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傅松涛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3):45-50,60
把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新形象科学地确定为教育形态类型学,是时代发展、教育科学分工和学科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它用最具通用性和科学性的写生叙事、综合推演和科学类比有机结合的教育生态学话语、文本和思维方法,集中展示、准确描述、具体抽象和完整反映各种生态样式差异多样性和实质共性有机统一的教育形态和类型,深刻揭示和合理建构各种层面的教育形态和类型的生态结构、成因、运行和功能,为比较教育学学科共同体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生产生活专业园地和平台,启示和支撑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成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教育对话、交流、共处、共识、借鉴、共享、互动和共建。  相似文献   

2.
全球体系化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真实存在和完整发展的基本轨迹、客观现实与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实质形式趋同化及其生产生活本质样态多样化有机统一的全质生态化主流表现与完整形态.科学认识、把握和建构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全球体系化存在与发展的全质生态化形态内涵、性能与运行,是当代教育科学的时代主题、发展机遇、创新节点和科学使命,是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优势和历史使命所在,是比较教育学视主平实通达、视意高远超越、视物体系有机、视线齐备精细、视力对应周延的生态化范式科学真实、全质转型、自我超越与学科先行的时代要求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学的教育形态研究范式是一种对当代全球教育社会生态的真实全质存在进行形态性完整把握的研究方式,有着最为真实完整的事实、思维、历史和价值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在人类社会生态全质形态得以充分发展和比较教育学全质形态化研究有了深厚积淀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形态研究范式将超越性地真正登上教育研究的历史舞台,成为比较教育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科学正确认识、反映、解释和引领教育社会生态现实的主力性的通行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4.
学科生态是影响学科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比较教育学在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面临着学科生态困境的阻隔。比较教育学的生态困境主要表现在其学术公信力缺少认同、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等方面。化解比较教育学科所面临的困境,一是要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立学科潮头,发教育先声;二是要勤于思考,寻比较教育之道;三是要具备学科自信和理论自信,做到居高声自远;四是要彰显学科魅力,培育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就人们在获取就业和生存的资格与能力并使其在社会公众生活中采取对社会和生态负责任的态度的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子科学,它是系统化的职业技术教育知识体系,又是被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共同体、教育学乃至更大的学术共同体所认同的学术建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产生是近代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培养的需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在民国时期建立,改革开放之后得以恢复和发展。目前,教育学下设二级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使教育学本身处于尴尬境地,也使二者关系错乱,更造成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特色缺失。突围的策略是:在学科建制上,增设职业技术教育学一级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实现对现有理论体系的超越;在学科认同上,兼修内外以不断提高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比较教育学是因为研究他国教育经验,推动本国教育发展而出现在教育学科这个庞大的学科族群之中的,它以国际教育发展为核心的知识领域形成其独特的学科地位。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比较教育研究朝着学校教育微观层面的不断拓展,比较教育学的知识领域与教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相交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身份和存在理由受到质疑,比较教育学面临新的挑战。从当前来看,比较教育学要获得真正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明确特定的知识领域,进一步构筑学术共同体,进一步开展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比较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经验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比较教育学研究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和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这不仅决定着比较教育学科的生存根基与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但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建制的学科。本文从国际科学教育学的兴起及其存在的理由、科学教育学的两大传统及其影响、科学教育学与理科学科教学论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探讨了科学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科学教育学在国内外的兴起与发展历程、科学教育学与理科学科教学论的关系、英美"经验论-课程论传统"与欧陆国家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分权内涵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从其客体、授权主体和受权主体三个方面做出新的阐释。教育分权的客体是隶属于第三部门教育领域的一种公共权力,它包括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学校自主权。教育分权的授权主体与权力来源主体一样,都是政府。消解政府在公共教育权力配置中的垄断地位,重新定义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行为范式,是在新的现实条件下的迫切需求。教育分权的受权主体是社会与学校。从社会角度来讲,主要考虑建立市场参与教育事务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层面上讲,主要考虑赋予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科学领域和技术学科领域,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导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比较复杂。本文对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未来的出路进行一些思考,提出基于科学的教育技术、基于技术的教育技术以及基于实践的教育技术三种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培养取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various kinds of logics of ‘business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and how these ‘logics’ position the subject business person, based on eight teachers’ reasoning of their own practices. The concept of logics developed within a discours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teachers’ reasoning. The analysis takes its starting point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how a business ought to or c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business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ssumptions about how educational content is legitimised and presupposed purposes of education, are used to construct logics of business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are presented as: the logic of profit-, social- or radical-oriented business education. Our results also show how the different logics position the subject business person differently, as one who adapts to, adds or creates ethical values. The results are first discussed in terms of how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hallenges could be dealt with in the future and secondly, considering the risk of de-subjectification with regard to profit-oriented business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s this may have for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itself.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在应用文写作教育中实施大写作教育思想,实施主体性教学,使课堂学习过程艺术化,培养学生拥有优质的自我形象认识,成为积极地社会人。对大写作教育思想下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落实素质教育,并使它成为一种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并做研究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个性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终身教育更能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探讨个性化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 ,以及世界各国对此作出的实践应答 ,有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评价应包括对高等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两方面的价值关系的评价。现在的研究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必须倡导从教育性视角(即把高等教育作为价值主体)来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评价。教育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评价具有科学性、深刻性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18.
中美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办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均应是成本分担的主体。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之所以发达,与其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差别收费、政府适当资助、引导社会捐赠、民办高校加强自身服务创收等对策,缓解民办高校的经费压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自我教育的唤起功能、定向功能、推动功能、自持功能等方面的论述,系统分析了自我教育活动的生发机制,展示了自我教育是一个高度自觉的教育活动,即教育主体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认识的活动。它有助于人们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种价值创造过程。通过价值链系统化的视角分析教育活动的价值基础,可以发现教育主体的真实归属。教育以教学为基本活动途径,单纯地从"教"或"学"的价值链出发,得到的只能是"教师主体论"或"学生主体论"的片面主体论点,无法全面认识教育活动。要找到教育主体的真正归属,只有构建完整的教育价值链,认识到教育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基础(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共同的价值实践过程(理念教育),进而认识到教育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人的"类"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