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于该院确诊的胸中段、胸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65例,全部患者行 Ivor-Lew 食管切除术及二野淋巴清扫,其中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5例(110例行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95例行全二野淋巴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60例(93例行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87例行全二野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分析采用不同清扫术患者5年生存情况。结果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清扫淋巴结数量皆显著多于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组(胸中段:P=0.001;胸下段:P=0.006),全二野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出现明显喉返神经损伤(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2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5例,P<0.01)。全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可以降低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风险[P=0.032,HR(95% CI)=1.36(1.216,4.119)],提高患者5年生存期(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点清扫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全二野淋巴清扫术较标准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更能改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但全二野淋巴清扫术可增加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2008-2010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19例,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46例(三野组),接受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共73例(二野组)。结果:三野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58.7%)明显高于二野组(39.7%)(P<0.05),主要
差别在于三野组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1.7%)和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与二野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1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和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别主要体现为三野组患者较高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3.5%,三野组显著高于二野组(P<0.01)。结论: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彻底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建议对排除远处转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胸中下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碧洋  黄绍华  罗强  张晓安  马汇斌 《广西医学》2011,33(10):1270-1272
目的比较经左胸单切口、右胸胸腹二切口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手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探讨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最佳手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手术切除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胸入路组(A组)80例和右胸入路组(B组)105例,比较两组的胸/腹淋巴结清扫数、各区域淋巴结转移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生存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经左胸单切口、右胸胸腹二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分别是7.69%和1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病死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经右胸胸腹二切口入路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腹腔淋巴结清扫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上段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暴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中上段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将92例中上段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手术病例分为两组:A组45例,右颈吻合,术中不暴露喉返神经;B组47例,左颈吻合,在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并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结果A组喉返神经损伤9例(20.0%),B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部加上纵隔清除淋巴结个数A组为3.7&#177;0.6个,B组为11.4&#177;1.1个,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上段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时,建议采取左颈吻合,术中暴露喉返神经,既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又有利于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改变体位经右后胸、颈、腹和术中不改变体位经右前胸、颈、腹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对6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术中改变体位经右后外侧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组30例,B组为术中不改变体位经右前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组30例。结果两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16.6%;死亡率为3.3%、10%;5年生存率为33.3%、26.7%;切端癌发生率分别为3.3%、6.6%;胸部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284、162,胸、腹淋巴结清扫均数分别为17.6、13。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术中改变体位经右胸后外侧、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手术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3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右开胸、三野手术方式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价值。方法:56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经右侧第五肋间、前外侧切口进胸,食管次全切除,经食管床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治疗后痊愈,喉返神经损伤2例,吻合口狭窄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右开胸三野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切除率高,淋巴结清除彻底,并发症少,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理想、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腹正中加右胸切口(Ivor Lewis)食管切除术二野淋巴清扫在中下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96例,采用Ivor Lewis食管切除术二野淋巴清扫,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围手术期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18例,胸胃排空障碍6例,胃食管反流6例,吻合口狭窄5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12例,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90%(55/60)。结论 IvorLewis切口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术野暴露充分,肿瘤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一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一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T检查结果及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高于二野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颈、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4%和58%;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与60%。三野组的3年生存率(55.2%)高于二野组(46.3%)(X^2=6.73,P〈0.05)。但二野组中下颈部及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8%,其3年生存率(54.6%)与三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X^2=3.24,P〉0.05)。结论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呈区域性和上、下双向转移,三野组预后较二野组好。但若中下颈部、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选择经左胸径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临床特点、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乳糜漏分为乳糜漏组(7例)和对照组(140)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乳糜漏组和对照组体重、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指导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自本院胃肠外科86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手术中局部注射纳米炭进行淋巴结染色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4例实施传统方法的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手术时间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平均(55.23±11.73)个/例,对照组平均(30.97±11.33)个/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N3站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17.07±37.19)min,对照组(223.19±40.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提高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区域清扫的质量,增加临床病理分期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采用改进L3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154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Ⅱa期58例,Ⅱb期75例,Ⅲa期21例,采用改进的L3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154例患者中有腋淋巴结转移143例,占92.85%,有19例患者L3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为Ⅱa期58例,L3淋巴结转移3例(5.17%),Ⅱb期75例,L3淋巴结转移10例(13.33%),Ⅲa期21例,L3淋巴结转移6例(28.57%),术前临床分期与L3淋巴结阳性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215,P=0.007),L3淋巴结未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8.3%,L3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2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L3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改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便于L3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VI区淋巴结清扫治疗的cN0期PTC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结果全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隐性VI区淋巴结转移14例(36.84%);经5年以上随访,生活质量均良好,3例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89%),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结论cN0期PTC行VI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 Lewis术(41例)和左胸后外侧径路手术(80例)两组,比较总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种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vor Lewis术在上纵隔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能准确表达术后的病理分期,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性纳米碳在T1期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进行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经细胞穿刺确诊为T1期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按手术顺序的单双号分2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患侧甲状腺注射活性纳米碳.观察2组术后淋巴转移、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损伤性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切除的淋巴结总数量为327枚,对照组为238枚;实验组及对照组阳性的淋巴结分别为120(36.7%)及56(23.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85);实验组及对照组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数及百分率分别为42(56%)及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 9);实验组及对照组平均每个患者阳性淋巴数量分别为(2.86±0.13)及(1.87±0.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4.7%及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声嘶发生率分别为2.7%及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活性纳米碳可在T1期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的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中起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阳性淋巴结的清扫,还能避免甲状旁腺的误切,但无助于降低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因颈前区无痛性包块入院36例,颈淋巴结肿大入院5例,声音嘶哑就诊2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行患侧叶、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5例.传统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78例常规手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较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经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胀法用于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lymphadenectomybytumescenttechnique,ALT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行ALTT及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肋间臂神经保留及病理改变情况、手术野脱落细胞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LTT组腋淋巴结平均清扫时间(26.47±4.09)min,较传统时间缩短(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80.33±8.70)ml,与传统手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腋淋巴结清扫数目(21.50±4.56)个,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肋间臂神经保留率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淋巴结病理学改变无显著差异,创面冲洗液脱落细胞学镜检均未发现阳性,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麻木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切口种植。结论肿胀法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简单省时,淋巴结清扫率高,尤其对于肋间臂神经的保留,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