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VEGF、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其它组;7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VEGF,bFGF、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中VEGF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bFGF)能否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表达.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法,将pEGFP-C3-bFGF转染至人表皮细胞系(HEKa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瞬时表达及细胞形态.以同期培养的表皮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β1整合素、CKl9、CK14及CK10在表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基因转染率为31.6%,转染的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圆梭形,核质比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中CK19、CK14表达增强,CK10表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转染阳性细胞β1整合素弱表达分布在胞膜上,CK19、CK14在胞膜和胞质中表达,CK10表达为阴性.结论 pEGFP-C3-bFGF能够转染至人表皮细胞并表达,为探讨bFGF调控表皮细胞去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内侧副韧带(MCL)和前十字韧带(ACL)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10周龄新西兰白兔内侧副韧带和前十字韧带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aFGF和EGF,以XTT方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行为。结果:aFGF在1ng/ml时即对两种细胞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其浓度达50ng/ml时,对MCL细胞的促进作用最大,达100ng/ml时对ACL细胞的促进作用最大。EGF在0.78ng/ml时即对MCL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在1.56ng/ml时始对ACL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其浓度达3.125ng/ml时对2种细胞的促进作用最大。aFGF和EGF在超过其最佳浓度后,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均下降。结论:aFGF和EGF可以促进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促进创面修复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 12只大耳白兔 2 4只耳上的 72个创面 ,随机分为rhEGF(10 μg/cm2 )治疗组、rhbFGF(10 0AU/cm2 )治疗组和对照组 (涂以 1%磺胺嘧啶银霜 )。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 ,分别取不同时段的标本进行病理学、电镜检查 ,并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标本中整合素 β1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两治疗组整合素 β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创面修复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 ,且修复质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胚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rhEGF、rhbFGF均能提高创面修复质量 ,在修复早、中期使用rhbFGF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中、晚期使用rhEGF能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根据时效 ,联合应用rhEGF、rhbFGF可获得最佳效价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部分创面外用抗菌药物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 (EGF)、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按所加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丁胺卡那霉素(0.021、0.210、2.100 mg/L)组、庆大霉素(5、 50、500 mg/L)组、氯霉素(0.01、0.10、1.00 mg/L)组、磺胺米隆(5、10 g/L)组、FGF2(2 400 U/ml)组、 EGF(2 000 U/ml)组及rhGH(0.016、0.160、1.600 g/L)组。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A值0.455 3±0.021 7比较,各种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成纤维细胞A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其中磺胺米隆(5、10 g/L)组降低最明显,分别为0.101 3±0.001 1、0.095 0±0.004 1(P<0.01)。FGF2组及0.016 g/L rhGH 组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A值与对照组接近 (P>0.05)。(2)细胞周期检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为(9.63±0.45)%,与之比较,0.210 mg/L丁胺卡那霉素组细胞PI值无明显变化(P>0.05),FGF2组、EGF组及0.016 g/L rhGH组PI值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6.76±2.33)%、(42.30±1.41)%、(13.29±0.47)%(P<0.05或0.01)。 (3)形态学观察:对照组、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多,呈长条形或梭形, 轮廓不清,透明度高;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细胞数目较少,形态不规则,轮廓清晰,透明度低,细胞内多有颗粒样物质及空泡;FGF2组、0.016 g/L rhGH组细胞分布均匀、密集,呈长条形或梭形,核分裂相多见,轮廓不清,透明度高。结论不同创面外用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各异,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创面外用药物,以促进愈合并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为bFGF缓释微球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行多向诱导分化鉴定.配制含有0、1、2、3、4、5 mg/ml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的脂肪干细胞培养液及成脂分化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96孔板,第2天更换含不同浓度hFGF缓释微球的培养液和成脂诱导液,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油红O定量检测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情况.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有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增殖实验和成脂诱导实验合适的作用浓度分别为3 mg/ml和4 mg/ml.结论 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体外可以明显促进脂肪下细胞的增殖和成脂分化,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因子缓释系统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研究健脾益气法促进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健康成年大鼠,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模型,然后将存活大鼠(33只)随机分为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模型组.各组大鼠均在第3、7、14天取部分创面及少许周围的正常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结果:造模后3、7、14 d,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强.与活血化瘀组相比较,造模后3、7 d,健脾益气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含量较高(P<0.05);但造模后14 d,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具有增强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Zhang L  Chen BC  Ma SY  Zhang WM  Wang J  Su 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9):830-833
目的 研究壳聚糖包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缓释微球对实验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PBS微球组(PBS-M)、bFGF溶液组(bFGF-S)、10μgbFGF微球组(10-bFGF-M)及100μg bFGF微球组(100-bFGF-M).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除外).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于关节腔内注射1ml干预液,分别含PBS微球、bFGF溶液、10μg bFGF微球及100μg bFGF微球.于第9周处死动物后取材,通过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 根据Ink评分及Mankin评分结果,模型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重于对照组(t=8.22,P=0.00;t=17.20,P=0.00),PBS-M组、bFGF-S组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与模型组近似(Ink评分:t=0.26,P=0.79;t=0.80,P=0.45;Mankin评分:t=1.51,P=0.17;t=0.56,P=0.60),而10-bFGF-M组和100-bFGF-M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Ink评分:t=3.58,P=0.01;t=6.82,P=0.00;Mankin评分:t=3.41,P=0.01;t=5.00,P=0.00).100-bFGF-M组与10-bFGF-M组相比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t=50.29,P=0.00;t=2.80,P=0.02).结论 bFGF缓释微球能维持bFGF关节腔内的有效浓度,可能通过加速蛋白多糖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等作用机制逆转了关节软骨损伤的病理过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tosan-coate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slow-releasing microspheres on the knee osteoarthritis in the rabbit.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8 to July 2009, 5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at random, which were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el group, the PBS-M group, the bFGF-S group, the 10-bFGF-M group and the 100-bFGF-M group, respectively. The model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as induced by the injection of papain in the rabbit. Except the control and model groups, 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implanted 1 ml intervention solution at the third and sixth weeks, including the PBS microspheres, bFGF solution, 10 pμg bFGF microspheres and 100 μg bFGF microspheres, respectively. The rabbit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ninth week after operation, and then articular cartilage was conducted the morph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Results The damage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 the model group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Ink score (t = 8. 22, P = 0. 00) and Mankin score (t = 17. 20, P =0. 00). The damage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 the PBS-M and bFGF-S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Ink score (t =0. 26, P =0. 79; t =0. 80, P =0.45) and Mankin score (t =1.51, P=0. 17; t =0.56, P=0.60). The Ink and Mankin scores in the 10-bFGF-M and 100-bFGF-M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Ink score: t =3.58, P =0. 01; t =6. 82,P=0.00; Mankin score: t =3.41, P=0.01; t =5.00, P=0.00), with the 100-bFGF-M group much better (t =5.29, P =0. 00; t =2. 80, P =0. 02). Conclusions The bFGF slow-releasing microsphere can keep its effective intra-articular concentration, 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synthesis of protcoglycan and inhibit its decomposition to reverse the damage of articular cartilage.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成骨细胞中的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bFGF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bFGF(5~ 50 μg/L)进行处理 ,利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在细胞中mRNA的表达。结果 依bFGF浓度的增加成骨细胞内TGF β1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 1 .5、1 .6、1 .9和 2 .0倍 ;bFGFmRNA表达则分别是对照组的 1 .2 8、1 .37、1 .40和 1 .51倍。bFGF组中 ,TGF β1和bFGF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外源性bFGF可以对成骨细胞自分泌bGFG产生影响 ,还能够促进TGF β1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骨骼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lls,MDSCs)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h内的昆明小鼠15只,采用连续预贴壁法从小鼠后肢肌分离培养MDSCs,用含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促进其向骨骼肌细胞分化。取原代MDSCs及MDSCs分化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干细胞标志Sca-1和骨骼肌细胞标志α-Sarcomeric肌动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肌管形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6.25、12.50、25.00、50.00、100.00ng/ml)的bFGF和EGF单独应用96h对MDSCs增殖的影响以及二者(100.00ng/ml)联合作用24、48、72和96h对MDSCs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新生小鼠后肢肌成功分离培养MD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90%以上的MDSCs呈Sca-1阳性,分化形成的肌管呈α—Sarcomeric肌动蛋白阳性。HE染色可见肌管形成。bFGF、EGF对MDSCs的促增殖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bFGF于12.50ng/ml出现促增殖效应(P〈0.05);25.00ng/ml组与12.50ng/ml组比较,作用提高(P〈0.01);50.00、100.00ng/ml组较25.00ng/ml组无明显提升(P〉0.05);EGF的作用与bFGF类似,但于50.00ng/ml时趋于饱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EGF于72h、bFGF于96h表现促增殖效应(P〈0.01),而二者联合应用于24h即表现促增殖效应(P〈0.01),并于48、72和96h增殖效应均较单独应用显著提高(P〈0.05)。结论bFGF和EGF都能促进MDSCs的增殖,联合作用更快、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背部任意皮瓣(6.0cm×1.5cm)模型,于原位缝合后即刻在皮瓣下滴注bFGF。结果bFGF治疗组皮瓣坏死率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皮瓣下肉芽组织层明显增厚,并有大量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bFGF治疗组在皮瓣形成后第3,4和5天断蒂,其坏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bFGF可降低缺血皮瓣坏死率,并有利于皮瓣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皮辦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背部任意皮瓣(6.0cm×1.5cm)模型,于原位缝合后即刻在皮瓣下滴注bFGF。结果 bFGF治疗组皮瓣坏死率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皮瓣下肉芽组织层明显增厚,并有大量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bFGF治疗组在皮辦形成后第3,4和5天断蒂,其坏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bFGF可降低缺血皮辦坏死率,并有利于皮辦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14.
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细胞表达 10种以上的生长因子 ,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对细胞自身和邻近细胞进行多种调节[1] 。皮肤组织的基本细胞成员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是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靶细胞 ,提示 :表皮组织、真皮和皮肤血管的微循环系统都要受到EGF的调控。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的分子组成、理化状态和代谢功能 ,也都要受到EGF直接或间接通过细胞进行的调节。ECM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也担负着细胞信号转导功能 ,直接关系到细胞增殖、生长和功能活动[2 ] 。生长因子是基因表达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物质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 GF)及其受体 (FGFR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观察SP在不同浓度 ( 1× 10 - 9~ 1× 10 - 5mol L)及孵育时间 ( 0、3、6、12、2 4h)情况下刺激成纤维细胞后 ,其bFGF、FGFR 1mRNA表达情况。结果 SP可上调大鼠成纤维细胞bF GF、FGFR 1mRNA表达。SP对bFGF的量 效曲线呈双相分布 ,最大效应浓度为 1× 10 - 7mol L。但SP仅在高浓度 ( 1× 10 - 6 ~ 1× 10 - 5mol L)时促进FGFR 1表达。在最大效应浓度 ( 1× 10 - 7~ 1× 10 - 5mol L)时 ,SP对bFGF、FGFR 1表达的上调作用分别于刺激细胞后 3、12h达高峰。结论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FGFR 1基因表达存在直接影响 ,其表现形式与SP的刺激浓度及孵育时间有关 ,这可能是SP在创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EGF和bFGF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 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主要位于表皮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bFGF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表皮及真皮呈强阳性表达,但在胎鼠皮肤则为弱阳性乃至阴性,结论 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呈强阳性表达,表明其对上皮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而大鼠胚胎皮肤bFGF低表达或缺乏的结果表明它可能是动物胚胎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fibroblast growthfactor,rhbFGF,商品名扶济复)对烧伤、供皮区、残余肉芽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各类创面分别选择创面深度一致、同部位或对称部位创面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rhbFGF,对照组不加(安慰剂组).观察同一创面不同区域或同体对称部位创面的愈合效果.结果:采用rh-bFGF治疗的浅Ⅱ°、深Ⅱ°烧伤创面及供皮区、残余肉芽创面的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中期愈合率也明显加快.结论:rh-bFGF具有促进烧伤、供皮区、残留肉芽创面的愈合作用.对烧伤深Ⅱ°、供皮区创面的促愈合作用较为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游离脂肪移植吸收问题。方法根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学特性,以纤维蛋白作为缓释剂,参与小颗粒状脂肪移植。并采用正交法设计,观察bFGF及缓释剂浓度与效应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移植物重量变化在差位级为98%,好位级为225%。后者基本与动物体重同步增长。脂肪生存及增殖与bFGF缓释剂浓度关系密切。在0.2g移植脂肪中加入bFGF1000U、2000U或4000U,以4000U效果最佳。缓释剂浓度1000mg/L,2000mg/L,或3000mg/L,以1000mg/L为佳。组织学观察各移植物均有被膜、纤维间隔。脂肪组织结构良好,细胞成熟。结论bFGF在以纤维蛋白为缓释剂条件下,对移植脂肪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作用。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游离脂肪移植吸收问题。方法根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学特性,以纤维蛋白作为缓释剂,参与小颗粒状脂肪移植。并采用正交法设计,观察 bFGF 及缓释剂浓度与效应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移植物重量变化在差位级为98%,好位级为225%。后者基本与动物体重同步增长。脂肪生存及增殖与 bFGF 缓释剂浓度关系密切。在0.2g 移植脂肪中加入 bFGF 1000U、2 000U 或4000U,以4000U 效果最佳。缓释剂浓度1000mg/L,2 000mg/L,或3000mg/L,以1000mg/L 为佳。组织学观察各移植物均有被膜、纤维间隔。脂肪组织结构良好,细胞成熟。结论 bFGF 在以纤维蛋白为缓释剂条件下,对移植脂肪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作用。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由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的炎症细胞分泌,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诱导血管的生成,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bFGF,bFGF受体,bFGF mRNA均在膀胱肿瘤组织里表达,也能够在膀胱肿瘤患者血和尿中测到,与bFGF相关的治疗目前尚在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