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益”是目前病毒发展的驱动剂,当前病毒的绝大部份变化都是围绕此中心展开的。有人想盗网游装备,有人想“免费”用QQ服务,有人想窥探他人隐私,有人想提高网站流量,有人想迅速“抢占”桌面……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现金流,有现金流Vxers (病毒作者)就可以“潜心”开发病毒,使得2006年的互联网病毒横行、流氓软件当道。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2006网络威胁的特点,金山毒霸反病毒专家戴光剑给出了精辟的总结“敲诈、盗窃、流氓,一个都不少”。  相似文献   

2.
志美 《数码世界》2007,6(3A):26-26
“利益”是目前病毒发展的驱动剂。当前病毒的绝大部分变化都是围绕此中心展开的。有人想盗网游装备,有人想“免费”用QQ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与网络》2007,(2):36-36
“利益”是目前病毒发展的驱动剂,当前病毒的绝大部份变化都是围绕此中心展开的。有人想盗网游装备,有人想“免费”用QQ服务,有人想窥探他人隐私,有人想提高网站流量,有人想迅速“抢占”桌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课例概述 病毒 课例"病毒"(见本刊第89页)是英国人Jill Stubbs设计的用于小学1~6年级的科学、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内容.该课例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活动"和有趣的"游戏",产生自己的体验,并让学生通过因特网及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书籍调查有关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信息,以达到使"学生能够识别微生物、病毒和细菌是如何扩散的;明白通过恰当的免疫措施,我们能够避免某些疾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世界里,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从过去的小打小闹变得日益猖獗泛滥,至今没能得到有效控制。尽管各厂商提供的反病毒解决方案一天比一天多,但病毒的危害似乎也一天比一天严重。以至于有人半开玩笑地提议,人们的见面问候语应该改成“今天你中毒了吗?”。2004年1月下旬,Mydoom病毒入侵了全球数百万台计算机。根据英国安全公司mi2g发布的数据,短短一周时间,Mydoom计算机病毒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1亿美元之巨。那些每天打破脑袋想对付病毒的技术专家也没能挡住病毒的轮番轰炸,难道反病毒领域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蓝韩锐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也从中了解了中蓝韩锐的反病毒解决方案就这一问题采取的全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20日,瑞星公司发布<中国大陆地区2006年上半年电脑病毒疫情&互联网安全报告>.该报告显示,2006年上半年被截获的病毒共有119402个,比去年爆增了5倍.继2005年成为"毒王"之后,"灰鸽子"病毒蝉联今年十大病毒之首.瑞星副总裁毛一丁介绍说,贪婪依然是病毒制造者和黑客的最大驱动力,但是从传播方式到作恶手段,今年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7.
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如果有人发给你类似"http://www.***.html"的网址,你可能会小心谨慎地 不去打开这个网址,可是如果有人给你发送的是类似"http://www.***.jpg"这样的链接,你会想也不 想地打开它吗?图片链接是绝对安全的吗?  相似文献   

8.
防病毒(Anti-Virus)第一要领:没有一项系统是绝对可靠的!因为无论防病毒措施多么理想,也不论安全保护过程多么严格,系统仍存在被全新病毒入侵并中断业务的可能。对于通过“妹儿”传播的病毒可能有一个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使系统完全脱离互联网,根本不与外部电子邮件接触。然而,在被称作“数字经济时代”的21世纪,这种选择无疑是“自绝生路。 要想防范病毒,首先应当清楚病毒的特点——几乎无孔不入。也就是说,很难预料病毒会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以什么面目,借助电子邮件这个方便而迅速的工具,在系统的某个部位或是互联网的某个环节悄无声息地乘虚而入。因此,针对病毒的这一特征,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对系统本身、电子邮件用户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忽略任何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将病毒给计算机带来的危险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微型机与应用》2007,26(6):127
前一段时间的"熊猫烧香"、"灰鸽子"等病毒大规模的爆发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病毒开始利用Web网页进行传播.有人感慨道:现在的病毒木马越来越难防了,随便浏览一个网页就有可能被病毒、木马感染,自己还会成为"肉鸡",把病毒木马传播到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分析"震荡波"病毒给用户带来的不便以及此病毒的症状,并提供了清除此病毒的方法和用户在平时使用计算机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扩大,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所依赖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攻击与日俱增,而且破坏性日益严重。计算机病毒就像人类的病毒一样,目的是感染尽可能多的计算机,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它就会发病,轻则冲击内存,影响运行速度,重则破坏硬盘数据、摧毁系统,甚至计算机硬件,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出现的"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LSASS漏洞(微软MS04-011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WINDOWS2000/XP/Server 2003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安全》2001,(9):8-9
近一时期,"红色代码"病毒的变种"红色代码Ⅱ"正肆虐全球.从8月1日起,该病毒的疫情开始蔓延到我国境内.这种集病毒、蠕虫、木马、黑客程序于一身的恶意代码,能够大面积地感染安装有微软视窗2000和NT的操作系统,取得系统的控制权,进而泄露系统中的文件并对网络中其他系统进行感染和攻击,导致网络通信和网络信息服务的拥塞甚至瘫痪.该病毒给我国部分网络及其节点造成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日前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一个新型病毒,经分析确认该病毒为"高波"病毒的一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14.
《数码世界》2004,3(23)
25元=5元咖啡+20元环境体验.曾经有人总结出了这条有趣的咖啡定律用以说明星巴克这家著名的国际连锁企业是如何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挖掘体验经济价值的.而伴随着类似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更有人将其上升到系统理论的高度,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推动新经济观念的关键人物"的约瑟夫·派恩二世.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病毒,怎样预防及消灭病毒?这是电脑界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套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便万事大吉;有人认为,只要不上网就可抗拒病毒的侵害;还有人认为,只要定期格式化硬盘就能把病毒扼制在萌芽状态……面对种种说法,笔者感到他们把病毒看得太神奇,或者说这些人对病毒的了解不是很清楚,对病毒的预防与剿灭不是很了解。  相似文献   

16.
《数码世界》2004,3(20):12-13
25元=5元咖啡+20元环境体验.曾经有人总结出了这条有趣的咖啡定律用以说明星巴克这家著名的国际连锁企业是如何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挖掘体验经济价值的.而伴随着类似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更有人将其上升到系统理论的高度,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推动新经济观念的关键人物"的约瑟夫·派恩二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针对当前流行的"冲击波"蠕虫病毒概述的基础上,对其特征与发作症状进行了描述,然后重点对蠕虫病毒攻击的机理与步骤,以及清除方法作了祥述,最后对病毒/反病毒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妙方解难     
《电脑时空》2009,(7):124-125
Vista禁用USB端口的方法 单位的计算机使用的是Vista操作系统,我想把USB端口给禁用,因为现在的USB闪存病毒猖撅得很,同时,我电脑上面的东西,不希望有人用U盘轻松的拷贝走,要怎样操作才能实现禁用USB端口呢?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会引发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复制"与"合理使用"的问题.3D打印是一种制造行为,打印出的3D产品是有知识产权的有形物品,其本身有经济利益.有人认为3D打印中的"复制"和"合理使用"是未经权利人同意而擅自使用其作品,给权利人带来了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探讨了3D打印中的"复制"与"合理使用"的实质及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我的电脑中了个病毒.中毒症状是一直使用的卡巴斯基杀毒软件自动关闭且无法打开,系统变慢,双击盘符无法打开分区并出现"WINDOWS找不到'SXS.EXE',请确定文件是否正确后……"的提示信息.按照网友介绍的方法我试图消灭这个病毒,却未能如愿.大致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