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利用头低位(-6°)卧床作为模拟失重模型进行了6名男性志愿者卧床一周的实验,目的是分析卧床条件下人尿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特点以及心血管功能的反应。结果表明,卧床期E、NE 及E+NE 昼夜节律的水平和幅度显著降低;儿茶酚胺(CA)各成份的相位发生了内部解离,上述变化在卧床后5天内皆恢复正常。说明头低位卧床能影响人尿CA 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及Ca2 +、Mg2 +、Cl- 、P3+代谢的影响。方法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2 4 .8± 6.1岁 ,进行 2 1d头低位 ( - 6°)卧床试验。在卧床前第 3天 ,卧床第 3、1 0、2 1天及卧床后第 2天 (d + 2 )测定了被试者血清ALP及Ca2 +、Mg2 +、Cl- 、P3+含量的变化。血清Ca2 +测定用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P3+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Mg2 +和Cl- 测定用酶法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用对 -硝基苯磷酸盐比色法。结果卧床期间 ,血清Ca2 +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在卧床第 1 0天和 2 1天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卧床后第 2天仍显著高于卧床前 ;P3+在卧床第 2 1天和卧床前比较显著性降低 (P <0 .0 1) ;Mg2 +在卧床期间和卧床后均显著低于卧床前 (P <0 .0 5或P <0 .0 1 ) ;Cl- 在d2 1和d+ 2均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P <0 .0 1 )。血清碱性磷酸酶在卧床第 2 1天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过程中 ,血钙升高 ,血磷、镁降低 ,氯离子升高 ,血清ALP高于卧床前 ,可能反映机体处于代谢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尿脱氧吡啶酚与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脱氧吡啶酚(DPD)含量变化与大鼠发生实验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探讨尿脱氧吡啶酚在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维甲酸诱导的大鼠急性骨质疏松模型,以淫羊藿总黄酮进行对抗治疗.分别测定模型组、淫羊藿总黄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尿DPD、Ca/Cr、P/Cr,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和骨Ca、骨P及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PD值在模型组显著上升,在淫羊藿总黄酮治疗组则趋于正常水平.DPD值所反映骨吸收情况与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及骨指标一致,并比Ca/Cr和P/Cr灵敏.结论尿脱氧吡啶酚是一项灵敏快速的特异性骨质疏松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56种元素在中国成年男子同体全血和24h尿样中浓度和估算尿日排出量,探讨两者元素含量间关系。方法在第3阶段器官组织采样相同4地区各采集10例健康成年男子志愿者同体全血和24h尿样。应用ICP—MS、ICP-AES和GFAAS技术,测定56种元素浓度,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尿样肌酐浓度。结果获得了中国成年男子同体全血与尿样中56种元素和肌酐的浓度及相应日排出量。结论获得中国成年男子同体全血和尿样中这些元素浓度与尿日排出量新资料,为确定中国参考人元素血液组织负荷量和尿日排出量参数参考值提供了初步依据,探索了中国成年男子同体全血和尿样中元素含量间相互关系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G_z应激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尿中睾酮(T)、皮质醇(C)和醛固酮(Ald)含量的影响,为飞行员身体机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56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收集离心机训练(+7.0 G_z或+8.0 G_z)前、后的尿标本,分别检测尿中T、C和Ald含量,对不同时间的尿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G_z暴露后飞行员尿中T含量、Ald含量和尿中T/C比值明显降低,尿中C含量明显升高,其结果与暴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2.139、2.086、2.262,P<0.05或P<0.01).结论 高+G_z应激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尿中T、C和Ald含量影响显著.尿中T和C含量与血清T和C水平之间有一致性变化,应进一步研究将尿液激素含量检测作为飞行员机能评价手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骨超声速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 1 6人、- 6°头低位卧床 3周模拟失重 ,观察中药复方对人体胫骨超声速率 (speedofsound ,SOS)、血钙 (Ca)、血磷 (P)、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ALP)、生长激素 (GH)、甲状旁腺激素 (PTH)、骨钙素 (BG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指标的作用。结果与卧床前比较 ,卧床第 7、1 4、2 1天及起床后第 6天胫骨超声速率 (SOS)均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中药组比对照组胫骨超声速率增高 ,但无显著差异 ;中药组卧床第1 8天及起床后第 5天血磷均显著升高 ;中药组卧床第 1 8天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功酶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中药组骨钙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即卧床第 1 8天时骨钙素较卧床前升高 ,起床后第 5天骨钙素较卧床第 1 8天降低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中药组卧床第 1 8天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 ,与卧床前比较 ,P <0 .0 5 ;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的变化趋势相同 ,在起床后第5天显著增高 ,与卧床前及卧床第 1 8天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结论中药方可从整体上对抗骨丢失 ,促进骨的正常代谢活动 ,对模拟失重骨丢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头低位—6°卧床生理变化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观察了6名19~21岁男性健康受试者,头低位-6°卧床8天生理生化指标昼夜节律特性的变化。结果:心输出量、脉压和去甲肾上腺素日平均水平显著下降;外周阻力、尿中的Na~+、K~+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卧床使心血管功能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水盐代谢紊乱。从心输出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之间的中度正相关关系,可以推测去甲肾上腺素对卧床期心输出量的调节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和性激素影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追踪观察健身锻炼对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和性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有氧运动方式,测定14周运动锻炼期间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性激素以及血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老年男性血Ca、血P和ALP浓度在第8周时显著高于锻炼前,第14周时与锻炼前无显著差异;跟骨骨密度、T值和QUI第4、8、14周均显著高于锻炼前;血清睾酮(T)一直变化不大,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浓度第8、14周均变化明显.提示:坚持适宜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可增加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有利于骨量保持.  相似文献   

9.
头低位-6°卧床期间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 7d卧床前中后血尿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 6名男性被试者头低位 - 6°卧床条件下 ,测量卧床前 48h、卧床 48h、1 2 0h血中皮质醇 (CORT)、醛固酮 (ALD)、甲状腺素 (T3 、T4)含量 ;同时留取每天 6∶0 0~ 2 2∶0 0 ,2 2∶0 0~ 6∶0 0 2个时相的尿样 ,测定尿中CORT、ALD、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多巴胺 (DA) ]等内分泌指标。结果被试者卧床 48h时血中的CORT、ALD上升 ,T3 、T4、总蛋白 (TP)、尿尿素氮 (UUN)下降 ;卧床 1 2 0h时 ,又恢复到卧床前水平。尿中的CORT、ALD及去甲肾上腺素在 2 4~ 48h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回落到卧床前水平。结论血尿中主要内分泌指标随头低位- 6°卧床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模拟失重、低氧、气功及其复合作用对人体脂质过氧化及循环内皮细胞含量(CEC)的影响,受试者为15名19~21岁男性健康青年,分为单纯卧床组(WC)、卧床+低氧组(WH)和卧床+气功组(WQ)进行了17d的头低位-6°卧床实验。结果显示:(1)WC组随卧床模拟失重时间延长,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与WC组相比,WH组卧床17d的血SOD活性增加,WQ组卧床7d的血SOD活性降低,而WH和WQ组的MDA无显著变化。表明时失重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低氧、气功在卧床时对机体的SOD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2)WC组在卧床7d时CEC含量显著下降,在17d时恢复正常,表明机体在卧床条件下血CEC含量有一定的变化。提示:低氧对卧床机体的血CEC含量无明显影响,而气功使卧床7d的血CEC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卧床对人体钙、磷、氮代谢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的目的是收集16天卧床对中国受试者钙、磷、氮影响的数据。受试者是5名健康成年男子。实验中观察到,卧床期钙、磷、氮平衡都是负的,平均总净丧失量分别为每人1.73、3.23、40.74g,平均每月钙丧失量约占总体钙的0.3%。同时还观察到,卧床期尿钙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较对照值显著增加。在卧床期末,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值显著减低而血尿素氮浓度较对照值显著增加。实验证明,16天卧床导致骨质和肌肉丧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步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进行功能评价,建立参考范围并对分析前和可能影响测定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ELISA对尿液中的Ⅳ型胶原进行测定。对试剂盒的敏感性,测量线性,精密度,特异性,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并进行干扰试验和初步建立参考范围。同时评价分析前因素,包括采样、离心、保存条件和时间,以及冻融和昼夜节律对于测定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敏感性(0.2ng/m1),测量线性(0.8~50ng/m1),精密度(CV〈7%),特异性和回收率(82.84%~97.45%)。精液的污染对于Ⅳ型胶原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尿内Ⅳ型胶原的量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晨尿内含量最低,白天含量达到最高,睡前再次下降。Ⅳ型胶原在尿液内比较稳定,但长时间室温保存也可被各种蛋白酶的降解。冻融对于Ⅳ型胶原的影响不大,但离心可以造成测量值下降。将尿液与一定量的缓冲液(pH7.5的TRIS-HCI)混合(10:1)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回收率,避免Ⅳ型胶原被降解。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性能;Ⅳ型胶原在尿液内比较稳定,但如需长期保存,应加入缓冲液并在-80℃保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肌力锻炼和功率车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骨丢失的防护效果,为筛选航天员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运动锻炼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锻炼组和功率车锻炼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锻炼组共进行了25 d(次)的运动锻炼,下肢肌力组每天锻炼16~18 min,功率车组每天锻炼30 min。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测量了全身骨密度(BMD QDR-4500/W Hologic)和腰椎骨小梁比值(CTPhilips-Mx-8000)。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以后全身骨矿含量显著下降(P0.05)、左髋总骨密度和右髋大转子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第2~4腰椎骨小梁比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车锻炼组虽然全身骨密度显著增加,但是第3~4腰椎骨密度却显著下降(P0.05),下肢肌力锻炼组全身和腰椎及髋部等承重部位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30 d-6°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腰椎和髋骨等承重部位明显的骨丢失,功率车锻炼方法不能改善腰椎部位的骨丢失,下肢肌力锻炼方法对于维持全身和承重部位的骨密度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该结果将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失重对抗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是观察模拟失重下(头低位-6°卧床)时人尿皮质醇、17-OHCS 及钙离子昼夜节律的变化。采用余弦法(COSinor)分析,我们首次观察到模拟失重能引起人体内分泌昼夜节律去同步化。表现为三相指标相位后移,振幅及中值升高。17—OHCS 的相位在整个模拟失重期后移。皮质醇、17—OHCS 与钙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糖皮质激素可能在短期失重引起的脱钙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E干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尿液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维生素E(300mg/d)治疗;另选取14例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病灶部位及脑梗死程度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不给予维生素E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发病24h内和发病14天时的尿样和血清,测定尿样中8-iso-PGF2α及血清中维生素E浓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14天时尿液中8-iso-PGF2α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20±9.17 vs 91.36±4.24ng/mmol creatinine, P<0.05);而血清中维生素E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56±6.98 vs 10.91±4.36μmol/L, P<0.05).静脉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总胆固醇、LDL三酰甘油和LDL游离胆固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08±0.61 vs 4.72±0.61mmol/L,0.88±0.06 vs 0.84±0.03 mmol/L,1.72±0.41 vs 1.75±0.92mmol/L, P>0.05).结论 维生素E干预治疗可以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尿液中8-iso-PGF2α含量,减轻其体内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尾吊模拟失重大鼠灌胃给予莫西沙星后的尿液排泄规律,为在空间飞行中合理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基础实验数据。方法采用3周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效应,单次灌胃80mg/kg莫西沙星后,收集0~4,4~8,8~12,12~24,24~48,48~72h时间段尿液样本,采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尿液中莫西沙星的含量,计算尿液中药物的累积排泄量。结果给药后8h内,莫西沙星在对照组排泄量即明显高于尾吊模拟失重组(P0.01),且在两组大鼠尿液中累积排泄量的差异持续至给药后72h。给药72h后,尾吊组和对照组大鼠尿液中莫西沙星累积排泄量分别为(4.979±4.36)μg、(12.96±1.61)μg,莫西沙星在模拟失重组大鼠累积排泄量下降为对照组的38.4%(P0.01)。结论尾吊模拟失重显著降低了莫西沙星在大鼠尿液中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头低住卧床条件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实验前、实验第2天及第5天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100波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无显著差异.结论 头低位卧床条件下可导致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提示失重对于正常人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利骨素和药物(尼尔雌醇,CCE3)预防去卵巢大鼠骨矿物元素代谢失衡的协同作用。方法:将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假去卵巢组(A)、去卵巢组(B)、去卵巢 CCE3(全量)组(C)、去卵巢 CCE3(半量) 利骨素组(D)和去卵巢 CCE3(半量) 利骨素 运动组(E)。CCE3全量按0.6ml/100g体重灌胃,利骨素混悬液按3.0ml/kg体重灌胃,运动用大鼠专用跑台中等强度,即每天连续匀速跑45min,16m/min,跑道倾角0°,持续10周。采用IRIS/A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各组大鼠骨矿物元素含量。结果:B组大鼠骨Ca、S、Mg、Mn、Zn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C组、D组和E组大鼠骨Ca、S、Mg、Mn、Zn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C组和E组骨P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大鼠骨Ca、S、Mg、Co、Mn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结论:运动、利骨素和CCE3对预防去卵巢大鼠骨矿物元素代谢失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45 d-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效应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红景天的防护作用。方法 16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中药组(8人),中药组和对照组在45 d卧床期间,每天分别服用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在卧床实验前、中、后分别进行人体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心电测量。结果与卧床前相比,1)卧床45 d对照组最大耗氧量显著降低(-18.26%;P0.01),中药组最大耗氧量无显著差异(-10.04%;P0.05)。2)对照组最大公斤耗氧量在卧床30 d、45 d和卧床后10 d均较卧床前显著下降(P0.01),而中药组下降均不明显(P0.05)。3)卧床期间对照组和中药组的最大心率均无显著变化,但在卧床后10 d,对照组最大心率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人体运动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中药红益胶囊可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效应的人体运动心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对优秀龙舟运动员尿液代谢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尿常规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监控。方法:于集训期间及比赛前后连续5次收集运动员晨尿,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尿常规检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与安静时相比,男、女运动员尿液p H值、尿蛋白(PRO)和红细胞(BLD)阳性检出率分别在训练期和比赛后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特别是集训1周和集训2周时。(2)与安静时相比,男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期和比赛后尿液中乳酸、谷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二甲胺和柠檬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苯乙酰甘氨酸则明显下降(P<0.05);女运动员尿液中牛磺酸含量显著增加,苯乙酰甘氨酸同样显著下降(P<0.05)。运动员尿液代谢组学指标主要在集训1周、比赛次日和恢复1周时变化明显。不同性别运动员尿液共有7种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龙舟运动能够引起运动员机体内与糖、氨基酸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运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实现对运动员无损伤的训练监控可行。(2)不同性别运动员尿液代谢组学信息存在差异,可能由于训练负荷安排和运动员机能状态不同所致。(3)龙舟运动员尿液代谢组学信息比尿常规信息能更加敏感和全面地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对运动性疲劳和过度训练的监控和早期诊断可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