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者88例(115例血清样本)作为疾病组,排除COVID-19(核酸检测阴性)的其他疾病患者245例(245例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 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100%;SARS-CoV-2 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4%、100%;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提高至96.59%,特异性为100%,与核酸检测的总符合率高达99.10%。SARS-CoV-2 IgM抗体水平在COVID-19病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gG抗体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结论 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敏感性高,可作为COVID-19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在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传播备受关注。如何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关键。虽核酸检测仍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受样本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样品保存、运输、核酸提取、检测试剂检出能力等多因素影响,不少病例多次核酸阴性而延误诊断[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提出SARS-Co V-2特异性Ig M/Ig G抗体检测可作为COVID-19诊断指标之一,但不同方法之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报道1例核酸连续多次检测阴性、7种方法抗体检测连续多次阳性而最终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旨在为制定COVID-19筛查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gM 和IgG 抗体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20 年1 ~ 2 月初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治的28 例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 患者作为病例组,排除COVID-19 的30 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SARS-CoV-2IgM 和IgG,分析SARS-CoV-2 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 SARS-CoV-2 IgM,发病第1 ~ 6 天均阴性,发病第7 ~ 10 天,2 例患者阳性,发病第18 天后均转阳性,一个月左右达峰值,2 例患者分别在第49 天和第55 天出现9.80AU/ml(阴性)和10.79AU/ml(弱阳性)。SARS-CoV-2 IgG,发病第1 ~ 6 天均阴性,发病第8 天后均阳性。结论 发病10 天内SARS-CoV-2 IgM 阴性的患者不能排除SARS-CoV-2 感染,发病超过一周或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患者检测SARSCoV-2 IgM 和IgG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COVID-19确诊患者疾病早期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不同病程患者血清中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的水平。结果①59例确诊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者为57例(96.6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20例(33.9%),C反应蛋白升高者为41例(69.49%)。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59例确诊患者中,52例(88.14%)患者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健康体检者IgM抗体均为阴性。COVID-19患者在病程第(0~6)d、(7~10)d、(11~15)d、(16~20)d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1.82%、90%、100%。③IgM阳性组与IgM阴性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机体感染SARS-CoV-2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减低,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常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动态观察白细胞、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于COVID-19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SARS-CoV-2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M和IgG,评价2种方法在检测SARS-CoV-2特异性抗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患者81例,根据相关标准分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组38例,疑似患者组43例。采用胶体金法与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计算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χ2检验对疑似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ELISA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55.26%(21/38)、60.53%(23/38),特异度均为97.67%(42/43);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63.16%(24/38)、76.32%(29/38),特异度均为93.02%(40/43)。SARS-CoV-2特异性抗体IgM、IgG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70%。2种方法检测IgM和IgG抗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VID-19患者血清抗体检测过程中,胶体金法检测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且有较好的特异度,特异性抗体IgM和IgG联合检测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标本类型与检测次数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SARS-CoV-2核酸与IgM抗体检测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3次(每天1次)采集患者的痰、咽拭子、血液、唾液和晨尿标本,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同时检测患者血浆SARS-CoV-2 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以下分析:1次与连续3次(每天1次)检测5种标本的SARS-CoV-2核酸阳性率;1次与连续3次(每天1次)检测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率;连续3次检测5种标本的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与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COVID-19患者的检出情况.结果 1次检测5种标本SARS-CoV-2核酸,各标本的阳性率:痰46.66%,咽拭子40.00%,血浆13.33%,唾液33.33%,晨尿0;同种标本连续检测3次SARS-CoV-2核酸,各标本的阳性率:痰80.00%,咽拭子66.66%,血浆13.33%,唾液60.00%,晨尿0.1次与连续3次检测患者血浆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率均为93.33%.血浆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ARS-CoV-2核酸技术,两种方法联合对COVID-19的检出率为100.00%.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与采集标本种类相关,多次多部位采集标本可明显提高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SARS-CoV-2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RS-CoV-2核酸技术,两种方法联合可明显提高COVID-19的实验室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变化规律。方法筛选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2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4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Ct值与发病天数、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发病天数的增加,ORF1ab基因、N基因及E基因Ct值均不断升高,E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ORF1ab基因,最后是N基因。出现症状后1~6 d男性与女性核酸Ct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2 d Ct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Ct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分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 和IgG 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 年1~2 月在隔离病区收治观察的28 例留观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是首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咽 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而第二次以后连续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将同期发热门诊排除COVID-19 的30 例发热患者作 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2019-nCoV 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 采用秩和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019-nCoV IgM 和IgG 的阳性检出率;计算荧光免疫层析法 检测2019-nCoV IgM 和IgG 水平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2019-nCoV IgM 和IgG 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Z=-6.412,P<0.05);观察组2019-nCoV IgM 和IgG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 和75.0%,联 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4%。结论 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 和IgG 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11月1日至12月24日收治妊娠晚期COVID-19并分娩的65例孕妇(COVID-19组)的临床资料, 其中轻型64例、中型1例。另选取同期因产科因素住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孕妇1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产期资料、妊娠合并症、分娩相关指标和新生儿结局, 分析COVID-19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分娩年龄、分娩孕龄、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围产期出血量、应用止血药数量,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转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VID-19组合并羊水减少比例高于对照组[7.6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对4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为实验室选择试剂盒和评估试剂盒性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18例咽拭子标本,提取核酸后,分别用4种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种试剂盒检测结果比对的Kappa值分别为0.741(试剂盒A与B比较)、0.653(试剂盒A与C比较)、0.510(试剂盒A与D比较)、0.669(试剂盒B与C比较)、0.633(试剂盒B与D比较)、0.565(试剂盒C与D比较)(P<0.01)。试剂盒A、B、C和D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39.94%、30.50%、31.45%和18.55%,除了试剂盒B和C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试剂盒间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盒A、B、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和90.4%、87.1%和99.0%、82.6%和95.2%、54.1%和100.0%,试剂盒D与其他3种试剂盒的总符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剂盒A和试剂盒B结果的一致性最高,其中试剂盒A的敏感性更优,准确性较好。试剂盒D敏感性较差,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漏诊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刘继清 《临床医学》2021,41(11):82-83
目的分析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2例,收集患者咽拭子标本、肛拭子标本,均行核酸检测。比较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同一患者、同一时间、不同标本检测结果,咽拭子检出患者病毒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t值)情况变化。结果肛拭子阳性检出率(24.39%,40/164)较咽拭子阳性检出率(38.41%,63/1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5)。同一患者、同一时间肛拭子阳性检出率(17.07%,28/82)较咽拭子(9.76%,16/82)高(χ^(2)=4.473,P<0.05)。检出组ORFlab基因、N基因与未检出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核酸扩增Ct值无明显影响,咽拭子阳性率高,但同一患者同一时间肛拭子阳性率高,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项瑾  刘爱平  胡尧  吴之源  曹国君  关明 《检验医学》2023,(12):1141-114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抗核抗体(ANA)谱特征和血清热灭活对A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疑诊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患者49例,分析其血清ANA阳性特征。同时,以56℃、30 min金属浴灭活血清作为观察组,比较其与对照组(未处理血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NA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COVID-19患者ANA阳性率为48.98%,荧光模型多样,包括AC-4型(细颗粒型)6例、AC-1型(均质型)5例、AC-3型(着丝点型)2例、AC-10型(核仁颗粒型)1例、AC-20型(胞质细颗粒型)3例和混合核型7例;其中中、低滴度(≤1∶320)荧光核型22例(91.7%)、高滴度(≥1∶1 000)2例(8.3%)。ANA阳性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基因、N基因Ct值和核酸转阴时间(NCT)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OVID-19患者合并AID时ANA阳性率最高(55.6%),但与合并非AID(48.4%)和无基础疾病(44.4%)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后复阳的发生率及可能因素。方法:多次采集2020年2月2日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40例确诊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在首次RT-PCR检测结果呈阴性后,第2次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12例(30%),连续2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3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13例(32.5%),连续3次RT-PCR检测阴性第4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3例(7.5%),连续4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5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0例。结论:作为COVID-19患者确诊及出院的重要指标,咽拭子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IgM和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173例(COVID-19组),其中140例SARSCoV-2首次核酸检测阳性,33例多次检测后呈阳性。以101例排除COVID-19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GIA)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ARS-CoV-2核酸。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诊断COVID-19的效能。结果 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76.9%、74.6%,特异性分别为94.0%、95.1%,临床总符合率分别为83.2%、82.1%,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63、0.6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85。结论 SARS-CoV-2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总符合率,可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阴性及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定点收治住院确诊的2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按照COVID-19患者2周后是否产生SARS-CoV-2抗体分为抗体阴性组44例及抗体阳性组16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其血液中SARS-CoV-2 IgM抗体、SARS-CoV-2 IgG抗体、全血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因子、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并对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体阳性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核细胞计数(MONO)、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IL)-2R、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RS-CoV-2抗体阳性组患者hs-CRP、LDH、IL-1β、IL-6、IL-8、IL-10、D-二聚体及FIB高于抗体阴性组,淋巴细胞计数(LYMPH)、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低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阴性患者相对于抗体阳性患者病程短且体内炎性反应较轻,该研究为COVID-19临床治疗及疫苗研发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康复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复阳情况。方法 对2021 年12 月~2022 年2 月在西安秦皇医院的873 例COVID-19 患者康复期采集口咽和鼻咽拭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进行2019-nCoV 核酸检测,核酸复阳结果按性别、年龄、标本类型、靶标基因和Ct 值与转阴时间分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核酸检测复阳患者共201 例,阳性率为23.02%。不同性别(21.58%vs 24.81%)和年龄组(24.70 % vs 25.90%)核酸复阳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3.223,均P>0.05)。双拭子(鼻咽+ 口咽)联合检测复阳率明显高于单鼻咽或单口咽拭子(23.02% vs 19.01%,5.84%),且鼻咽拭子核酸复阳率明显高于口咽拭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99,121.5,69.59 ,均P<0.05)。双靶标基因阳性标本数明显高于单靶标N 或ORF1ab 基因(55.30% vs 28.57%,16.13%),且单靶标N 基因阳性标本数明显高于ORF1ab 基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83,72.51,9.679,均P<0.05)。不同区间Ct 值组间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6,P<0.001),且转阴时间与复阳时的Ct 值呈显著负相关性(r= -0.539,P<0.05)。结论 COVID-19 患者康复期核酸复阳率仍较高,机制和原因尚不明确,仍需加强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样本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 2020 年1 月23 日~2 月22 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5 例COVID-19 患者,采集不同部位标本进行核酸 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集的123 例标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表明, 咽拭子25 例,阳性率44.0%(11/25); 鼻拭子40 例,阳性率25.0%(10/40); 肛拭子40 例, 阳性率70.0%(28/40);18 例血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5 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粪便核酸检测均阳性。截止3 月5 日对5 例患者出院后追踪发现, 出院2 周或更长时间粪便 SARS-CoV-2 核酸仍阳性。结论 多样本新冠核酸检测对于新冠感染患者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患者治愈出院后应加强随访、教育和复查,做好排泄物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疫情防控效果,减少接触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进行SARS-CoV-2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的4名COVID-19患者的鼻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分离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IgM和IgG。结果 4名患者咽拭子和3例粪便标本的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例鼻拭子核酸检测阳性;1例患者感染SARS-CoV-2一周内血清IgM及IgG出现,其余3例患者同期血清抗体检测阴性。结论 SARS-CoV2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选择多种类型标本联合检测可提高病毒的检出率;同时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3日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08例、疑似患者23例以及其他病例9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SARS-CoV-2核酸RT-PCR检测结果作为比对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并分析抗体与疾病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确诊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IgM/IgG联合检测比IgM和IgG单独检测的敏感性高。IgM/IgG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1%、89.4%、93.7%、9.24、0.02。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IgM或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IgM/IgG抗体下降的程度不一样。结论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对COVID-19的诊断很重要,联合RT-PCR可以更好地排除或确诊,避免疾病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 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结论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