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舒适需求水平与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大小密切相关,为此既有建筑差异化的室内热舒适需求现状,是零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调查寒冷地区-西安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现状,归纳室内热环境差异化特征,剖析居民热适应机理,提出热舒适度分级依据。结果表明既有集中供暖商品住宅、分散采暖拆迁安置住宅、农村分散间歇采暖住宅的室内热湿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差异化的室内热环境具有热适应能力,主观心理适应以及着装、活动量等行为调节是热适应的重要方式;经济条件和建筑采暖方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热舒适度分级的重要依据;既有居住建筑现存在三级不同的热舒适度水平,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9. 2~22. 7℃,14. 8~20. 6℃,9. 4~13. 9℃。  相似文献   

2.
我国夏季空调多采用间歇运行,其运行规律受室内人员的使用习惯影响较大。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夏季空调间歇运行的典型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建筑中受访者考虑舒适及经济性,空调多为分时段、分空间使用,且空调设定温度较高。办公建筑中空调开启时间相对较长,空调设定温度较低。对于两种类型的建筑,大部分受访者都在空调开启后15min左右感到舒适。同时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4种空调的间歇运行模式,为空调间歇运行提供了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公共建筑设定温度规定(26℃)为界限,按照设定温度的高低分为不同模式。为研究分体式空调办公建筑不同设定温度模式下的人体热适应,本文对郑州市和焦作市的分体式空调办公建筑进行了现场调研,测量了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和手背皮肤温度,并调查了受试者的热舒适状况。研究发现:长期处于低设定温度模式环境中,会破坏人体对偏热环境的生理适应能力。高设定温度模式下,人们会更积极地通过减少衣着和提高风速的行为来改善热不舒适。由于2种模式拥有类似的热经历和相同的感知控制,因此在相同的标准有效温度范围内,2种模式的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并无显著性差异。基于人体热适应分析,寒冷地区分体式空调办公建筑合理提高设定温度可节约34.4%的能源。应继续加强“办公场所夏季制冷温度设置不低于26℃”的政策引导。研究结果可为分体式空调办公建筑的人体热需求和政府节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编制“中国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需要得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以重庆地区为代表,于2007- 2009年期间,针对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进行了为期2年的热环境逐月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在了解该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外热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以及热适应性的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天津地区41户家庭室内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6个月的长期测试,研究了住宅室内热环境和居民空调使用行为习惯。通过电子问卷调查了居民热感觉和热舒适。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天津地区住宅热中性温度为24.7℃,80%可接受温度区间为21.0~27.3℃。天津地区家庭人员耐热性要好于办公建筑人员。同时将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空气干球温度联系起来,建立了天津地区住宅适应性热舒适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沛  丁小中 《建筑节能》2008,36(4):33-36
通过对当前普遍采用的建筑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及外保温技术的利弊的探讨,分析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运行的模式、住宅建筑特点以及气候特征,提出适应夏热冬冷地区间歇采暖(空调)条件下双面保温构造设计的构想.在等效热阻条件下,选取4种间歇空调模式进行实验房测试.从墙体热工性能、室内热环境状况和空调能耗3个方面,评价双面保温与外保温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冬季供暖期间对哈尔滨市住宅、办公建筑、宿舍和教室4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和热反应主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结果表明:4种建筑环境的室温都接近ASHRAE 55中冬季热舒适温度上限值,热中性温度接近ASHRAE 55中冬季室内热舒适温度的下限值;办公建筑和教室中的热中性温度低于住宅和宿舍的,这2种环境中的人们更偏好稍凉环境;住宅和宿舍中人们可以采用更灵活的适应性调节而获得更大的热舒适感;供暖季80%和90%热可接受的温度下限均低于冬季热舒适温度下限值20℃。从人体热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宜充分利用人体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适当降低供暖温度,营造既舒适又节能的冬季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地区农村住宅的实地调研和对农村典型住宅室内外温度的连续监测,获得农村住宅的主要围护结构类型及典型农村住宅供暖季与空调季的室内、外热环境状况,利用重庆地区自然通风适应性热舒适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在现有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件下,供暖季室内温度达到舒适范围的有0 d,空调季有73 d;室内热环境状况差,冬季保温要求比夏季隔热要求更高。在供暖空调设备典型运行模式下,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DeST-h软件对农村典型住宅供暖空调能耗进行模拟,获得了农村住宅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设备耗电量。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地区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能耗及室内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哈尔滨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在常规空调系统运行模式与夜间机械通风系统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哈尔滨地区,白天室外最高温度高于24℃时都适合进行夜间机械通风,一共约60d,占空调运行期的72.3%;整个夏季空调运行期内,采用夜间机械通风系统该办公建筑节电量指标为1.15kWh/(m2.a),节省运行费用指标为1.02元/(m2.a);在人工制冷阶段,夜间机械通风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明显优于常规空调模式,且房间体积与表面积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当室内空气设计温度较高时,室内温度下降大,延迟人工制冷开启时间长,但是节能量未必比室内设计温度较低时高。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办公室内及室外温湿度和空调末端能耗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室内热舒适性与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办公室室内热环境良好,室内温度日变化趋势相对稳定,湿度较大,室内热环境在突变环境和稳态环境下均能满足办公人员舒适度要求;在办公人员主观空调行为作用下,室内日平均温度约为25.1℃,受室外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空调制冷时长与室外日平均温度显著线性相关;门厅空调开启概率最大,大办公室室内空调平均开启概率小于小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哈尔滨市居民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热感觉投票值分布频率与热舒适投票值分布频率是有差异的。对新加坡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数据也表明:热感觉与热舒适是不同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既仔在于稳态热环境中又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关键因素,研究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温度范围,对促进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某居住小区的住户为研究对象,在动态的室内环境中,测试分析了不同状况下的人体热舒适温度和自然通风的热舒适性效果,提出了有关建议:住宅建筑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来达到舒适性要求,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风扇等其他机械通风方式;空调状态下人体热舒适温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26℃基础上可适当提高1~2℃。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讨论了热环境、居室人与空调设备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环境参数(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结合厦门夏季人居热环境实际状况,分析实现空调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室外大气综合温度通过热质墙体传入室内,波动大大衰减,波峰延迟,在节能降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热质墙体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对应用在一栋零能耗建筑中的热质墙体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检测的墙体温度和热流率吻和良好。而后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热质墙体在我国5类典型气候区域代表城市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昼夜温差大、室内外平均温差大的地区较适宜采用厚重围护结构,而在冬暖夏凉地区现象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振国  戴自祝 《化学建材》1995,11(3):127-129
详细阐述了RJL热流式导热仪基本原理、测试及标定,介绍了参与ISO/TC163国际导热系数对比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热成像设备     
热成像技术已经问世多年,常被用于由火灾引起的有害气体和烟雾所造成的伤亡的现场救援。根据热源,成像设备能够透过浓浓的烟雾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避免费时的盲目搜索,保证极其迅速地成功解救。无论是对救援人员的快速解救,还是减少被困人员所面临的危险,热成像设备都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是热成像设备的作用之一。他们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一些领域,如地震期间或建筑坍塌时的城市搜索与救援行动。LFIR(前视红外)已经用于夜间从直升机上搜寻逃避执法机构的罪犯,使用的是相同的技术(热源)。这些摄像机是高科技产品,价格昂贵,超出了消防部门的平…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不同土体的热传导特性变化规律,利用热探针测试了南京地区典型土体在不同含水量和干密度状态下的热阻系数,分析了含水量、干密度、饱和度以及矿物成分等因素对土体热阻系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状态下土体热导率的预测模型,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土体热阻系数估算的修正系数.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典型土体的热阻系数随含水量和干密度增加而减小,当含水量超过一定范围后,热阻系数趋于稳定;热阻系数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与其含水量之间相似的变化规律;土颗粒的热传导特性由其矿物成分决定,石英含量对土颗粒热传导特性有着显著影响;提出了可用于非饱和土热导率估算的修正归一化模型,该模型对于粗粒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细粒土则需考虑区域差别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局部环境参数与局部热感觉的关系、局部环境参数与局部生理参数的关系、局部生理参数与局部热感觉的关系、不同部位的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反应的影响共5个方面,并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