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两墙合一"设计的预制地下连续墙是其中一种较有推广前景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建造工艺,预制地下连续墙既可以作为管廊条形基坑施工的围护结构,还可以作为管廊的永久侧壁结构。以上海某综合管廊工程试验段为对象,对3幅预制地下连续墙槽段在基坑开挖中的弯矩、墙体水平位移以及坑内外土压力进行了监测,获得了大量的实测数据,为今后的推广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考虑渠式切割水泥土墙(TRD工法)良好的止水效果和地下连续墙较高的支挡刚度,在两者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具有建筑工业化特点的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即渠式切割装配式地下连续墙(TAD工法)。为验证该工法在变形严控区的适用性,展开原位现场试验,并通过与同地区的基坑案例对比,从基坑外地表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水位变化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TAD支护方式下,坑外地表沉降曲线形态呈凹槽形,沉降量总体较小,处于同地区墙式支护工程案例中的平均水平,体现了该新型工法用于开挖支护时,周边环境受到的扰动影响较小,TAD墙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的支护墙。  相似文献   

3.
以某明挖隧道深基坑的组合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墙体水平位移、水土压力等施工监测数据为依据,探讨了组合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墙体水平位移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护结构外沉降量与离基坑的距离有一定的关系;深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时空效应及土的流变特性,在基坑开挖前应做好支撑工作,以围护基坑的稳定性;围护结构变形呈抛物线型,基坑顶部和底部变形较小,基坑的中部变形较大的原因可能是深基坑的第一道支撑接近地表,监测数据是在第一道支撑完成后才开始测量,且地下连续墙入土较深或地下连续墙下层土体较结实,底部墙体位移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4.
邻湖近河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特性对基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弯矩、桩弯矩和轴力、地层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与弹性地基梁法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证明地下连续墙最大弯矩的埋深与基坑最终开挖深度无关;随着基坑开挖的推进,桩最大轴力的埋深逐渐增大,研究成果有益于指导深基坑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某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为对象,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比对,对连续墙内力及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下连续墙+内衬墙支护方式能很好抵抗连续墙侧向变形,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较小,变形主要发生在深层土体开挖阶段;连续墙内力及位移大小与开挖速度、内衬施工速度等因素有关;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大致吻合,但由于围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复杂性,使得两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海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长期测斜监测数据,实现了地下连续墙弯矩的反分析,得出了不同开挖阶段的地下连续墙弯矩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地下连续墙安全评估的弯矩控制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开挖阶段不同基坑位置地下连续墙弯矩的发展差异很大;周边高层建筑物的存在加剧了地下连续墙弯矩的产生;基于内力反分析的地下连续墙安全评估,有助于工程师从力学角度掌握基坑的安全状况,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实施围护结构内力监测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下连续墙的刚度、基坑被动区加固深度对围护结构的侧向水平位移的影响,运用FLAC3D对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国权路站—同济大学站区间下立交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实测值进行了分析。综合实测与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给出连续墙的侧向变形规律;进一步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可得出,与被动区加固的方式相比,通过增加连续墙的厚度减少墙体的侧向位移的效果相对较差,建议上海地区的开挖深度为H时,其被动区加固深度取(0.3~0.5)H。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开挖中围护结构的实测侧向变形经常较设计控制值大很多,且墙体变形形状也与设计计算有一定差异,此种情况下围护结构的最大弯矩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往往较难判断。除通常的经验控制及变形挠度率控制等方法外,结合苏州某地铁线典型站场深基坑支护的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的实测结果,寻求简单可行的多项式函数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函数的曲率即可计算地下连续墙的弯矩沿地下连续墙深度的分布情况,具有较大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围护结构形式,带支腿地下连续墙已经开始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在杭州黄龙饭店改扩建工程中,由于部分围护结构插入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中采用带支腿地下连续墙成功地解决了整幅地下连续墙不能进入中风化基岩层问题,保证了围护结构的嵌岩深度,降低了施工难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该基坑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单片带支腿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数值模拟中,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模拟实际开挖工况,将基坑开挖中墙体侧向位移的数值计算结果和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围护效果和支腿中内插型钢的合理刚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广宇 《建筑施工》2014,(10):1185-1186
以杭州市紫金港隧道工程,软土地区明挖市政隧道的2个典型断面为例,采用地层结构法对隧道结构的弯矩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隧道结构的弯矩分布;并对SMW工法桩和地下连续墙竖向围护结构体系的深层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主体结构埋置较深时,地下连续墙侧向约束作用会导致隧道底板两端内侧受弯,需要对该断面进行配筋复核;这2个断面的2种不同竖向围护结构型式,最大的深层侧向位移占基坑开挖深度2%以下.说明了这2种围护结构型式应用于紫金港隧道是合理可行的,且安全储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