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微小RNA34a(miR-34a)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集的8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为宫颈癌组、8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为CIN组、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三组标本的miR-34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灶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病理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miR-34a表达差异;分析不同CIN病变程度的CIN患者miR-34a表达差异。结果宫颈癌组织、CIN组织中的miR-34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的miR-34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IN组织(P0.05);不同FIGO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的miR-34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肿瘤病灶大小、不同肌层浸润程度的宫颈癌组织中的miR-34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组织中的miR-34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4a表达下调可能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尤其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烟酰胺核苷酸转氢酶反义RNA1(lncRNA NNT-AS1)、微小RNA-424(miR-42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检测lncRNA NNT-AS1、miR-424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lncRNA NNT-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42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ncRNA NNT-AS1高表达、miR-424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0.05)。lncRNA NNT-AS1高表达和miR-424低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ncRNA NNT-AS1相对表达水平与miR-424呈负相关(r=-0.368,P0.05)。结论 lncRNA NNT-AS1和miR-424在子宫内膜癌中均异常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181a-5p在宫颈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0例为宫颈癌组,另选取该院体检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收集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血清标本,采用PCR技术分别检测组织标本及血清标本中miR-181 a-5 p的表达,对比分析miR-181a-5p在不同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81a-5p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81a-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为9.41±2.3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17.62±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8,P<0.05);宫颈癌组血清中miR-181a-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1.03±2.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6±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2,P<0.05);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血清标本中miR-181a-5p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iR-181a-5p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CI 0.745~0.983,P<0.05),灵敏度为94.42%,特异度为85.39%;血清中miR-181a-5p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752(95%CI 0.703~0.914,P<0.05),灵敏度为89.19%,特异度为79.82%.结论 miR-181a-5p在宫颈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且其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癌组织中miR-365、miR-135a-5p及STAT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医院行宫颈癌手术切除的存档蜡块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病变部位5cm处,且证实为无癌浸润)石蜡标本各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 R-365、miR-135a-5p表达水平,分析miR-365、miR-135a-5p及STAT3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36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135a-5p的相对表达量、STAT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FIGO分期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直径≥5cm的宫颈癌组织中miR-365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FIGO分期I~II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直径5cm的宫颈癌组织(P0.05);FIGO分期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miR-135a-5p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FIGO分期I~II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miR-135a-5p的表达与STAT3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5)。90例宫颈癌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66.67%(60/90),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65、miR-135a-5p及STAT3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735、0.549。结论 miR-365、miR-135a-5p的表达水平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miR-365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关,miR-135a-5p的表达与STAT3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miR-365、miR-135a-5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和 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中微血管密度 (MVD,CD34 标记 )及 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 ,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CD34 主要表达于宫颈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 ,而 Ki- 6 7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 CIN→宫颈浸润癌 ,MVD和 Ki- 6 7表达均显著升高 (P<0 .0 5 )。宫颈癌 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 Ki- 6 7表达有关 (P<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0 .0 5 )。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呈高度表达者 ,其 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高度表达者 (P<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伴 MVD显著升高者 ,其癌细胞增殖活跃 ,易发生浸润转移 ,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 MVD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651和miR-63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8例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为CIN组,以及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651、miR-630水平,分析血清miR-651、miR-630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CIN组血清miR-651、miR-63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宫颈癌组血清miR-651、miR-630水平显著低于CIN组(P <0.05)。血清miR-651与miR-63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60,P <0.05)。血清miR-651、miR-630水平与HPV感染、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 <0.05)。miR-651和miR-630低水平患者总生存率低于高水平患者。Cox回归分析表明,HPV感染、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miR-651、miR-630均是宫颈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胡萃  刘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2973-2975,2980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ZNF667-AS1(lncRNA ZNF667-A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术后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取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术后正常宫颈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分别检测标本组织中lncRNA ZNF667-AS1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 ZNF667-AS1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ZNF667-AS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P<0.01);癌旁组织中lncRNA ZNF667-AS1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ZNF667-AS1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ncRNA ZNF667-AS1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0.739~0.968),诊断的灵敏度为92.35%,特异度为81.12%.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ZNF667-AS1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集的子宫内膜癌组织90例(内膜癌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9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9%、52.22%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8.89%、1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脉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脉管浸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icto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53蛋白、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相关病理学参数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6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及不同病理学参数PD-1蛋白阳性表达率,Pearson分析PD-1蛋白阳性率与病理学参数相关性。结果:研究组PD-1蛋白阳性表达率61.90%高于对照组(13.64%,P<0.05);不同FIGO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D-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r值=0.638)、淋巴结转移(r值=0.601)、肿瘤直径(r值=0.592)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r值=-0.567)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组织PD-1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评估宫颈癌病情,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微小RNA-200a (miR-200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病理科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卵巢癌组织标本120例(恶性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良性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miR-200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3年不同随访结局卵巢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miR-200a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组标本中的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的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3年随访死亡的卵巢癌组织标本中的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IGO分期(Ⅰ期+Ⅱ期)、高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3年随访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卵巢癌组织标本中的miR-200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miR-200a相对表达高水平是上皮性卵巢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200a相对表达高水平可能会增加上皮性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13.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