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18-3819
探讨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组前髋部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清OPG、O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代谢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92-3593
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骨密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照组术后未使用唑来膦酸,对两组术后骨密度、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VAS评分对比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5.31%,对照组为63.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髋部、腰椎骨密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腰椎、髋部骨密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不对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可提高术后1年骨密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术后予以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上下相邻椎体骨密度,以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相邻上位及下位椎体骨密度均较术前升高,且相邻上位椎体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BAP与β-CTx水平均较术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P0.01)。观察组术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增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还能降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风险,也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88-3790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观察组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且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其中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DHS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5.00%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为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绝经后患者220例。通过罗氏Cobas 8000对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N-端骨钙素(N-Oste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PINP)进行检测,利用美国Beckman DXI-800对FSH、LH、E2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妇女FSH、LH和FSH/LH与N-Osteoc、TPINP呈正相关(P0.05),且FSH/LH和E2也与β-Crossl呈正相关(P0.05)。其中FSH/LH与TPINP的相关系数最高(r=0.34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FSH和FSH/LH作为自变量可解释各种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变化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5%~6.6%,1.1%~30.9%,FSH/LH作为自变量可解释各骨转换指标水平变化的百分比最大,而LH仅为0.4%~2.3%。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SH、FSH/LH、TPINP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子。以FSH=46.36和FSH/LH=2.09为临界值能有效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FSH、LH和FSH/LH水平随骨转换指标升高而升高。联合应用FSH和FSH/LH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均高于单独应用FSH或FSH/LH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FF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行AFHR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INP、CTX-Ⅰ、BG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HR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IFF各有优势,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LPFP组给予LPFP,PFNA组给予PFNA,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结果 PFNA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LPFP组(P 0. 05);治疗后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PFP组(P 0. 05); PFNA组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与髋内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PFP组(P 0. 05);PFNA组治疗后12个月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P 0. 05)。结论相较于LPFP,PFN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AFHR组各39例。PFNA组采用PFNA治疗,AFHR组采用AFH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卧床时间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后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FHR组,但PFNA组患者卧床时间长于A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FHR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要略优于AFH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proximalfemursplate,LPFP)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45例,LPFP治疗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LPF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P〈O.05),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LPFP及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PFN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早期手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FNA手术,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骨折后48 h内行PFNA,对照组于骨折48 h后行PFNA。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状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行PFNA手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减少术中输血量及出血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27例和外固定支架组28例,分别釆用PFNA和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PFNA组比较,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PFNA组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外固定组(P0.05)。2组半年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PFNA各有优势,多数粗隆间骨折可选用PFNA,对于不能耐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选择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22-1124
探究为高龄患者行以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术后随访方式调查其术后疗效。使用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分测评表(Harris)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应评分。本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且本组患者中并无术中、术后输血病例,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割或退出情况,无股骨头坏死或髋内翻畸形情况。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其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高龄患者群体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活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OVCFs患者98例,回顾术后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唑来膦酸组52例、未经特殊处理的对照组46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值的差异,以及上述时间点骨密度值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ⅠNP);骨吸收指标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含量的差异。结果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分值均较术前下降,骨密度T值较术前增大,血清中骨形成指标ALP、PⅠNP的含量较术前增加而骨吸收指标TRACP、β-CTX的含量较术前降低,且唑来膦酸组上述时间点各个指标水平变化趋势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OVCFs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及术后唑来膦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增加骨密度、优化骨代谢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重视及及时纠正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下肢静脉血流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PFNA术治疗的2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相关指标及DVT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2,4周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相关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静脉流速,降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在术后1周即给予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处理,不给予叩击式骨应力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骨钙素水平、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57.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骨钙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前两组骨钙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能提高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观察仰卧和侧卧手术体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侧卧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以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两组患者均以门诊复查的方式获得随访,无失访者;观察组Harris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侧卧位PNF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TB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诊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切术后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共收集40例,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0例(PFN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人工假体均为骨水泥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组切口长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ATBA组;2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用时少于ATBA组;2组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出血量少于ATBA组;2组下地负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A组下地负重时间早于PFNA组;2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于ATBA组;2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优于ATBA组。结论: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ATBA治疗,能够促进关节功能的尽快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