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Deform-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Φ278mm×9.0 mm大口径白铜管的无外模扩径拉拔模型,研究了芯模偏转对扩径管材变形规律及管形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扩径过程中,应变在管材周向分布不均是由于管材各部分受力不均引起先变形区产生大变形和后变形区产生小变形导致的;随着芯模偏转角度从0°、2°、4°增大到6°,管...  相似文献   

2.
结合所研制的连续式无模拉拔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况,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加工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NiTi合金线材无模拉拔加工过程的热力耦合模拟研究,获得了线材无模拉拔加工过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冷热源距离、冷却水流量及拉拔速度对成品线径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Φ650mm热扩管机组大口径无缝钢管存在的突出质量问题,比较了几种定径形式,重点探讨了分析先进的 机架二辊单独直流电机传动带快速换辊定径机,及热扩机组大口径无缝管采用此机型的定径工艺。  相似文献   

4.
大口径方管滚模成形工艺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滚模成形大口径方形管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DYNA对拉拔、推挤和滚轧进行仿真和比较分析,揭示各工艺过程的变形特点和作用力变化规律,为优选成型工艺参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扩径是用小直径管坯生产大直径无缝管的重要方法.利用MSC.Superform 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研究了具有偏心的管坯经过扩径后其偏心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扩径变形后其原来的偏心不仅不能够得到消除或减轻,反而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钨合金丝材无模拉拔成形温度场及流动应力梯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目前钨合金丝材加工技术特点及变形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了采用无模拉拔成形技术加工钨合金丝材的可行性及变形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钨合金丝材无模拉拔成形的温度场模型和流动应力模型,确定了钨合金丝材无模拉拔成形变形区温度梯度及流动应力梯度.研究结果表明,钨合金丝材尤模托拔成形时,当Z≤ZM时变形区温度场沿轴向呈线性分布;当ZZM时变形区温度场沿轴向呈非线性分布,温度梯度沿轴向呈线性分布;变形区流动应力场沿轴向接近线性分布,流动应力梯度接近于常数.  相似文献   

7.
8月29日,天津钢管公司冷轧不锈钢管厂完成了建厂以来首笔大口径薄壁气瓶管合同,实现了大口径薄壁气瓶管生产零的突破,日前110吨产品已发往国外用户。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通常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但是,当暴露于氯离子环境(如海水)中,它就会变得异常脆弱,并产生点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虽然超级不锈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无缝管的生产特别是那些大口径无缝管,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重点介绍了Kuze的大口径(最大至16英寸)、薄壁、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轧辊转速、送进角、轧辊人口锥角等工艺参数对大VI径厚壁P92钢管二辊斜轧延伸过程分层缺陷形成倾向性的影响,借助于商用有限元软件MSC.SuperForm,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大口径厚壁P92钢管二辊斜轧延伸过程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模拟;采用Oyane韧性断裂准则分析了轧件损伤场及钢管分层缺陷的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内表邻近顶头接触区存在破裂高危带,轧件最大损伤特征值随轧辊转速的降低、送进角和轧辊入口锥角的增大而减小,发生分层缺陷的倾向性降低。此研究为揭示钢管分层缺陷形成机制,确定缺陷发生的敏感工况,制定防止或减轻分层缺陷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墙体温度稳定性角度探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涂料饰面的外墙外保温墙体,建立三维瞬态热结构耦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其在热冷循环下不同功能层的实时温度场、热应力及位移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热冷循环过程中,涂料饰面层温差最大,墙体内饰面层温差最小,日变化量在2℃以内;沿墙厚方向保温浆料层温度变化率均大于其他材料.涂料饰面层经历拉压循环,低温时受拉,高温时受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基层墙体内表面始终受压,基层墙体内应力变化幅度较小.与保温浆料层相比,界面砂浆层所受应力较大,保温浆料层应力几乎为零.沿墙厚方向最大位移出现在保温浆料层.  相似文献   

11.
聂军  陈佳耀  侯俊 《黄金》2016,(8):34-38
针对某超大断面竖井超深孔反向爆破掘进,最后破顶平台断面面积大,稳定性难以预测等问题,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及其汇编语言,对不同顶板厚度分4组进行模拟研究,同时结合安全系数等指标对应力、位移、塑性区等参数统计分析,并应用传统薄板理论、厚板理论估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现场验证分析。综合研究表明:顶板厚度6 m时,顶板拉应力大于极限抗拉强度,位移值大于8.16 mm,塑性区出现贯通,顶板失稳几率大;顶板厚度8 m时,位移值小,平台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薄板理论估算顶板厚度合理值为8.6 m,厚板理论估算值为6.7 m,与模拟值误差较小,并通过实践验证预测顶板厚度9.6 m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