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承认,他曾在从事健美活动时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过实验型类固醇药物。这位从奥地利乡村走出,7次获得“健美先生”的明星运动员,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说:“我们那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服药),但我强烈建议人们不要服用这种药物。”这位明星州长称,他将寻求禁止运动员服用类固醇药物的禁令,但这一禁令不包括食品增补剂。作为过来人,“终结者”施瓦辛格的建议是很中肯的。某些为取得成绩不惜铤而走险的健美运动员,应该对此引起重视。要知道施瓦辛格所处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人们对合…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使用类固醇被认为只是少数水平不高的职业运动员的背叛行为,而今,这一行为在美国职业棒球界竟肆意猖獗。最近,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专业体育杂志《体育画报》对职业棒球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有关官员作了三个月的调查,几十名被采访者揭开了药物黑幕的一角。 类固醇打造球星在亚特兰大勇敢者队打了15年球的著名棒球球员卡米尼蒂去年退役后披露,他赢得1996年全国最有价值球星的称号完全是靠他服用从墨西哥蒂华纳购买的类固醇,他早在1996年初肩膀受伤后,身体状况就开始下降,是类固醇明显地促进了他的成绩,让他在后来的5个赛…  相似文献   

3.
去年七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二十七岁的举重运动员因体重下降,全身无力,入院进行检查治疗。经诊断,这位体魄健壮的运动员竟得了肝癌。他连续服用了四年类固醇,这是他得了绝症的根本原因。三个月后,因医治无效,他死在医院,成为美国第一个因长期服用类固醇患癌致死的运动员。服用类同醇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并可增加肌肉力量。但滥用类固醇则对人体有害,因此奥委会和世界其他主要体育组织都禁止运动员服用类固醇。在一九八三年举办的泛美运动会上,八名举重运动员因被发现服用类同醇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美国芝加哥运动员米其尔为此被没收夺得的三枚金牌。尽管如此,许多运动员,特别是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了增加肌肉的力量,还是非法大量服用  相似文献   

4.
汉城时间:早晨六点。电话铃一响,我就知道这总没好事。果真如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正式检查,本·约翰逊服用类固醇!我真正感到吃惊的事不是一位世界级运动员被检服用药物,而是长期以来不得其解的事——许多老熟人突然间肌肉大增,声音变粗,头发脱落,行为冲动。不,更悲伤的是,我始终不得其解,做为一个奥林匹克选手竟干出如此勾当。1988年奥运会,靠使用药用来提高比赛成绩的事大耸人听闻了。我猜想约翰逊服用了这种有时似乎过关以后很久才提出警告的类固醇,给他的短跑生涯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致命打击。可耻的是首先服用者认为使用药物很有必要。更可叹的是,那些蓄意谋划服用或注射药物的罪魁祸首依然故我,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5.
洛杉矶奥运会前,美国新闻界透露,在美国田径尖子运动员中,有半数以上的人服用兴奋剂,这个估计对某些项目还可能是保守的。例如,在投掷项目中,据估计会超过50%。美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安德森在1980年刷新她自己保持的美国纪最后,她的队友麦克米兰就控告安德森服用了类固醇。洛杉矶奥运会前,头号女子铅球选手格里芬写信给美国田径协会,说明她在洛杉矶奥运会后便要退出田坛,原因是她已跟不上美国和东欧国家的运动员服用类固醇的步伐。她愤怒地指出:“我不想以放弃我的女性特征和损害自己的健康来换取成绩。也许,如果我们不服用类固醇就无法与东欧运动员比。但是,我们是女人,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健康,不要因为服用类固醇使我们生下的孩子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晓培 《健与美》2023,(11):38-39
<正>在健身界,追求理想的体形和力量是一种信仰,但有些人却选择了危险的“捷径”。类固醇药物的诱惑伴随着短暂的表面收益,但它们也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本文将揭示类固醇的黑暗面,呼吁健身人士珍爱生命,坚决远离这一危险的健康杀手。在体育运动中,使用提高成绩的药物是非法的。使用违禁药物,使得一些著名运动员受到处罚,从而失去优胜者的光环。2007年,美国短跑名将马里昂·琼斯因承认使用了合成代谢类固醇而被剥夺了在2000年奥运会上获得的五枚奖牌。围绕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巴里-邦兹使用类固醇的丑闻在21世纪初持续了数年,结果导致他被判了作伪证罪。  相似文献   

7.
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一些国家的运动员因为服用了禁药类固醇,所以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好成绩一律被宣布无效,一时间,服用类固醇成为汉城奥运会上的丑闻。在16天的比赛中,竟有10名运动员服用类固醇。运动员相信类固醇有神奇的功效,起原于19世纪。当时,欧洲的一位生理学家在鸡睾丸中提取一种精炼物,将其注射到自己体內,然后就大吹特吹其成效,声称在注射后精力和性能力大为增强。类固醇的神奇功效即原于这桩轶事。后来证实这位生理学家所注射的就是睾酯酮的男性荷尔蒙。 50年代,类固醇经由健身运动进入体育界,由于健身者外观的明显改变,尤其是女性,肌肉  相似文献   

8.
当看见布鲁查加从舒马赫身还将球推入远角的那一瞬间,马拉多纳如释重负,他甚至觉得有些身体发软,“我们可以夺得冠军了”这一天他等了8年。自1978年被梅诺蒂在世界杯之前划出国家队名单之后,他每时每刻都梦想着这一天,虽然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只有在足球场上,他的价值才会被人们认同,他才是马拉多纳,但他生活的最大目标始终是足球,哪怕是到了1994年,他已经年龄不小了,依然还是迷恋着足球。为此马拉多纳不惜服用药物来延长自己的足球生命,一次次宣布退役又一次次复出,如果人们不是看到他的出发点是由衷地热爱足球,谁也不会原谅和…  相似文献   

9.
《纽约时报》特派记者8月3日自多伦多报道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已经研究出一种药物测试方法,它可用来查出使用过违禁药物的运动员。因此,即使运动员在奥运会的测试中未查出阳性,也能取消其资格。新研究出的这种分析方法,只适用于男性,能测量出由于服用组成代谢类固醇或合成睾丸酮(男性荷尔蒙)而影响体内生长的某些物质的水平。尽管运动员为了不被查出很早停止服用药物,这种方法也能提供以前服用过药物的证据。这一技术——体内内生类固醇测量法  相似文献   

10.
亚运巡礼     
亚运会兴奋剂检测中心自上世纪末法国人首先在自行车比赛中使用兴奋剂,造成暴死赛场的事件后,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的问题。但事与愿违,多年来,国际体育组织的权威机构尽管一再声明在体育比赛中严禁服用兴奋剂,对服用者的处罚也越来越加严厉,服用者还是大有人在,而且逃避检查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和越隐蔽了。在汉城奥运会上,随机抽取的样本中竟有1000多个呈阳性,其中70%的运动员服用的是合成类固醇药物。国际奥委会医学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使各国体育界为之震惊与烦恼的严重问题——兴奋剂。此类丑闻不时见诸报端。曾于1989年11月世界杯速滑赛上夺得过好名次的朝鲜女子速滑选手芬松,最近因服用兴奋剂案发,而被国际冰雪联合会处以停赛15个月的惩罚。这件事便为一例。运动员服用药物以获取好名次的最大丑闻莫过于加拿大著名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由于服用类固醇,他的100米冠军资格及所创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计算机科学、生物力学主席吉德昂·艾里尔博士。当前,在委内瑞拉举行的泛美运动会上,对运动员施行的新的药物检测方法使美国运动员丑态百出,并受到舆论界的猛烈抨击和遣责。艾里尔博士不得不将美国多年来对合成代谢类固醇的研究和美国过去和现在运动员服用药物的现状等问题公布于众。……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广泛地使用药物已经用深奥的身体、政治和伦理的东西创造了“体育运动中的化学工艺比赛”。在最近一次运动医学委员会会议上,我向一个队医挑战,要他确切地说明有多少运动员在服用合成代  相似文献   

13.
几种新的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以下简称NSAIDS)正广泛的用于运动外伤,但是极少描述它们的来龙去脉,近来其临床药理学和作用机制方面的新进展,有助于医生们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使用中应特别考虑到外伤的性质、病人所基于的紊乱和药物的特殊毒性,当运用适当时,这种新的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的顺应性、毒性和安全性方面明显地优于阿斯匹林. 本文将概述非类固醇类药剂的最新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运动外伤中有效的证据.另外,我们将介绍几条应用药物的特别注意事项和一些实用指导. 为清楚和方便起见,本文中NSAIDS只代表较新的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不包括阿斯匹林。严格地说:阿斯匹林是一种NSAID,但区别于一般的药名对新药有好处,尤其是当它们与阿斯匹林和其他水杨酸类比较时.  相似文献   

14.
合成类固醇药物是兴奋剂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同雄性激素相似的作用,能使肌肉发达、增强耐力、增加肌肉的爆发力。这些作用的确让一些青少年运动员抵制不住它的诱惑而有意进行尝试,进而长期服用。致使某些运动员迷信药物、投机取巧,放弃艰苦的训练,希望依靠药物来取得竞争中的优势。但是使用合成类固醇药物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有损于身体的健  相似文献   

15.
苏联举坛大力士列昂尼德·塔拉年科1956年6月13日生。是位大器晚成的人物。他少年时期虽也酷爱举重运动,但显得“笨手笨脚”,加之未得良师指点,成绩总是低人一等。直到被著名农机发明家兼举重教练洛格维诺维奇慧眼识中,他才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那时他已19岁。塔拉年科20岁进入国家队。没想到国家队的某些领导急于求成,不择手段,要他服用类固醇。遭到洛格维诺维奇教练的坚决抵制。他义正辞严地指出:列昂尼德的天才要靠刻苦训练去挖掘,走斜门歪道  相似文献   

16.
R·C·康拉迪是一名著名的医师,他告诫广大鸽友的是:从目前来说,虽说给鸽子定量服用药液的做法经证实还是最有效的做法,但更重要的工作是在治疗后检验其有效性。千万别以为用了抗毛滴虫的药物,自家的鸽子就不可能有虫。  相似文献   

17.
兴奋剂不一定让人“兴奋”查禁兴奋剂要依照国际奥委会(IOC)制定的纲要和检查方法执行。它规定的违禁药物有300多种,通常被分为6类:刺激性:一般在爆发力项目中使用,如短跑、跨栏等。此类药物通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强人的体力与灵敏度。其副作用会导致过度兴奋,可能造成脑溢血及心脏病发作。如苯丙胺、可卡因和咖啡因等。阻断剂:降低心率,使脉搏更为平稳,起镇静作用,多用在射击、射箭、滑冰项目中。田径运动员不慎服用,将产生虚弱、脱水现象而降低成绩。利尿剂:一般在拳击、体操等限制体重的项目中使用。此类药物能稀释尿液,“清洗”血液中微量违禁物,及临时减轻体重。麻醉品及镇痛剂:能产生痛快感及心理亢奋,降低痛感,使运动员感觉不到受伤情况而继续参赛,可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这类药物常会成瘾。合成蛋白类固醇:一般在投掷、举重、健美等项目中使用。此类药物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和肌肉力量,但会严重干扰运动员的自然激素平衡。缩氨酸荷尔蒙激素:使用类固醇的运动员均可用此类药,这是胎盘产生的一种天然合成代谢物。青春期前服用可导致变态生长,青春期后服用可引起糖尿病、颌骨隆起、手脚耳鼻过大。  相似文献   

18.
武汉体育学院副研究员贝恩渤表示,当前反兴奋剂工作主要有三大困惑。1.目前在和一般药物如何界定方面非常令人困惑。比如,很多药物也是出于非治疗目的,也是非正常剂量摄入体内,为什么不属于服用兴奋剂?而误服那些出于治疗目的但含有某些兴奋剂成分的药物,且这种成分对当事者参加的比赛并无实质性帮助,按理不应作兴奋剂违禁处理。对1998年环法自行车赛发现大规模服用兴奋剂事件后,萨马兰奇曾说:“应该大量缩减违禁药物的名单,那些不损害运动员身体的药物不能算作禁药。”2.兴奋剂检测技术如何与现代高科技药物发展同步是第二大困。在兴奋剂检…  相似文献   

19.
假若本·约翰逊是个女人,那么他至今仍可以金牌在握。本·约翰逊事件之后,加拿大司法部门在多伦多就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类似“尿检”这样的检测手段,无法解释那些女运动员是怎样戏剧性地被“豁免”了。事实上,多年来许多女运动员使用类固醇等违禁药物,但是比起男运动员她们要有效得多地混过了尿检关。成功的秘诀在于她们有一个可以藏放“干净”尿液的“地方”,而这一“地方”男人没有。简言之,比赛前一些女运动员把装有“干净”尿液的小胶囊放入阴道,就像塞入一个棉塞。尽管比赛的尿检非常严格,但按照程序她们仍可在单独排尿时将胶囊取出,于是,安然无恙,金牌照拿。曾有人试图根除这种服用兴奋剂骗取金牌  相似文献   

20.
有些人一直认为足球中的服用违禁药问题是一个新现象,实际上由来已久,只不过未被披露罢了。世界上记录在案的第一起兴奋剂问题出现在1920年。赖斯利·卡耐顿在自传中回忆道:在担任阿森纳俱乐部的总经理时,他遇到了一个碰巧是医生的球迷。这个球迷劝说卡耐顿给队员服用一些药丸。在优胜者杯半决赛前,队员们服用了这些药丸,没想到比赛延期了。半决赛重新打响前,卡耐顿努力说服队员们多服用一些药丸,但是,队员们拒绝了。他们说服用了这些药丸后,嗓子特别渴,而且半决赛延期后,他们非常亢奋,觉得体内有很多能量不能释放。 1939年,沃尔夫汉姆顿队的球员们为一种叫“猴腺”的药丸争论不休。当时,沃队的著名人物弗兰克·布克利毫不犹豫地给了队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