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油管钻复合桥塞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平压裂完井是生产页岩气的主要方法,大部分井都是用下桥塞和射孔的方法来完成压裂作
业,当压裂作业后,用连续油管带马达去钻磨桥塞。国内页岩气开采单井下复合桥塞和钻桥塞数量在20个左右,
对于施工作业方而言,提高钻塞作业效率是关键。通过对作业前准备和规划、钻磨设计、马达选择、液体的选择、钻
压、短起次数和速度、钻磨期间是否让井生产、地面返排设备、施工紧急情况及数据分析等情况的详细分析,结合国
内页岩气井的实际开发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最终得到了一套适合国内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钻磨桥塞的推荐做法。  相似文献   

2.
连续油管在钻塞施工作业中会遇到各种原因而导致效率低下,通过降低钻井液的摩擦阻力、采用低钻压高转速方式、科学制定桥塞钻进制度、合理选择磨鞋型号及使用震击器等方法可以提高连续油管钻塞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本文主要结合连续油管现场应用实际,阐述对提高连续油管钻磨效率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连续油管钻磨桥塞过程中经常由于工艺参数选择不合理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连续油管钻磨工艺特点、钻磨工具的工作特性以及井底磨屑在不同井段的运移规律,结合"上提扫屑和定点循环"的钻除桥塞模式,对施工工艺进行了调整,对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水平井连续油管钻磨桥塞的工艺方案:选用PDC镶齿5刀翼磨鞋,螺杆钻具选择"中扭矩、中转速"工作模式,排量不低于420 L/min,钻压控制在14.7~19.6 kN。该工艺在数十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优化调整前相比,单个桥塞的平均钻除时间缩短46.5 min,钻磨动力液消耗量减少49.4%,一趟钻具能够连续钻除12个复合桥塞。应用结果表明,连续油管钻磨桥塞工艺在压裂后可以迅速恢复井筒畅通,达到提速增效的目的,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连续油管开窗磨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连续油管过油管开窗侧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油管过油管开窗侧钻技术包括水泥塞开窗侧钻技术、水泥环内置造斜器开窗侧钻技术和过油管造斜器开窗侧钻技术。三种技术的主要差别在于开窗和出老井眼的导向方式上。水泥塞开窗侧钻通过在水泥塞上钻先导井眼实现;水泥环内置造斜器开窗侧钻通过造斜器导向,造斜器固定在水泥塞内;过油管造斜器开窗侧钻也是通过造斜器导向,但造斜器通过锚定器固定在套管上。目前,水泥塞开窗侧钻技术比较成熟,应用广泛,是三种技术中最可靠、经济的一种。通过引进部分关键部件,我国完全有能力研制连续油管钻井系统。建议组织联合研究,早日开展先导试验。  相似文献   

6.
用连续油管侧钻水平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来,连续油管钻磨桥塞技术发展迅速,作业井次逐年大幅上升,在页岩气、致密气、致密油和常规油气开发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钻屑返排困难,卡钻事故发生率高等生产和技术难题。文章基于川渝地区近3年钻塞作业情况,就影响钻塞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探索性的提出了提高钻塞效率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分析认为,影响钻塞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螺杆马达、磨鞋、工作液、桥塞、施工参数、井况、设备、现场操作和配套。建议提效措施:加强技术研究, 完善技术配套;加强施工作业操作优化;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工具的测试和维护,加强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管理;加强作业标准及规范执行力度;加强现场作业队伍配合、沟通与衔接;加强安全、质量风险识别与防护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涪陵页岩气储层钻塞效率低、事故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理论研究以及现场数据分析,开展了连续油管泡沫钻塞技术研究。通过优选起泡剂与稳泡剂,最终确定泡沫钻塞液的配方为1.2%起泡剂JY+0.15%稳泡剂HPAM,并对钻塞工艺的磨鞋与螺杆马达等关键工具以及排量、钻压、上提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技术在8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传统方法相比,钻塞时效提高79.8%,事故率降低51.5%。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页岩气钻进效率,降低事故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文全 《石油机械》2004,32(12):44-45
为拓宽连续油管作业车的服务领域 ,充分利用连续油管作用技术 ,开发了连续油管带螺杆钻具技术 ,包括连续油管带螺杆钻具水井带压冲洗井底、水平井水平段冲砂、钻水泥塞、钻 6 2mm和 78mm管内砂桥、水垢或灰环、高含蜡和高凝油油井解堵等技术。给出了连续油管带螺杆钻具井底钻具组合 ,并结合实例应用说明了该技术的作业工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朱丽华  陈新  黄焰 《钻采工艺》2002,25(3):19-21,23
连续油管钻井(CTD)技术是90年代以来国外大力研究和发展的热门钻井技术之一,适于小井眼直井钻井、定向并钻井、水平井钻井及过油管钻井等多个领域,利用连续油管进行过油管开窗侧钻水平井,能显著节约钻井成本,是一种可靠、安全、经济的对现存老井眼进行侧钻的有效方法,文中全面地介绍了国外连续油管侧钻水平井所用设备、侧钻工艺及实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连续油管钻磨复合桥塞存在成本高、易卡钻等问题,结合长庆致密油藏地层压力低的特点,提出了水平井中采用油管输送工具钻磨复合桥塞。改进了一种平底磨鞋;兼顾转速和扭矩优选了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螺杆;按实现功能和尽量简化的原则组配形成了国产化的钻磨工具组合;依据环空止动返速模型设计了最小施工排量;以偏心环空压耗计算为重点得到最大施工泵压;针对水平井难以精确计算钻压的问题,提出了按螺杆最大许用钻压控制悬重同时限制泵压压降的钻压施加方法。该技术在长庆油田进行了8 口井的现场试验,一趟钻最多钻除复合桥塞13 个,单个桥塞平均钻磨时间小于120 min,单个桥塞最快钻磨时间40 min,性价比不低于连续油管作业。  相似文献   

12.
连续油管作业用小螺杆钻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续油管作业的技术特点和对小螺杆钻具的功能需求,在现有螺杆钻具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吸收部分国外产品的优点,设计开发了直径为60~80mm的小螺杆钻具。对小螺杆钻具的马达、万向轴、传动轴等主要的总成结构进行了改进,制造出小螺杆钻具的样机,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输入流量为8L/s时,随着工作压降增加,输出扭矩基本呈线性增加,转速略有下降;在达到设计满载压降3.2MPa时,工作扭矩达到700N.m,输出转速219r/min,总效率达到44%,样机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连续油管可展开侧钻系统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有限的井筒条件下在套管上磨铣窗口.造斜器可以在不压井条件下展开,而不需要移动完井设备,因此省去修井机和加重压井液.该侧钻系统可以在电力线或者连续油管上展开,因此更适合于有限的井筒路径,且可以在井下开窗.本文全面论述了采用连续油管和电力线提升方式实现套管开窗的新的造斜系统.同时列举了在使用连续油管进行造斜器定位和使用连续油管修井电动机进行开窗磨铣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实例,在实例中对一般工序和工具选择标准进行了说明.两个实例表明:利用连续油管铣鞋和电动机进行套管开窗可以节省钻机费用;利用不压井修井方法进行造斜器定位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多级增产作业中,通常用井下桥塞井隔离,这些桥塞可使完井更及时,但也必须及时取出。文中对如何连续油管磨铣这些桥塞进行了3个实例证明,利用连续油管可成功地磨铣多级强化处理作作业中的桥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实例都提供了简单的井史,介绍了用于满足井下、地面要求的装置和作业所采取的步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复合连续油管的发展状况以及研发背景、复合连续管的设计、结构和执行标准。重点介绍了复合连续管进行的多次现场应用试验,包括用于干预管柱、智能钻井和作为井下永久设施的使用。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结果。最后对复合连续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连续油管的表面性能及对疲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油管(CT)的制造过程使其内、外表面产生了不同的表面形态。由于疲劳是一种表面现象,因此导致两个表面具有不同的疲劳特性。 表面形态 CT样品的疲劳试验所产生的破坏位置通常违背常规的工程直觉。在通常情况下,裂纹应在应力和应变最大处产生。对于弯曲状态的管材来说,这个位置应在其受拉伸一侧的外表面。然而CT管的大多数疲劳裂纹却产生在受压缩侧的内表面。人们使用塑性理论来  相似文献   

17.
连续油管经过30多年的不断研究、改进、发展,在国外石油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内主要对连续油管在采油工艺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几种已广泛使用的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效果和其特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结合河南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连续油管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连续油管作业机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定  符达良 《石油机械》1994,22(9):47-49
连续油管作业机的应用及发展方向冯定,符达良(江汉石油学院)自60年代初第一台连续油管作业机样机问世以来,连续油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初期阶段,其用途仅限于冲洗砂堵和修井作业[1]。随后因液压修井机在各油田的推广应用,一度使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发展停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