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湖北咨议局的建筑美学,从平面、立面、空间、外观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得出了“理性”与“和谐”是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波 《四川建筑》1997,17(3):12-14
“理性”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人们对理性美的追求一般是建立在事物某种程度上的真实之上,它从客观的真实出发,通过有步骤的推理和科学的判断,使事物臻于完美。这是理性主义者的信仰,他们从理论上否定主体论美学,力图排除感性经验的干扰与迷惑。因此,理性美的追求始终在一个独立的、不受环境干扰的系统中寻求其永恒的真理。纵观建筑发展史,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建筑理性美的创作原则,尽管人们各抒己见,但这些原则对我们当前和未来建筑发展的探索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分析建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刘松茯  何颖 《华中建筑》2011,29(12):146-149
该文在比较研究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实例的基础上,以西方传统美学和传播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审美意匠、审美意译、审美意指及审美意趣四个方面深入阐释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之美“意”.  相似文献   

4.
孙权  何颖 《华中建筑》2012,(7):16-20
哈尔滨近代建筑从一个侧面映射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美学倾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是建筑之美的外在表现形态,其独特的感官价值不仅突出了建筑的艺术走向,而且也深刻表达了建筑的文化内涵。该文以哈尔滨近代建筑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存建筑装饰的调研和测绘,以大量翔实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完形心理美学和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从建筑装饰形态的表现力、装饰形式的感染力以及装饰文化的渗透力三个主要方面剖析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所引发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刘松茯  何颖 《城市建筑》2011,(8):111-114
哈尔滨建筑装饰映射出近代西方建筑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势和美学倾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实例的分析,以西方传统美学和语言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探析影响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之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州建设》2008,(7):32-32
一幢建筑之所以能成为地标进而形成为一个城市的传世之作,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外观的特质带来的荣誉。从巴黎的凯旋门到纽约的帝国大厦,从北京的鸟巢到上海的金茂大厦无不如此。金印·现代城能在经三路云集的写字楼群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与自身独特的龙型外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术的绘画手段、绘画技法以及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美术之"美",并提出了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绘画技法,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付予建筑的概念将是可持续发展,即有生命的建筑,有生命的建筑在形态表现上应是与自然界相协调的,而建筑的动态美是与这个动态发展的世界相协调的一种最和谐的美,研究建筑的动态美对于我们更好的设计有生命的建筑有很多的现实意义。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城市外观日益混乱的今天,我们应更注重建筑动态美设计,这样无论是对于建筑本身还是对于城市建设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羽  刘继华 《华中建筑》2008,26(11):44-48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对建筑进行丈量和计算,建筑师对数学发展的关注还改进了传统的设计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哲学,对数学哲学的认知就是以理性的思维将和谐理念贯穿于建筑中。当今的建筑设计依赖于计算机,这使建筑学与数学联系得更力口紧密,但建筑“模仿教”不是为数学而建筑,运用数学的目的,是最终为“人”而建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弢 《山西建筑》2006,32(17):13-14
介绍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髓意境的本质及特点,论证了意境美学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老庄、孟子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美的影响,并例举了园林建筑中的体现,表明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灵魂就是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安徽建筑》2007,14(3):19-20
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建筑艺术“美”与“丑”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关系,提出科学、客观的认识建筑艺术“美”和“丑”的相对性,使美与丑都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及塑造优美的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建筑美在于形象的完整"的理论相悖,为什么残破不堪的建筑形象仍会如此有魅力?本文以这个问题做为出发点,通过浅析建筑的"残缺"现象,提出建筑的"残缺美"的概念。目的是在人文背景下,在建筑美学中融入对建筑的"残缺"现象的审美思考,指出建筑美学对建筑的"残缺"现象应当进行关注,发掘人文背景下的建筑"残缺美"的价值和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文裕 《四川建筑》2012,(1):67-68,72
建筑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的建筑美学理论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初期,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古建筑中,各种不同的建筑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别的美学理论。在众多的建筑类别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园林、宫殿、民居和佛塔,而其中园林和宫殿最为熟知。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中的"天人合一"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也是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文章就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的"天人合一",阐述了对于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钢结构建筑最能体现结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探讨钢结构建筑的美学表现方法,分析钢结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功能、结构造型和建筑美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郭凤 《砖瓦》2020,(4):4-6
红砖是一种烧结型砖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红砖之美,美在朴实无华、不加雕饰。它的外观质朴而粗糙,看起来似乎有种“廉价”的感觉,但是质地坚固耐用,又因其多孔而具有通风、散热的效果,所以在老式建筑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建筑造型艺术是一种意象的传递 ,一种通过视觉转化的形象经过不同类型功能的具体化 ,表现了对理念的追求、空间的想象、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标准在建筑审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是建筑美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适应这一变化,重新认识和阐释我们的建筑基本方针,使其能保证绝大多数人民的经济利益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太阳能和建筑不存在依附关系,太阳能为建筑节能做的是“加法”,实际效果就是用1%的建筑成本弥补10%的建筑耗能。节能建筑最重要的是在节能技术上的突破,当前最成熟的、最便利、最有效的利用技术便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5)
"道可道,非常道",美无法言说,庄子否定世俗之美,主张以直觉的观照和精诚的感悟体会美的本然状态。庄子之"美"是一种自然之美、至真之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造就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庄子的美学思想实质上回答了一个基础问题——"什么是美"。该文试图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反思,庄子美学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祁斌 《城市建筑》2011,(12):3-3
思考之一——“公共性”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曾经都被冠以“公共”的属性,那时.强有力的社会公共体系有序地组织、分配着有限的社会资源.“公共”支撑起整个社会乃至每个人生活框架的主体.尽管“公共”所能提供的生活内容十分有限,甚至仅仅满足了最低的生活需求,但就是这样平均而简单的生活方式却带给大家充实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