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逆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性反流;由异常反流或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并发症。我们用四逆陷胸汤治疗66例胃食管反流病(均属碱反流型),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茂林 《河北中医》2001,23(8):599-59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炎性改变的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棘手,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笔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就中医论治思路浅析如次。1 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是反流牲食管炎的主要病机基础 目前我国尚缺乏反流性食管炎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近代文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烧心感,泛酸,嗳气,反食等,且以食后及夜间或无规律发作为主。现代医学多从典型症状、胃镜检查、食管24h pH监测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祖国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虽在食管,但其…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咽部异物感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对应中医病名为“吐酸”“梅核气”“呕吐”等。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反流性食管炎也有逐渐高发趋势。山西省人民医院王宝迎教授认为,虽然该病的病位在食管,但与肝、脾胃、肺相关;治疗上应以健脾化痰、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关键。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主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中焦失衡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关键,可出现胃气上逆、肝火犯胃等证型,治疗以降逆和胃、平衡中焦为主。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其中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随着胃镜的普及,RE检出率逐年增高。传统认为疾病发展过程从正常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食管与食管腺癌,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医认为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简称LES)张力低下,常处于松弛状态,不能引起食管蠕动,并且食管对反流物清除能力削弱,导致反流物中胃酸、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等损害食管黏膜,而发为食管炎。或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甚至可能癌变。笔者用愈管护膜方治疗RE30例疗效满  相似文献   

6.
张小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肝胃郁热为其发病关键,病位多在食管及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张小萍在治疗上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为法,自创张氏降逆汤,临证以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病证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朱莹教授系湖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知名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善于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脾胃及相关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朱莹教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可归为中医吐酸、食管瘅、嘈杂等病证范畴。该病发病多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及劳倦内伤等有关,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参与损害食管黏膜[2],发病率及复发率高.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淑娥 《光明中医》2011,26(12):2560-256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加减旋复代赭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上以咳喘为主症者,严季澜教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郁热,胃气上逆,胃酸反流,侵蚀食管,上冲咽喉引发咳喘,临床多诊断为变异性咳喘等.以疏肝和胃、降逆制酸、宣肺平喘为治法,强调临床需辨证施治,整体合参,以提高临床治愈效果,有效减少了因食管外症为主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失治误治.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12.
姜锦  孙志广 《四川中医》2013,(12):146-148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就其发生机制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寒热,饮食积滞,导致脾胃虚弱,伴有肝郁气逆,引起脏腑失调,胃气上逆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慢性难治性消化科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严重者可发展为食管腺癌。研究认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和滑动疝等均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1]。目前,质子泵抑制药、制酸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等对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反流问题,且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2]。本文采用中药和胃益气降逆汤联合雷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应强调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临床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常见,运用疏肝健脾法,常用方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很多经方,历经千年的临床验证,目前仍然广泛用于脾胃系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现就应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体会介绍如下。1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酸、胆汁胰液、胃蛋白酶等胃、十二指  相似文献   

16.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促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毒副作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玉 《中医杂志》2005,46(2):93-94
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其症状特点,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吐酸"、"噎膈"等范畴.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肝胃相关.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滞、痰热互结、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和胃的生理特性,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宜和胃降逆,包括理气通降、化瘀通降、化湿降浊、消积导滞降胃、降气涤痰、泻火降逆等。并提出服药方法及调摄宜忌。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运用叶天士"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的基本理论,利用其脾胃分治和甘润养胃阴的学术观点,从脾胃、肝胆生理特点入手,总结了叶天士脾胃病理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与情志因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食管疾病,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临床上多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情绪变化关系非常密切。现将情志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