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1例,患者伤后至内固定时间为4-13 d。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治疗中除1例伴有骶髂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出血量约300 mL,其余患者平均出血量18 mL。内固定中共置入螺钉42枚,髋臼前柱骨折螺钉24枚,后柱螺钉18枚,所有螺钉均一次性准确置入。平均内固定时间59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39 s。31例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摄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 评分系统: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提示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坚强内固定,且治疗中创伤小,内固定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 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 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移位性髋臼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目标在于髋臼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髋臼骨折如何选择复位、内固定方法及内固定器材取决于诸多因素,如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医师经验、医疗机构的设备等。由于影响最终功能结果的因素众多,髋臼骨折的治疗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一个难题。文章就髓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为髋臼骨折的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87-1488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牵引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位满意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复位满意率,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严重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后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与分析。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7例,横形加后壁骨折9例,双柱骨折3例,T形骨折2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2l例患者平均随访21.5个月。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结果,本组优8例(38.1%),良10例(47.6%),可3例(14.3%),优良率为85.7%。其中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骨性关节炎,1例出现深部感染,无内固定物折断。结论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尤其是前后联合人路可提高严重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峰 《临床医学》2021,41(11):60-61
目的 比较后侧入路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46例与微创组47例,传统组使用传统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创组使用后侧入路微创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创伤、畸形、肿瘤、退行性变等各种各种腰骶部疾患的治疗,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可以让术者在可视化三维解剖信息的实时引导下进行置钉,使得置钉过程更准确安全。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技术在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从2008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203例,在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引导下行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复查X射线和腰椎三维CT,以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共置入腰骶椎椎弓根螺钉1 088枚,其中1 068枚螺钉位置为Ⅰ级,置钉准确率达98.2%。1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技术能为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三维立体的解剖信息,制定最优置钉计划,使置钉更加精确安全,从而提高整体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骨折复位不良,螺钉误入髋臼是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如何准确复位和精确的确定钢板、螺钉最适合的位置,控制进钉的方向是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难点和研究热点[1-3]。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已经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中定位中展现了重要作用,受此启发,作者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内植人物精准化数字建模、全数字环境模拟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导术中骨折复位、钢板塑形、钢板、螺钉的精准安放,并于术后对骨折复位三维重建再评价,探索了数字化技术在辅助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盆和髋臼骨折诊断难度大,漏诊率高,临床上迅速和精确地诊断骨盆和髋臼骨折十分必要。且传统的骨盆和髋臼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常常并发神经血管损伤,正确地定位和置入内固定器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目的:旨在探究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中的研究新进展,以促进其临床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1996年9月至2013年10月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三维重建,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或“3D,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pelvic fracture,acetabular fract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1篇。结果与结论:三维重建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再现等可获得高质量、任意角度的图像,各种后处理技术优势互补,可减少骨盆和髋臼骨折漏诊率和误诊率。且三维重建技术可用于设计外科治疗入路,指导外科医师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模拟治疗流程,减少因内固定器错位而引起的并发症,降低治疗的风险,三维重建还用于治疗后随访复查,观察骨折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CT、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的综合性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称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2004年4月-2005年6月,我院行计算机辅助下脊柱内固定术50例,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髋臼骨折系高能量损伤,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性。以往对复杂的髋臼损伤多主张牵引保守治疗,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复杂型髋臼骨折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髋臼解剖形态特异、位置深,治疗难度较大,不适当的手术入路可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22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就髋臼横行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资料来源:由调查员进行检索.中文资料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资料检索时间为1980/2009.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acetabular/acetabulum,fracture,plate/plates,screw/screws,cable".中文检索词为"髋臼,骨折,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张力带".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髋臼横行骨折手术时机、内固定方法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和病例报道.排除重复及内容、数据不完整的文章.结局评价指标:纳入35篇文献,其中综述3篇,基础研究8篇,临床研究24篇.结果: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横行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目标在于髋臼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重建钢板具有强度大、韧性好、固定牢固、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内固定材料.但是,近几年国内外不少学者采用锁定钢板、可吸收螺钉、记忆合金骑缝钉、髋臼记忆内固定系统等内固定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髋臼横行骨折的内固定材料类型较多,目前公认的内固定材料是重建钢板,在实际的手术操作当中,可以灵活的结合使用螺钉,达到更加有效的固定.  相似文献   

13.
郝廷  余斌  郝增涛  冯卫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292-2295
背景:有研究表明股骨远端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设计参数多为参照西方人种数据,且其产品规格有限。目的:对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手术相关解剖CT数据进行数字化测量。方法: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膝关节疾患的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15例,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立体图形中测量股骨远端宽;股骨外侧髁前后径;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股骨外侧髁干角;自股骨大转子下缘5cm至外上髁每隔5cm划分为1段,共分为5段,分别测量每段中部股骨内外侧皮质及髓腔横径。结果与结论: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固定后,股骨远端左右侧宽分别为(84.80±1.27)mm和(84.60±1.40)mm;股骨外侧髁前后径分别为(67.36±1.41)mm和(66.27±1.42)mm;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分别为(42.53±3.42)mm和(42.98±1.25)mm;股骨外侧髁干角分别为(7.58±0.69)°和(7.66±0.79)°,左右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修复下肢骨折尤其是下肢复杂型骨折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其优势就在于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不破坏骨质的营养供应血管。但目前对于修复胫骨远端骨折采用何种方法仍没有统一标准。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0例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其中35例接受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25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通过对软组织进行评分来确定明确的手术时间,术中注意对骨折处软组织的保护并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内固定。内固定后指导患者积极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随访,定期进行X射线复查。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恢复等指标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在治疗 A 型骨折的愈合时间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组没有明显差异,B、C型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后者。提示应用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骨折,尤其是胫骨远端复杂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胸椎与相应节段的肋骨相连构成胸廓,椎体部位深在,邻近组织结构复杂,所以胸椎椎体的充分暴露显得较为困难。通常多采用切除相应肋骨,经胸腔到达病灶,创伤较大,常有胸痛、局部皮肤麻木等并发症。为此能否通过肋间隙入路不切除肋骨而达到同样的目的成为新的临床命题。目的:探讨经肋间隙入路自体髂骨植骨与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明确诊断为胸椎结核的30例患者,常规给予抗结核治疗两至三周后,采用经肋间隙入路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后随访6-2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缓解程度、Cobb角改变、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进。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切口长度(12.4±1.8) cm,切口纵向撑开宽度(10.0±3.2) cm;开胸时间(16.0±2.5) min,关胸时间(12.0±1.5) min;术中出血量(430.0±87.4) mL。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平均27°,术后平均8°,平均矫正19°。术后一至两周背部疼痛基本缓解。28例患者痊愈,2例好转;术后随访复查 X 射线片显示自体髂骨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为四至五个月。提示经肋间隙入路自体髂骨植骨与钢板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一种有效、安全有效的方法,经肋间隙入路的显露范围能满足结核病灶彻底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置入内固定的操作要求,且可保全胸廓完整性及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微创技术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新的微创方法被运用到脊柱骨折治疗中,对旧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提出了挑战。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方式(利用 Quadrant 通道内固定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接受内固定修复治疗的9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开放内固定组、Quadrant 通道内固定组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与结论:Quadrant通道内固定组、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后路开放内固定组(P 〈0.05)。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3组伤椎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矢状位指数与内固定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微创组内固定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常规开放内固定组(P〈0.05)。提示与传统的开放内固定相比,微创(经皮Sextant内固定及利用Quadrant通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取得与之相当的影像学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微创方法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实施方法 及相应规范.方法 绘制重建钢板及螺钉Solidworks零件文件,制备标准件库.将1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三维切割的方式按照AO分类进行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虚拟复位后预设重建钢板的植入位置,进行长度及角度的三维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在Solidworks中预弯重建钢板并输出至Mimics,通过位移的方式将重建钢板植入至预设位置,测量钉孔至对侧骨面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螺钉,完成虚拟髋臼骨折内固定植入.结果 (1)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2)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的虚拟重建钢板及螺钉的内固定植入,全部重建钢板与骨面敷贴良好,所有螺钉均植入至对侧骨面.结论 多平面三维测量是实施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脊柱后路手术是胸腰段椎体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后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大范围椎旁肌的剥离和牵拉,容易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稳定性。 方法:对6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2例,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1例,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系统治疗19例。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切口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比3种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内固定后引流量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优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P〈0.05)。3组内固定后3 d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1周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3,6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明显低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3组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提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GSS内固定系统与AF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效果相近,但GSS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具有省时、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和复位良好的优点,结合椎旁肌入路,是目前修复胸腰段脊柱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按照骨折治疗的 AO 原则,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趋势是尽早切开关节囊,清除血肿,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不必缝合关节囊,可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的安放位置是维持稳定构型的关键,但置钉准确性受个体差异,置钉定位影像设备二维性及术者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临床上急需一种实用性强花费较小且易于推广使用的辅助置钉方法。目的:构建骨颈骨折中空加压螺钉立体模型,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精确建立导航模板并验证。方法:18例志愿者知情同意后,连续螺旋CT进行双侧股骨上端加密扫描。将Dicom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导入Imageware12.1软件,数字化设计最佳穿刺通道,三维重建股骨颈螺钉三维立体模型。提取解剖学形态,建立反向模板,3D生物打印实物模板,进行手术模拟验证。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股骨颈三维模型及空心钉内固定模型,设计出了数字通道及螺钉最佳穿刺途径,制作出导航模板。模拟手术中置钉位置全部在最佳钉位。生成的三维模型与导航模板体外贴附良好,成功穿刺后断层证明穿刺通道位置较准确。提示成功构建了数字仿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三维模型,逆向工程及3D生物打印导航模板技术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精确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穿针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和石膏管型外固定均被应用于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但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尚未明确。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修复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6例新鲜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组(简称螺钉组)20例,石膏外固定组(简称石膏组)16例。螺钉组根据治疗前制定的个体化置钉参数,经皮自舟骨结节钻入0.8 mm导针,C臂透视导针方向,满意后经皮拧入合适Herbert螺钉。石膏组腕关节桡偏掌屈位石膏管型固定3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不愈合率、恢复工作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4个月。螺钉组20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石膏组13例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3例骨不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恢复工作时间螺钉组平均7.6周,石膏组16.8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螺钉组为96.4°-114.4°,平均104.4°;石膏组66.4°-104.2°,平均94.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置钉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