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清胆固醇、血脂、VB12、叶酸和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 对35例AD和16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固醇、血脂、VB12、叶酸及甲状腺激素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AD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VB12和叶酸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D组T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T3和TSH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与AD有明显的关系,AD血清叶酸及VB12无明显变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与AD发病有关。提示降低胆固醇及血脂可能会对AD预防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2.
对6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5例老年健康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健康者(均P〈0.05)。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及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血浆Hcy水平升高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分别应用常规疗法(对照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12(B组),常规治疗+叶酸、维生素B12+抗幽门螺杆菌(Hp)(A组)治疗老年(≥60岁)血管性痴呆(VD)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p-IgG,酶法测定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仪检测血浆Hcy。结果治疗第1天三组血脂及Hcy无统计学差异,第28天A、B组Hcy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第60天A组血Hcy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对照组。提示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抗Hp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VD患者的Hcy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和维生素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 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 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及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并分析其与BPSD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r =0.441,P 〈0.01)。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BPSD的认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及血压(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Hcy≥15μmol/L,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不服用叶酸等影响Hcy的药物)、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 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W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所有数据应用STATA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002);4W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及DBP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及DBP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与血清中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方法 脑梗死患者110名,对照组60名,收集脑脊液及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酶法测定;载脂蛋白AⅠ及载脂蛋白B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氧化酶法测定,载脂蛋白E及脂蛋白(a)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脑脊液中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及载脂蛋白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0.05),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A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与血清中,各项指标间未发现相关关系(P〉0.05)。结论 脑梗死组脑脊液中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E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清中脂类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动脉狭窄支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以及动脉狭窄支数的关系。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Vit)B12、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对脑梗死组患者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浓度(21.10±8.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9±7.43)μmol/L,P〈0.01],血清叶酸、Vit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80例脑梗死组患者中,做MRA检查发现有≥2支动脉狭窄者32例,设为A组,无或有1支动脉狭窄者48例,设为B组。A组血浆Hcy浓度(24.65±11.20)μmol/L显著高于B组[(18.79±9.97)μmol/L,P〈0.05]。A组叶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VitB12水平,A组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颈部、颅内动脉狭窄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B6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干预组同时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B6,均治疗30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浆Hcy、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并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血浆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V)、D-D、FIB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B6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血浆Hcy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以及与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AD患者52例及MCI患者8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病例组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互相匹配随机选出对照组80名,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3组间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CI组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组与MC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MCI组及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很可能是AD及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Hcy是MCI患者向AD转化过程中的危险因素,MCI向AD发展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兔动脉粥样斑块局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Hcy模型组、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组和苦碟子干预组,每组8只。SP法检测各组兔胸主动脉MCP-1、ICAM-1、VCAM-1的表达和血浆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模型组兔血同型半胱氮酸(Hcy)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胸主动脉MCP-1、ICAM-1和VCAM-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均P〈0.01)。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组血Hcy浓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1),而胸主动脉MCP-1、ICAM-1和VCAM-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均P〈0.01)。结论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发HHcy,动脉粥样斑块中可见MCP-1、ICAM-1和VCAM-1表达上调。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可以下调动脉粥样斑块中MCP-1、ICAM-1和VCAM-1的表达,对HHcy致AS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龚平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9):628-62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入选者血清Hcy水平;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采用酶法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进行对比和直线相关分析Hcy和二者的关系。结果ACS组病人Hcy(16.27±5.63)水平与对照组(11.13±2.58)比较P〈0.01;ACS组Hcy水平与IL-6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0(P〈0.05),Hcy与血脂无相关性。结论Hcy可能通过促进炎性因子的产生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和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潘诚 《山东医药》2011,51(45):66-67
目的探讨中年高血压(HP)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B12(VB1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0例中年HP患者(HP组)及3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测其颈总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检测血浆叶酸、VB12、Hcy和血脂。分析叶酸、VB12、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组颈总动脉紧张度、扩张性明显下降,颈总动脉IMT明显升高,Hcy、TG明显升高,VB12、HDL-C明显下降(P均〈0.05);相关分析表明,HP组颈动脉IMT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中年HP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与Hcy升高、VB12降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组,其中MCI组29例,AD组32例,30例选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MCI组Hcy(17.52±4.38)μmol/L与AD组Hcy(21.46±9.2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Hcy(15.06±4.39)μmol/L浓度(分别为P=0.035,P=0.001);AD组与MCI组Hcy浓度有显著差异(P=0.04);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结论 HHcy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氧化、抗氧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脑梗死及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itC)、脂质过氧化物(P-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Hcy、P-NO、P-L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P-VitC、E-SOD、FA、Vit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Hcy水平与FA及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47、-0.32,P〈0.001、P〈0.05),tHcy水平与P-VitC含量呈负相关(r=-0.55,P〈0.001),tHcy水平与P-LPO、P-NO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0.50,P〈0.001)。P-VitC水平与P-LPO含量呈负相关(r=-0.60、P〈0.001),E-SOD活性与P-NO含量呈负相关(r=-0.83、P〈0.001)。脑梗死组中高Hcy亚组P-NO、P-L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Hcy亚组(P〈0.001),而E-SOD、P-Vit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Hcy亚组(P〈0.01、P〈0.001)。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FA、VitB12缺乏是Hcy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氧化应激反应在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氧化应激产生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他汀类药物减少再狭窄的作用并阐明各种血脂指标水平的变化在其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在术后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9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再狭窄判定标准为原支架内管径狭窄≥50%。首次入院时及复查造影前1天空腹测定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行统计分析。结果 他汀组及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0.1%和26.3%(P〈0,05)。两组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及载脂蛋白B(P〈0.05)差异显著。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再狭窄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值与再狭窄程度明显相关(r=0,207,P〈0.05)。其余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再狭窄程度间无相关关系(均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非血脂类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随访时各项血脂指标与再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随访时所有血脂指标中只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方程。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Hcy代谢的因素。方法将12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3组。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sTM)浓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结果DR组和DN组的空腹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NDC组和对照组(P〈0.01);高Hcy血症的糖尿病患者DR、D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糖尿病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sTM、肌酐(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酸、VitB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Hcy、甘油三酯、VitB12、叶酸、sTM与DN的发生有关;Hcy、FPG、Scr、甘油三酯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叶酸、VitB12、Scr以及代谢紊乱程度影响Hcy的浓度;空腹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黏度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94例脑梗死患者的检测数据,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酶法测定Hcy,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前72h内血浆D-二聚体、FIB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VitB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全血及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黏度增加伴有高D-二聚体和Hcy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探讨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47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对照组禁食12-14h后,均接受低脂实验餐负荷试验。分别于空腹及餐后4h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的浓度。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浓度显著增高,冠心病组餐后4h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增高(P<0.05),餐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及股动脉斑块指数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餐后血清甘油三酯与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呈正相关。颈动脉斑块指数与空腹总胆固醇呈正相关。提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倪朝雯  高凤霞 《内科》2008,3(4):537-53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组)和同期2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He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ey升高,而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e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45例健康对照者和入住我院冠心病房的4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VitB12水平,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病变支数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17.61+11.62)显著高于对照组(12.92+8.23)(P〈0.001),叶酸和VitB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血管病变组的TT基因频率比单支和双支血管病变组高(P〈0.005),TT型纯合子的血浆Hcy含量与CC型纯合子和CT杂合子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01),而叶酸和VitB12含量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血浆Hcy含量和MTHFR基因突变相关,其TT纯合子血浆Hcy水平最高,而在三支血管病变组的TT基因频率最高,提示MTHFR基因突变可导致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