05)交互作用,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交互作用不明显。土壤动物密度并不随污染强度增加呈单一的递增或递减变化,以蜘蛛、跳虫和线虫为代表的土壤动物类群对同一污染物强度响应不同。不同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随酸雨酸度增加而下降,随除草剂施用水平升高而上升。总体而言,酸雨和除草剂会使相当一部分土壤动物密度减少甚至消失,其变化可能与污染物强度和土壤动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未来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逐月对位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土壤表面向下每5cm为1层共5层进行四季调查,并对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多样性和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保护区的林区2 200份土样中共获得大型、中型和湿生土壤动物12 937只,隶属于6门11纲30类,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后孔寡毛目、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全年A/C值1;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但不是严格的逐层递减,且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季节动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多样性的季节动态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凋落叶分解前期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通过室内模拟自然氮沉降(30 kg N·hm~(-2)·a~(-1)),设置无凋落叶(bare soil,BS)、马尾松凋落叶(Pinus massoniana litter,PL)、杉木凋落叶(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itter,CL)及木荷凋落叶(Schima superba litter,SL)4种处理,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树种(马尾松、木荷、杉木)凋落叶分解率、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天冬酰胺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232 d后,杉木凋落叶分解最快,其次是木荷凋落叶,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随着外源氮的累积与凋落叶分解,凋落叶全氮含量增加,C∶N减小,土壤pH值下降显著。添加硝酸铵明显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外源氮的持续输入能促进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增加,抑制土壤天冬酰胺酶的活性。凋落叶在分解前期抑制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而后期起促进作用,但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规律性。因此,氮循环将改变森林土壤C∶N比,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