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厦门在海绵城市试点进程中,将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作为试点工作重点。结合"多规合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项目建设各个审批环节嵌入海绵城市管控要求,构建形成"指标下达、方案指导、设计审批、施工抽查、竣工核查"5阶段紧密衔接的全过程管控制度,为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向常态化的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剖析了厦门全过程管控机制的经验做法,并提出改进方向,以期为全国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管控体系是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关键。北京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试点管控模式。管控模式以"两审一验"和"施工巡检"制度为主,并与水影响审批制度相结合。出台了政策文件、配套技术导则,明确了管控要求和审查巡检要点,确保了从规划到设计指标不变更,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不走样,从施工到建成效果不打折,该管控模式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理念,实现智慧化管控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北京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海绵城市管控以服务海绵城市管理部门为宗旨,以支撑海绵年度建设任务考核、工作计划制定为首要目标,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应包含信息采集层、分析处理层和业务应用层等3个部分。提出了智慧管控的框架,明确了建设原则和实施路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的实施可按"自上而下、先内后外、近远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展,近期开展"布点、入库、建模、上图"等四项工作,远期实现"共享、融合、协作"等目标,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科学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和承载的期望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水科学学科体系的10个方面(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工程、水经济、水法律、水文化、水信息、水教育),阐述水科学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6方面水科学难题:海绵城市建设水文效应与水系统模型、水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及方案优选、面源污染物通过土壤渗虑消减机理及效应、"渗、蓄、滞"作用机理与城市雨洪计算、水安全风险管控及适应机制、水管理体系研究,并初步提出这些难题的解决途径,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我国海绵城市是在继承古人智慧,参考国内外实践经验,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探讨以"径流峰值管控"为抓手、用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的方法,并给出如何解决好体系内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绵城市智慧管控系统的建设,从调蓄设施智慧管控的角度,以萍乡市西门片区为案例,对海绵城市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城市水文模型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系统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调蓄设施的智慧管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结果表明:在30 a一遇2 h设计暴雨下,不同的调蓄设施起调点设置对地表径流量的控制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起调点的设置越靠后,地表径流总量控制率从66.6%减少至8.9%,峰值削减率从47.3%减少至20.8%;在两场雨峰位置不同的实际降雨的模拟情况中,采用不同的起调点策略可以更好的发挥工程效益,地表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是64.5%和82.6%,峰值削减率分别为52.1%和70.4%。对基于智慧管控系统的调蓄设施的优点和局限性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对海绵城市智慧管控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包括分布式参数获取与数据库更新、易积水点的远程管控技术和风险预警技术等。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建成后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为我国城市洪涝频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为更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和更好更高效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需要加强其系统化研究,促进低影响开发设施(LID)系统化,强化专业协作和部门合作,以及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实现海绵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河道治理之中,既是河道治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客观需求.而现阶段,由于系统性实施方案的缺失,许多城市在河道海绵建设方面存在规划落地难、设计碎片化等问题.系统性实施方案上承规划、下启设计,实现从规划到设计的细化落实.因此,制定科学的系统性实施方案是河道海绵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结合南京市河道海绵建设的工作实践,对河道海绵建设系统性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个维度四个方面"的新思路:从河道整体、河道区段、具体实施单元3个维度对"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4个方面依次进行问题和需求分析、建设目标确定以及设计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9.
<正>日,水利部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8月13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知"提出总体目标,以城市河湖水域及岸线管控和综合整治、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二维措施无法有效应对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跟踪统筹、水文涝情精准决策等管控问题,基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特点分析,探索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关键技术,包括技术框架设计、海绵城市BIM创建方法和海绵城市BIM管控平台构建等三方面。首先从BIM创建、数据库、应用管控平台三方面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技术框架,形成顶层设计;其次,提出海绵城市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创建、分类、集成方法,并以此模型成果为载体构建海绵城市BIM管控平台,通过提取、关联、集成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从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三维立体可视化统筹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与运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利用雨洪资源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该文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不足,结合实际提出适合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方法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王文珂 《中国水利》2012,(23):33-36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建设的重要意叉,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public water supply systems in Japan, for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use. Looking first at domestic supplies, it is found that more than 92% of the population benefited from public water services in 1982, the great majority relying on municipal systems. The proportion of demand met from surface water had reached 68% by 1982, and was set to continue rising, partly for reasons of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quality must meet extensive legal standards. Industrial water requirements are met by a variety of systems, including municipal waterworks, recycled water and private supplies; public industrial waterworks play a relatively small part. The paper concludes by outlining the major problems of water supply that Japan must address.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寻找新的水源地,并合理开采和加强管理,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迫切的工作。文中就寻找新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保护,作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必须更好地为 城镇服务。近10年来,我省城镇水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城镇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必须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切实重视和加强城镇水利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利用--缺水城市的水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建国 《中国水利》2005,(15):20-22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再生水的科学合理利用关系到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科学合理利用再生水,必须做好规划,统一开发,合理调配,区别不同用户、不同用途,统筹安排,做到优水优用,在园林绿化、河湖景观补水及其他市政杂用方面,尽可能多地使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和天然水源,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刘子慧 《人民长江》1999,30(12):42-44
以产品的需水量与产品成本之间的一般关系为基础,对需水量的弹性变化和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需水量计算的交互式算法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缺水地区城市工业需水量计算的一种方法,为解决大规模调水工程规划中计算受水区城市缺水量的难题,确定调水工程规模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重点探讨水资源短缺地区工业与城市需水量的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是指用政策引导、经济措施推动城市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节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和管理原则,系统梳理了国内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发展现状,通过探讨国外城市节水激励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和做法,思考我国构建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主要目标和途径,为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有四座城市被水利部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选取已完成试点验收的三座城市,探讨其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经验及特色经验,以及在今后的节水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经验总结及问题思考,以期对我国北方同类地区节水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雷敏 《中国水利》2012,(21):51-53,58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城市内涝问题应引发城市规划及排水工作者的思考。结合在建的石家庄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工程实际,对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工程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加强雨水排放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