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村在过去发展经济的时期留下了一批工业厂房,这些工业遗产体量较大,常常作为改造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节点。对乡村废弃厂房"空间再生"策略的研究可以为同类型改造项目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探讨乡村厂房改造中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探寻乡村废弃厂房的空间再生策略,并对义乌新建村铅笔厂改造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杭州滨江的davebella办公总部,是该服饰品牌完成转型升级后,为满足新增功能需求而创造出的具开放性的、多种功能混合的办公空间。项目设计需要针对其办公功能需求,利用废弃空间创造出突破原有局限的新型空间,打造出一个可以集聚综合性办公与配套辅助空间的多功能办公总部。这也是现阶段国内城市更新、空间再生的一个典型案例——旧厂房自用办公空间的改造设计。该项目原有建筑是一个50米见方的厂房,设计师通过挖掘原有建筑的使用潜力,打破原空间格局,重新规划分区,加入独特的新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曾经为城市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废弃城市铁路如何再生,以及沿线城市空间格局如何合理重构,成为城市更新中一个普遍问题。本文梳理了美国亚特兰大环线的再生策略,运用价值哲学理论,分析了作为价值主体的城市需求与价值客体城市废弃铁路的互动关系。同时,分别从废弃铁路的客观属性和再生策略两方面挖掘城市废弃铁路空间的多重再生价值,提出城市废弃铁路具有文化再生价值、交通再生价值、生态再生价值、线性连接价值及自身空间价值五个维度的潜在价值,并具有支持交通设施再生、公共空间再生、文化廊道再生的潜力,为我国废弃铁路再生和城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持。最后,以冬奥背景下百年老线"京张铁路张家口废弃段"的再生及沿线城市空间重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废弃工业厂房是高校文化底蕴和创造潜力的重要载体。目前,针对废弃厂房的可持续营造缺乏整体性及数据支持,难以高效指导改造实践。本文以环境—行为学理论为基础,界定出高校废弃工业厂房可持续改造的三大要素:广义的环境—行为互馈关系、量化的再利用价值评价体系、学生行为的多样化及互联性。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废弃厂房片区改造为研究对象,改造目标是"混合学科创新工作坊",对以上三大要素如何贯穿于"工程坊"进行概念设计,随后通过空间句法、混合功能这两个环境行为学工具,对三大构成要素做了量化表述与评价,并将废弃工业厂房改造的可持续性划分为6个等级,初步建立了高校废弃工业厂房可持续改造的评估与测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郭子璇 《城市建筑》2023,(16):194-19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的许多工厂被废弃,造成旧工业厂房的闲置,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一处遗存家园。文章通过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分析现存待改造的厂房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场地、功能和空间角度为切入点,研究工业厂房的改造策略,包括场地场所精神的唤醒、内部功能置换和重构内外的空间序列,以期重新唤醒厂房昔日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进入生态强国的时代。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森林全面停伐、林场站所撤并,一些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建筑被废弃或拆除。本文以修复性保护和再生利用的视角,用文化复兴和产业振兴为手段,提出了"记忆再生"是拆除与废弃之外的理性选择。本文以松林林场职工俱乐部保护性改造利用为例,提出了"价值评估—策略手段—激活利用"的技术路线,希望老建筑能再现时代记忆,表达文化意志,激活空间价值。  相似文献   

7.
交通方式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演化,工业时代铁路曾给城市带来蓬勃发展的生机,当时过境迁,轨道废弃也让城市面临尴尬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些废弃轨道占据着长长的线形空间并承载着众多城市记忆,其价值认知、保护策略、利用模式,成为当今许多城市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双线研究脉络中梳理铁路与城市的发展关系,以英国和美国为例梳理了从"铁路引导城市发展"到"废弃铁路引导城市再生"的历程,从多重视角的研究与实践中分析废弃轨道的总体特征及其对城市再生的多重价值,思考了废弃铁路作为资源促动城市再生、引导废弃铁路价值重构的相关问题。文章旨在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践的综评,探讨废弃铁路与城市可持续再生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不断扩招及多元发展使得校园内尤其是老校区空间明显不足。通过对校园内闲置的旧厂房进行改扩建来缓解压力是目前许多高校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多数旧厂房的核心区域因具有非常规的结构形式,空间开敞灵活,且能充分体现原场所的工业特性,改造中往往会被作为设计的核心加以利用。本文以高校旧厂房改造中的非常规结构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优秀的改造实践,从功能置换、空间重构、生态利用这三方面归纳总结了此类空间的再生手法类型,探讨校园文化背景下工业建筑的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改造更新再利用是城市再生的一部分,是通过改造废弃或老旧建筑物,将它们融入城市肌理,实现振兴现有市区的实践。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再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越来越显著的增长趋势。一方面,很多城市从工业型经济向后工业型经济转变,遗留下很多废弃的厂房和仓库。另一方面,城区向农村以及城郊的不断扩张的趋势减慢,而城市核心区的发展也进入一个瓶颈期。很多建筑以及空间都已经老旧过时、有待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些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概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已经从再生骨料循环利用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及分离出废弃混凝土中的再生微粉,制备一定活性的再生胶凝材料。大量的试验表明废弃混凝土中提取的再生微粉除了已硬化的胶凝产物,还包含了未水化的胶凝颗粒及大量的具有潜在活性的惰性SiO2,通常水胶比越低,未水化的胶凝成分越多,因此通过一定手段使得再生微粉重新获得一定活性具有相当大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