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是隐性德育的最大特点。而仪式活动是隐性德育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现代成人礼的源流、类型和特征进行解读和分析,来探寻仪式中存在的隐性德育。这种隐性德育可分为三个层次:成人角色教育、民族认同感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使用范围最广的语文教材,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课程的关注和教学探究是解决当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难以发挥实质功效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德育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学校层面应努力从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对策,真正发挥高中语文教材的隐性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娜 《今日教育》2012,(2):48-49
最近看电影《武侠》,无意中被一个镜头吸引住了:一位母亲带着刚满12岁的儿子方正,在家族长老们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更衣礼”。孩子神色庄重地穿上大人的衣服,意味着已经成年,母亲在一旁为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喜极而泣。故事发生在西南边陲小镇,我想这“更衣礼”,应该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成人礼”吧。  相似文献   

4.
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是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愿望,隐性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方法已经越来越得到德育工作者的认可,然而,隐性德育的源头在哪里·如何开发?却很少有人研究,本着这个目的,笔者从隐性德育的内涵、隐性德育的源头、隐性德育的开发三方面加以论 述,以求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隐性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其自身隐性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从教师心态、教师人格、德育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自身的隐性资源,分析教师内在的隐性资源在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性德育的磁场理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与磁场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似“无形”,实则“有形”,它们时时处处都在产生作用,它们同样有“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等效应。笔者把隐性德育的“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称作“隐性德育源”、“隐性德育域”及“隐性辐射”、“隐性感应”、“隐性共振”,试图用磁场理论来探究隐性德育作用机理,以增强隐性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是通过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互融合的形式进行的。显性德育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而隐性德育人们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随着现代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德育的问题已提了出来,本文就隐性德育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文芳 《文教资料》2011,(5):143-146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有多种。隐性课程作为一条重要的德育途径,与正规课程相比,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隐性课程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德育应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教育因素,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内涵区别是德育目标传递方式不同。二者主客体关系区别是:显性德育的德育主体"可视",德育客体是被动"接收";隐性德育的德育主体"隐形",德育客体是主动"接受"。二者功能区别是显性德育侧重强化德育社会性功能,隐性德育侧重增强德育个体性功能。显性德育的优点是快速、广泛,实施周期短,易于操作;局限性是"灌输"色彩浓厚,效果难持久。隐性德育的优点是避免硬性"灌输",效果持久性强;局限性是难实施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实施周期长,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10.
郭辉 《教师》2019,(13):25-27
校园仪式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作者从学校的德育实践出发,对校园仪式进行了分类,认为除学校节庆纪念(庆典)等大型集会活动时的仪式外,校园仪式感是随时随地的。文化内涵是校园仪式的精神风骨,道德教育是校园仪式的价值诉求,校园仪式应承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元素等文化内涵,通过组织者去创设、开发,促进学生与仪式承载的教育和文化信息的交融,从而增强教育的叠加、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学科德育是指各学科将本学科蕴含德育因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教学育人的功能。它是一个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途径的动态育人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将学科的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  相似文献   

12.
在职教体育教学中根据职校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隐性德育会比单纯的显性德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教师人格魅力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显性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政治理论与哲学理论的传授;隐性德育课程则主要是将这些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念或政治观念,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然而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失效性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对显性德育课程考察的同时,隐性德育课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中包含的隐性德育课程、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与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隐性德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方法,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认可。笔者从隐性德育的渊源、隐性德育源的理论内涵、隐性德育源的挖掘三方面加以论述,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余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58-159
信息多元化的社会新形势要求高校德育必须加强策略研究,隐蔽教育意图,实施隐性德育。帮困助学工作作为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工作内容和学生教育载体,其德育功能已逐步得到认可和发掘,但也存在着过分强调单向、强势、经济资助的种种局限。本文以上海大学慈善义工队模式为例,具体从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等几个方面探索隐性德育在帮困助学工作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种方式。显性德育在我国的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显性德育的缺点日渐显露,与此同时隐性德育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通过中英两国隐性德育方式的比较,旨在对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借鉴英国隐性德育的成功经验,创新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不露痕迹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道德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应该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根据隐性教育载体的特征,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至少应该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网络空间、道德楷模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说教,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成了摆在德育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试从隐性教育方面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高校中主要以显性德育为主,这种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德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一些阻力。而高校隐性德育以戎隐蔽性、平等性、渗透性等特点逐渐被高校领导者和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德育中形成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0.
榜样教育法在隐性德育中的运用是指把德育内容潜隐在榜样人物身上,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自觉地学习并实践榜样人物身上的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法运用于隐性德育中可以收到显性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法,就要求我们分别从榜样资源建设、榜样内容选择、榜样学习实施及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以期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