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膀胱炎的病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20例顽固性下尿路刺激症患者行尿道膀胱镜检查和多点位活组织病理检查,做内窥镜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120例,单纯慢性膀胱炎和(或)后尿道炎44例(44/120),其中腺性膀胱炎21例(21/120);膀胱颈挛缩19例(19/120);膀胱乳头状瘤15例(15/120);膀胱白斑7例(7/120);膀胱结石5例(5/120);良性前列腺增生5例(5/120);后尿道腺瘤3例(3/120);腺性后尿道炎1例(1/120),伴有其他疾病76例(76/120)。均以TUR治疗为主,辅以膀胱内卡介苗灌注(选择性治疗)。症状缓解112例(112/120),病变复发2例(2/120)。结论慢性膀胱炎患者约63%伴有膀胱内、膀胱出口和尿道生殖系统等部位的其他病变,尿道膀胱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病变早期做内窥镜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永胜  黄祥 《四川医学》2011,32(7):1106-110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并报道我院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资料,与同期128例非腺性膀胱炎患者资料对照研究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根据腺性膀胱炎的分型,低危型采用保守治疗(病因治疗),高危组以病因治疗为基础,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综合治疗)。结果尿路感染(P=0.029)、下尿路梗阻(P〈0.001)、膀胱内异物(P=0.010)均易致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保守治疗60例患者,治疗有效35例(58.3%),综合治疗37例患者,治愈29例(78.4%)。结论腺性膀胱炎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慢性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其分型采取以病因治疗为基础的相应治疗措施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27蛋白在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的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探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的恶变可能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2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类型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程度,并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型的腺性膀胱炎组织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而慢性炎症型和滤泡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腺性膀胱炎组织中,肠化生型和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而移行上皮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中,肠化生型和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对于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伴有肠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者,癌变可能大,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膀胱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尿频、尿急和膀胱疼痛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膀胱炎种类很多,有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膀胱炎之分。常见的膀胱炎有急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等;较少见的膀胱炎症有间质性膀胱炎(Hunner's 溃疡)、腺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或 Brunn's 巢)和滤泡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罕见的膀胱炎有嗜酸性膀胱炎、气肿性膀胱炎、血吸虫性膀胱炎、滴虫性膀胱炎、阿米巴性膀胱炎、膀胱放线菌病、包裹性膀胱炎、膀胱包囊虫病、膀胱软斑和膀胱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良性病变,随着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此类病例有增多的趋势。我们于2000年1月-2004年4月采用膀胱镜检早期诊断和分型,用尿道电切(TUR)和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53例,现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和分型探讨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殖、化生性病变,有发展为腺癌的可能.随着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发病率呈增多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慢性刺激有关[1~5],治疗上多主张经尿道电切+膀胱灌注化疗.本科于1998-01~2008-01采用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和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病人50例,现将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良性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病因不十分清楚.大多数专家认为与膀胱的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有关.膀胱黏膜的化学刺激也可以是病因之一,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可能是种癌前病变.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在30岁以后明显增加,以55~75岁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5:1).症状有突然排血尿,突然又停止,尿意频繁,排尿有痛感,排尿时尿线变小,排尿困难疼痛,下腹痛等.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腺性膀胱炎最终发展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时有报道,可见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就针对两病的病理表现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因子-2(bcl-2)、p53基因(p53)、细胞增殖因子-67(ki-67)、细胞角蛋白-7(ck-7)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上皮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腺性膀胱炎、21例膀胱上皮癌组织以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cl-2、p53、ki-67、ck-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膀胱上皮癌、腺性膀胱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69.57%、90.91%;p53表达阴性率分别为9.52%、84.78%、81.82%;ki-67表达阴性率分别为23.81%、71.74%、72.73%;ck-7表达阴性率分别为9.52%、21.74%、9.09%。 bcl-2在腺性膀胱炎中表达明显低于膀胱上皮癌组织,但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p53、Ki-67在腺性膀胱炎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明显低于膀胱上皮癌组织;ck-7在膀胱上皮癌、腺性膀胱炎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bcl-2、p53、ki-67在腺性膀胱炎的生物转归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艳艳 《吉林医学》2008,29(3):243-243
腺性膀胱炎属良性膀胱移形上皮增生并化生性病变,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可能为癌前期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腺性膀胱炎声像图特点与膀胱肿瘤相近,临床上极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α、β-雌激素受体(α、β-ER)、孕激素受体(PR)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腺性膀胱炎(57例)和正常膀胱(15例)黏膜组织中α、β-ER、PR的表达。结果:α-ER在腺性膀胱炎的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底部中的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β-ER、PR在2个部位的表达均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ER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腺性膀胱炎的病理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效果。方法 报告 4 0例腺性膀胱炎的诊疗经验。确诊依靠膀胱镜下活检。治疗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结果 腺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排尿困难。病变最常见部位为膀胱颈口和三角区。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结石、梗阻和慢性炎症有关。结论 腺性膀胱炎虽为良性病变 ,也必须长期随访复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AQP1、AQP2及AQP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切取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及周围正常膀胱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及AQP3的分布及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对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测定。结果: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AQP1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5.947;AQP2主要表达在炎性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内,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4.644;AQP3则呈阴性表达。AQP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下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 AQP2和AQP3表达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及胞质中。AQP1、AQP2及AQP3在正常膀胱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分别为57.038、61.425及60.468,与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时AQPs的表达量明显减低,炎症病变影响AQPs在膀胱组织中的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孟淑娟  陈小君  尹丰  王勇  于永利 《西部医学》2014,26(11):1426-1428
目的 探讨Fasc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in在10例膀胱癌旁粘膜、20例腺性膀胱炎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cin在10例癌旁粘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20例腺性膀胱炎中仅2例表达(2/20),在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3.5% (91/109).癌旁粘膜组与腺性膀胱炎组织比较无差异(P>0.05)、癌旁粘膜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腺性膀胱炎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P>0.05).结论 提示Fasc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检测Fascin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膀胱灌注是借助导管将药物直接灌注至膀胱内而起到治疗与预防的作用,其多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电切术后的辅助治疗,或用于腺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等其它膀胱疾病,防止癌变发生。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在我院行膀胱灌注而未能坚持灌注疗程的患者的原因,采取专人电话提醒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淑萍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78-158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尿路上皮生化所致。当受到感染、梗阻、异物、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长期作用时,黏膜上皮增生形成皮芽长入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brunn’s巢),进而在巢内形成囊腔,为囊性膀胱炎,最终腔内柱状上皮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报告10例外院误诊为膀胱肿瘤的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治情况。7例放射性膀胱炎引起大量血尿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7例均行膀胱移山倒海血块清除及膀胱造口术,其中1例加膀胱动脉栓塞术(用介入法);另1例后改行膀胱腹壁造口术。结果:10例均排除膀胱肿瘤,诊断为放射性膀胱炎,7例膀胱大出血得到控制。(用介入法);另1例后改行膀胱腹壁造口术。结果:10例均排除膀胱肿瘤,诊断为放射性膀胱炎,7例膀胱大出血得到控制。随访1-6年,本组10例均健在。结论:有盆腔放疗病史者(特别是宫颈癌)引起膀胱病变应考虑放射性膀胱炎的可能,并作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drenergic receptor,α1D-A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患者膀胱三角区及逼尿肌中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及9例正常女性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中α1D-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尿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P〈0.0001);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尿动力学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的9例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比非不稳定膀胱患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01)。20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与非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CG可同时引起此两部位α1D-AR表达增加。α1D-AR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女性腺性膀胱炎逼尿肌压升高、不稳定膀胱等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drenergic receptor,α1D-A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患者膀胱三角区及逼尿肌中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及9例正常女性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中α1D-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尿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P〈0.0001);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尿动力学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的9例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比非不稳定膀胱患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01)。20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与非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CG可同时引起此两部位α1D-AR表达增加。α1D-AR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女性腺性膀胱炎逼尿肌压升高、不稳定膀胱等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