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8日—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2例COVID-19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20年1月7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分为非重症组(218例)和重症组(84例);根据院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69例)和病亡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入院时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COVID-19组与对照组比较,NEUT#、LYMPH#、PLT计数、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病亡组男性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生存组(P<0.05),院内生存时间、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EUT#和NLR均是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计数是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可信区间(CI)为0.756~0.882,P<0.001],最佳临界值为6.18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3%、68.95%、35.88%、93.96%。结论NLR与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重症患者之间以及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COVID-19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其中30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和DD进行动态观察。以10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均低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D均高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重症组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NEUT#、LYMPH#、LYMPH%均降低,NLR、LDH均升高(P<0.05);COVID-19普通型组WBC计数、PLT计数、NEUT#、NLR、LYMPH#、尿素、CK、DD、LDH均降低(P<0.05),LYMPH%升高(P<0.05)。3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病情加重或转危重,其WBC计数、NEUT#、NLR持续升高,LYMPH#持续降低。23例病情好转或病毒核酸转阴患者入院前期各项指标均异常,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D检测结果对COVID-19的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7例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其中,普通型249例,重型217例及危重型41例。 结果507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数均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均呈下降趋势;与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的CD3+、CD4+、CD8+ T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危重型患者上述T淋巴细数目较重型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病例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数目较治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更显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COVID-19疾病分型及预后显著相关,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致炎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抗血小板聚集因子[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3+、CD4+/CD8+)、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LT、WBC、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生髓方对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白血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化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63例。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外周血象[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S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WBC、APTT、PT、TT、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生髓方能减轻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的肝肾功能损伤,调节凝血功能,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实验室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严重度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COVID-19患者入院时外周血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白介素-6(IL-6)、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淀粉样蛋白A,并对普通型和重症型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型COVID-19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CRP、D-二聚体(DD)、铁蛋白和肌酐较普通型患者明显升高(P0.05)。早期WBC计数、NEUT#、NLR、LDH、肌红蛋白、CRP、铁蛋白升高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风险预测指标。NLR作为独立风险因子,临界值为5.61时,诊断重症化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78.38%。结论 COVID-19患者早期WBC计数、NEUT#、NLR、LDH、肌红蛋白、CRP和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重症化风险,其中NLR是COVID-19重症化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0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为COVID-19老年患者的诊疗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6日-3月10日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50例确诊COVID-19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n=34)和重症组(n=1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中,重症组患者发热、咯痰、气促的比例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高于非重症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较未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P<0.05)。高龄、咯痰、CD8^+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是老年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高龄、咯痰、CD8^+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相关;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IM婴幼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其肝功能各项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分为肝损伤组、无肝损伤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皮疹、黄疸)、住院时间、最高体温和实验室指标[CD4+、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NLR、M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8+、NLR与MLR预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价值。结果 60例IM婴幼儿中,未发生肝损伤40例(66.67%),纳入无肝损伤组,发生肝损伤20例,纳入肝损伤组,肝损伤发生率为33.33%,其中9例(45.00%)ALT≥80 U/L,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实验室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住院的COVID-19重症和普通患者各8例的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等实验室结果。结果治疗前,COVID-19患者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小板数量(PLT)、CD3~+、CD4~+、CD4~+/CD8~+及CD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所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组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LYM及LYM%、PLT和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内治疗前后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CD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监测在早期筛选与治疗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COVID-19临床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93例住院治疗的成人CAP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成人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资料,并收集入院当日血常规、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计算所有患者NLR、CURB-65评分。根据是否进展为脓毒症,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n=62)和脓毒症组(n=31),并比较组间差异,分析主要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CAP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NLR对CAP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并与CURB-65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NLR、CD8+均高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NLR、PCT、CUR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5羟基维生素D[25-(OH)D3]、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以及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病情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36)和重度组(n=30),选取同期来廊坊市人民医院体检的32名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研究对象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25-(OH)D3、CD3+/CD4+、CD3+/CD56+、CD3+/CD8+、FeN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eNO与25-(OH)D3、CD3+/CD4+、CD3+/CD8+、CD3+/CD56+、降钙素原、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免疫球蛋白(Ig)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5例ASD患儿纳入研究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儿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CD16+)绝对计数及IgA、IgG、IgM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检测指标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D3+、CD4+绝对计数依次为(62.49±8.71)、(34.87±7.86)个/μ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7.73±5.11)、(39.56±4.60)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CD8+、CD19+、CD56+CD16+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NKT)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均施予流式细胞术检测,将血小板(platelet,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1组(30例),将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2组(30例);纳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上述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3组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CD4+/CD8+、NKT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李景萍 《临床医学》2023,(11):55-57
目的 探讨革兰氏阴性细菌(G-)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G-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82例,其中根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正常组(n=46)及心肌损伤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与心肌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患者的LDH、CK-MB、CK水平均高于心肌正常组(P<0.05)。心肌损伤组的CD4+、CD4+/CD8+水平低于心肌正常组,心肌损伤组的CD8+、CRP、PCT水平高于心肌正常组(P<0.05)。血清CD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痰热蕴肺型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黄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热蕴肺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3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功能指标[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CD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外周血中CD38,CD27,CD19表达阳性的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初诊ITP患儿21例为初诊未治疗组(untreated ITP,U-ITP),完全缓解ITP患儿30例为完全缓解组(remission ITP,R-ITP)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运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ITP患儿的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外周血总CD19+B淋巴细胞比例: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7.543,P<0.01)。外周血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占CD19+B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8.876,P<0.001)。CD19+CD27-CD38-初始B细胞占CD19+B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低于R-ITP组)和NC组(F=5.058,P<0.01)。CD19+CD27+CD38+浆母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9.588,P<0.001),而R-ITP组与NC组比较,B淋巴细胞各分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42~1.258,均P>0.05)。PLT计数与总CD19+ B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318,P=0.007),与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444,P=0.000),与CD19+CD27-CD38-初始B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r=0.416,P=0.000),与CD19+CD27+CD38+浆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442,P=0.000)。结论 B淋巴细胞亚群在ITP患儿体内分布存在异常,其检测能够为ITP患儿临床疾病监测与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我院收治的RA患者(RA组)12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81例。比较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sIgA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sIgA的关系。结果 RA组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A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杀伤T淋巴细胞CD8+及NK淋巴细胞CD16+CD56+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淋巴细胞CD19+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与血清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呈负相关,与sIgA呈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18.
陆洛  王飞  顾伟英 《临床荟萃》2022,37(11):1001-1007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化疗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0例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CD4/CD8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25+活化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同时,CD19+B细胞、CD20+B细胞、CD5+CD19+及CD19+CD23+活化B细胞计数皆明显降低。在第一疗程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比例较初诊时明显升高,在完成3疗程治疗后,CD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COVID-19患者,根据COVID-19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轻症组(83例)、重症组(22例).以...  相似文献   

20.
顾智文 《大医生》2024,(1):25-28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3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研究组(30例,给予RFA联合XELOX方案)和对照组(33例,仅给予XELOX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肿瘤标记物水平、MMP-9及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