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止血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总结68例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安装血管封堵器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安置血管封堵器,止血效果良好,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患者使用封堵器止血快,卧床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股动脉穿刺口的止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术后血管穿刺部位的止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股动脉冠脉诊疗术后曾常规采用手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方式止血,而近年来新的止血装置不断出现,并已在临床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是  相似文献   

3.
任亚娟  丁守良  英敏 《医学争鸣》2007,28(4):341-341
0 引言 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做心脏相关检查和治疗后,因其穿刺点小,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24 h的方法来止血. 由于包扎时间较长,使皮肤长时间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 我科2004年起应用血管封堵器后,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感,提高了其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评估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07例符合入选标准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3例,其余74例除造影外还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氯吡格雷至少600 mg;采用Judkins技术完成经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操作完成后即刻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口进行封堵止血。结果:即刻止血成功率100%,发生迟发腹股沟区较大血肿4例,腹膜后血肿1例,总出血并发症4.67%,止血成功率95.33%。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可以快速、有效止血,减少卧床时间及减轻卧床造成的不适与痛苦。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与人工压迫止血的疗效。方法:选择CAG或PCI术后应用Angio—Seal止血患者40例及同期行人工压迫止血患者40例作为A、B组,分析两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皮下血肿、血管迷走反射、急性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用Angio—Seal止血的患者卧床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及其他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临床观察显示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安全可靠、有效、止血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临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评估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07年以来257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A组108例符合入选标准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B组149例病人使用徒手压迫止血。结果本资料A组即刻均成功,无一例操作失败,但发生迟发腹股沟较大血肿4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迟发出血并发症5.6%,总体出血并发症5.6%。B组即刻失败5例,形成腹股沟血肿及大片状淤血,假性动脉瘤1例,迟发出血并发症0.7%,总体出血并发症4.O%,迷走反射8例。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可以快速、有效止血,减少卧床时间及卧床造成的不适度。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 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缝合器以缝合线来处理股动脉穿刺点,可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4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60例未使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使用血管缝合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远远低于未使用血管缝合器患者.结论 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血管缝合器止血安全、可靠,并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疗。与常规的压迫止血相比,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有止血成功率高、卧床时间短、血管并发症少等优势。本文就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构成、机制、使用情况及护理体会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旁使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旁使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9例男102例,女67例,中位年龄56.27±8.67岁。164例使用血管缝合器成功,5例失败,有1例出现血管迷走反射。护理措施包括缝合前做好物品、环境准备及心理护理,缝合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缝合过程的配合,缝合后及时给予活动指导和穿刺局部的护理。结论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血管缝合器止血安全、可靠,并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治疗。其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常用人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方法止血,压迫时间长,术后需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50例患者应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止血效果、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成功止血(成功率92%),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2 h,卧床制动时间为4 h,4例止血失败(其中2例为初学者操作失败),只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需要外科血管缝合,无术后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安全有效,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卧床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发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56例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吸氧、语言安慰、阿托品,多巴胺等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维持循环血量,避免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正确处理拔除动脉鞘管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中外医疗》2013,(34):19-19,21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D患者术后24 h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运重建完全患者术后3 d VEGF水平显著降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术后7 d VEGF水平仍高于正常(P〈0.01).结论 VEGF的表达与心肌缺血程度相关,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诊断CAD病变程度和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对冠心病PCI疗法的实行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传芬  宋霞  安玉娟 《实用全科医学》2009,7(8):901-901,F0003
目的探讨老年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2例老年(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以宣教方式为主;对观察组进行知识讲解、心理沟通、术前准备及行为训练等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通知手术日两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日晨,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知识讲解、心理沟通和行为训练等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CI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ICU收治的72例AC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术后并基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的用药。详细记录测量的各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水平(P0.05)。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P0.05)。结论 ACS患者施PCI术后增加瑞舒伐他汀药物的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并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季虹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29-14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采用SDS、SAS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采用SDS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组患者其在护理干预3d后其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S评分,实验组患者其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3d其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项目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抑郁情绪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伊莹  潘庆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9):1626-1629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治疗,统计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心功能Killip分级、合并症、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实验室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239例,根据是否进行再次血运重建将其分成再次血运重建组及单次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COX回归模型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次血运重建组比较,再次血运重建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5)。再次血运重建组复发胸痛比例、脂蛋白a[Lp(a)]水平与单次血运重建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再次血运重建组的多支病变比例数和未完全血运重建比例数显著高于单次血运重建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139,95%CI:1.157-3.955)、复发胸痛(OR=2.458,95%CI:1.357-4.452)和Lp(a)(OR=1.001,95%CI:1.000-1.002)与PCI术后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年随访提示,吸烟、复发胸痛症状和Lp(a)浓度升高是PCI术后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相似文献   

20.
古艳红 《中外医疗》2014,(18):146-147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社区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进入到该社区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2%。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有效2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2.7%,无效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9%,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