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微生态制剂在药品领域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较好,几乎无不良反应. 1.1微生态制剂与肠道疾病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腹泻患者,单纯使用肠道抗生素常常无效,部分病例还会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对多种肠道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旅游性腹泻、过敏性肠道综合症等.采用微生态制剂防治肠道疾病,国内外已有很多具体报道,下面以国内的丽珠肠乐和培菲康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以及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庆红  张琳 《河北医药》2009,31(23):3279-3279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治疗过程中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致使小儿在患病时和治疗中容易继发腹泻,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已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不少文献都报导了微生态制剂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小儿急、慢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本文通过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以及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本研究着重从我院儿科门诊多见病出发综述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因肺炎住院儿童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相关特征,评估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市儿童医院2012年度因肺炎住院儿童的用药医嘱记录为研究对象,描述性统计药物人群暴露量以及抗菌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率与治疗开始时间,比较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肠道微生态制剂合用及未合用的住院时间、止泻药治疗比例与时间等。结果 2 974人次用药医嘱纳入分析,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者2 948人次(99.1%)、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1 252人次(42.1%)、合并抗菌药物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1 246人次(41.9%)。肠道微生态制剂起始治疗时间中位数为住院的第2天、众数为第1天。合并抗感染及菌群调节治疗者中,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前抗菌治疗时间中位数为3 d,众数为1 d。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抗菌治疗中位数为5 d,众数为4 d;肠道微生态制剂菌群调节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众数均为4 d。肺炎住院儿童中使用止泻药者626人次(21.0%),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抗菌治疗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儿童分别有585人次(47.0%)、34人次(2.0%)接受止泻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接受止泻治疗时间中位数为4 d,众数为3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2 d、6 d;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接受止泻治疗时间中位数为3 d,众数为1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1 d、6 d,两组接受止泻治疗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抗菌治疗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众数为6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 d、9 d;未合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众数均为7 d,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 d、9 d,两组住院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因肺炎住院儿童首次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主要在入院第2天,以预?  相似文献   

6.
徐前 《天津药学》2012,(4):65-69
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由于近年来采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破坏了小儿正常肠道功能菌群的平衡,打破了各个菌群间的正常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产生了许多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目前临床上常利用微生态制剂来重建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调节肌体免疫功能,以纠正腹泻症状。本文从介绍小儿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出发,阐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生机制及病原学,以及微生态制剂在AAD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等知识。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泉海 《中国药房》1997,8(5):232-233
微生态制剂亦名微生态调整剂或肠道菌群失调矫正剂。目前。各种微生态制剂纷纷上市,主要包括双峻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和地衣芽胞杆菌等。原来只局限于保健品范围,现世济身于药品而闯入医院,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如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每粒035克喷活菌3o.5{乙),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所致多种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整肠生是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每粒025克(含2.5{乙活菌数),具有调整肠道菌群,桔抗致病菌的致病作用,为急慢性肠炎及急慢性腹泻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和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近年,由于微生态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微生态制剂。它可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活菌)、益生元(不为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及合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三类。它适用于腹泻(包括儿童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旅行者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便秘、肝硬化、过敏及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微生态制剂相对比较安全;但免疫力低下及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活菌制剂以免发生机会感染。使用这类制剂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用〈40℃温开水送服;②活菌制剂避免与铋剂、鞣酸、活性炭、酊剂及某些抗生素同服;③低温避光贮存。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微生态制剂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如临床治疗范围、与抗生素合用、如何正确使用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及结论: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治疗急慢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辅助治疗等疗效肯定,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动力障碍性疾病,微生态制剂是否可作为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种选择还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并开展成本分析,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多维度开展综合评价。结果有效性: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性疾病同时加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预防儿童AAD,缩短平均腹泻持续时间,减少患儿日均腹泻次数。安全性:微生态制剂整体在预防儿童AAD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对于具有严重潜在健康问题的患儿仍应谨慎使用。经济性:国内儿童微生态制剂的成本负担较轻,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节约成本。结论微生态制剂对儿童AAD的预防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得到大量循证医学证实,经济性方面还需更多数据支撑。但因目前国内微生态制剂品种多且各有优缺点,未来仍需开展多项基于中国儿科人群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为儿童AAD的防治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董沛晶 《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59-61,I0001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对婴幼儿保健具有很大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肝硬化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庆  王惠吉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977-980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患者的一些并发症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现综述近年来新出现的3类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着重讨论了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衡而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腹泻、肝性脑病、腹水并发腹膜炎、内毒素血症等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酸菌片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小儿肺炎1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微生态治疗组60例观察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天微生态治疗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率23.33%,常规治疗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率6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0.52%,微生态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结论小儿肺炎由于病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疾病发生时消化道负担加剧,容易发生腹泻;肺炎时大量的气道分泌物及有害物质随患儿吞咽进入肠道,对肠道造成刺激;肺炎时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对儿童脆弱的肠道菌群造成严重损伤,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乳酸菌片在小儿肺炎中进行微生态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避免继发腹泻发生,促进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恢复,并且可以促进继发腹泻康复。  相似文献   

14.
人体内有许多致病因素会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导致其失调,出现诸如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对患者单独使用肠道抗生素常常无效。相反,部分病例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病情加重。抗生素治疗产生的耐药性及其机体内环境微生物失衡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促使医学界人士从对微生物的致病作用转而向生物的生理作用的研究。目前,微生态制剂用于防治疾病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被患者所接受。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促菌生的问世以来,各种活菌制剂相继开发、生产。微生态制剂在防治微生态失衡所产生的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为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赵贇 《上海医药》2010,31(5):227-228
对于腹泻患者,临床上经常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腹泻患者属于中度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不需使用抗生素。腹泻抗生素使用指征仅包括:痢疾、霍乱、老人和婴儿的沙门菌肠炎、其他的重症细菌性腹泻以及一些例如艾滋病、肝硬化等原有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目前逐渐兴起的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与致病菌竞争肠道内膜定植点;代谢产物有机酸酸化肠道;刺激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增生、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增加IgA等途径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而改善患者腹泻症状。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几种不同类型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许慧清  童树洪 《中国药业》2010,19(23):87-88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就目前常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治疗范围、服用方法、贮存与保管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生态制剂可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在防治炎症性肠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等疾病中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刺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微生态制剂除了用于感染性腹泻外,还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肝脏、耳鼻喉科等疾病。结论 开发微生态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方法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各种胃肠道疾病 ,其作用机制可用微生态平衡理论、生理屏障理论、生物夺氧理论来解释。结果 :微生态制剂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益生菌为活菌制剂 ,二类益生菌为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三类是共益生或合生剂。结论 :目前在儿科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对各类肠炎及腹泻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司继月  孙敏 《中国药房》2014,(38):3624-362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中的应用。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就微生态制剂用于AA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AAD日益受到关注,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近年来,临床上常应用微生态制剂来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纠正腹泻症状,改善预后。结论:临床应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人体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环境,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对肠道解剖、生理作用调解,肠黏膜组织内免疫功能的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肠腔内微生物成分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若细菌比例失调将引起疾病,如腹泻、肠道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目前临床上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促使肠道健康菌丛的恢复和生长是治疗的关键步骤。美常安(含有肠球菌、枯草杆菌活菌制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上调节肠道菌丛的有效制剂,可改善肠道细菌的寄生。作者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使用了美常安胶囊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腹泻,发现美常安可以有效地治疗腹泻的发生,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