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蒋红辉  张新明 《矿冶工程》2003,23(4):78-80,83
采用ODF分析法(晶体取向分布函数法)及SEM—EBSD(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和分析了不同冷轧润滑剂下高纯铝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和发展,结果表明,采用机油和煤油作润滑剂冷轧高纯铝箔时,退火后再结晶织构都是由很强的Cube织构以及弱的R织构组成,但煤油润滑比机油润滑冷轧样品退火后获得强得多的立方织构。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冷轧形变织构及显微组织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煤油润滑时样品中产生了大量的不均匀变形组织——剪切带,带中存在大量的立方取向结构,它们提供了形核条件,强化了再结晶立方织构;而机油润滑时冷轧样品变形比较均匀,很难观察到剪切带组织,也很难发现有立方取向结构,说明形变轧制织构和剪切带中的立方取向结构直接影响并控制着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根据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改进而得到的连续等通道转角挤压(Continue-ECAP以下简称CECAP)工艺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板带的连续强制剪切变形,卷取式连续等通道转角挤压和连续剪切变形加工等工艺。分析了连续ECAP对1100纯铝的显微组织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3003铝合金具有适中的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及优异的焊接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食品包装铝箔、散热器等产品。然而,3003铝合金在铸轧工艺过程中,存在制耳率不理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公司生产的3003铝合金冷轧1.0 mm板带材为研究对象,并结合EBSD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3003铝合金冷轧板材冲制过程中制耳率与退火温度及织构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得出影响制耳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003铸轧产品冷轧退火后铝合金板材中的织构主要由Copper、Brass、S、Goss等形变织构和Cube、CubeND、P、R、黄铜R等再结晶织构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形变织构向再结晶织构的转变倾向增大,且显著伴随S型织构及R型织构的减少,Cube型及CubeND型织构的逐渐增加,当形变织构与再结晶织构比值介于0.67-0.73范围内时,冲压效果明显改善,制耳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等通道转角挤压纯铝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挤压纯铝的组织结构,纯铝试样经过ECAE挤压,在通道转角处产生大的剪切塑性变形,使晶粒细化,ECAE前原始晶粒尺寸为2μm,为一次挤压后粒尺寸约为1.2μm,多次挤压后晶粒不断细化,8次后尺寸达到0.3μm。同时,纯铝随挤压道次增加硬度提高,但挤压3-4次后硬度趋于饱和。ECAE技术不仅能够控制晶粒尺度,而且改善了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拉伸试验、显微组织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基于CSP热轧板生产的DQ级冷轧板组织、力学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卷经过70%的冷轧变形后,退火温度为700 ℃时,冷轧板的组织以饼状铁素体为主,晶粒比较均匀,各项性能较为理想; 冷轧板织构中γ纤维织构大幅增强,旋转立方织构近乎消失,r值平均达到1.82,冷轧板的成形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1100工业纯铝板材为研究对象, 通过拉伸性能及制耳率测定, 显微组织及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手段, 探讨了深冲用冷轧工业纯铝板材的力学性能及其各向异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工艺改变, 最终成品表现出不同的各向异性效果, 通过工艺方案的调整, 板料在560~590 ℃/12 h均匀化工艺下材料织构比例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状态,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各向异性,板材制耳率低于2%, 达到了成品要求。  相似文献   

7.
热轧3104铝合金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 (ODF)和透射电镜 (TEM)分析热轧对 3 10 4铝合金织构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轧后织构类型为 (10 0 ) [uvw] ,其中 (10 0 ) [0 11]旋转立方织构为最强 ,且随形变量增加 ,取向密度增大 ,而相应的立方织构 (10 0 ) [0 0 1]取向密度较弱。TEM形貌像表明 ,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回复 ,甚至动态再结晶 ,分布在视野内多而弥散的MnAl6 和α Al1 2 (FeMn) 3Si第二相粒子随形变量增大 ,尺寸逐渐减小 ,在动态再结晶过程中起到了粒子促进形核作用 (PSN)。  相似文献   

8.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ODF)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热轧对3104铝合金织构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后织构类型为(100)[uvw],其中(100)[011]旋转立方织构为最强,且随形变量增加,取向密度增大,而相应的立方织构(100)[001]取向密度较弱。TEM形貌像表明,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回复,甚至动态再结晶,分布在视野内多而弥散的MnAl6和α-Al12(FeMn)3Si第二相粒子随形变量增大,尺寸逐渐减小,在动态再结晶过程中起到了粒子促进形核作用(PSN)。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退火温度及冷轧压下量对低碳铝镇静钢退火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700℃、压下量70%时,γ织构明显增强;但压下率进一步增加,γ纤维织构反而减弱,并出现了较强的旋转立方织构.压下量70%和75%时,有利于深冲性能的{111}<110>织构和{112}<110>织构较强,而对冲压性能不利的旋转立方织构{100...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高性能耐热铝锆合金,采用重力铸造和热挤压方法制备了4种不同成分的铝锆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机和导电仪等测试手段表征铝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研究了Zr含量(质量分数0.05%~0.2%)对工业纯铝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r含量较少时,对合金组织细化效果显著;随着Zr含量的增加,对合金组织细化效果衰退,并且出现粗大的Al_(3)Zr相;当Zr含量为0.1%时,合金的拉伸性能最优,{100}面织构最弱,对立方织构抑制效果最强;未加入Zr时,导电率最高,Zr含量为0.05%时,导电率次之,耐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应用ECAP法与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改性2224铝合金的过程,对改性2224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态2224铝合金经ECAP挤压后,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明显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细化了合金的晶粒.与通常的变形2224铝合金相比,改性2224铝合金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Mn元素对铜合金的变形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室温下对纯铜和铜锰合金(Cu-5Mn)进行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结果表明, Mn元素的添加使得铜锰合金的短程有序度增加,平面滑移倾向变强,促进了变形过程中的位错积累,刺激大量滑移带形成,且局部应力集中效应诱发变形孪晶产生,因此铜锰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优于纯铜,晶粒尺寸约为400 nm。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孪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的共同作用,使得ECAP铜锰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抗拉强度高达482 MPa,从而为高性能靶材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国栋 《矿冶工程》2018,38(6):143-146
采用多向压缩技术成功制备了最终晶粒尺寸为2 μm的超细晶纯铝。对不同应变量下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发现,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机制主要是变形带细化和位错分割细化; 由于变形导致材料温度升高,材料的晶粒细化也与再结晶有关系。硬度测试表明,随着应变量增加,材料硬度先增加后减小,等效应变为1.4时,材料硬度达到了最大值46.3HV。材料硬度的升高主要与位错增殖及缠结有关,硬度值的降低与位错密度降低、压缩过程中材料的动态回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挤压对6N01铝合金型材性能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N01铝合金是制造车体所需的薄壁中空大型型材的良好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数据是制定塑性加工工艺、理解塑性加工过程以及进行塑性加工过程数值模拟的基础。T4状态6N01铝合金型材室温拉伸试验表明,型材的力学性能具有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且这种不均匀性主要体现在塑性变形抗力和塑性变形能力上,极限承载能力的不均匀性不显著。显微组织也具有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在截面不同位置具有不均匀的组织,沿挤压方向则形成拉长组织和形变织构,这种组织的不均匀性与织构是导致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的内在根源,是由于热挤压变形与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差异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压缩变形的方法对锻态LZ61镁锂合金的热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应变速率对其热变形行为的影响及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曲线呈现动态再结晶特征,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降低而减少; 研究范围内合金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0.283,接近准超塑性。锻态合金组织由α-Mg相基体及其晶界上的弥散分布的β-Li相组成,经热压缩后,显微组织的变化证明了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热压缩过程中该合金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为晶界滑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Al?Sc?Zr?Er?Ti铝合金室温累积叠轧过程中组织、性能与织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累积叠轧使合金的大角度晶界比例提升,从而有效细化晶粒,4道次后合金超细晶粒平均晶粒尺寸达到0.83μm,晶粒组织也更加均匀.随着叠轧次数增加,整体织构强度增加,沿α取向线的Brass...  相似文献   

17.
强烈塑性变形法制备金属纳米晶体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樊新民 《有色金属》2005,57(4):35-38
通过分析变形特点,综述压制球磨粉末(SPDC)、等径角挤压(ECAP)和自身表面纳米化3种通过强烈塑性变形制备纳米晶体材料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强烈塑性变形的组织细化机制及所获得的纳米晶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指出该研究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