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病人,采取保守治疗效果甚微,本文主要介绍国外一些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旨在探讨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骶神经刺激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骶神经刺激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刺激骶3神经治疗4例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其中1例接受永久性神经刺激器植入治疗。通过排尿日记及患者症状评价疗效。结果:3例难治性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且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尿急程度减轻;另1例膀胱收缩无力患者无效。结论:骶神经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骶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排尿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疾病 ,可以有明确病因 ,也可为特发性。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当保守治疗对急迫性尿失禁及尿急尿频等症状无效时 ,进一步处理极为困难 ;同样 ,对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 ,除间断导尿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方法。神经调节 (neuromodulation)  相似文献   

4.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1]。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障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手术治愈率低且并发症较多[2]。近年来,随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在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及下尿路症状的缓解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泌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目前,已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膀胱内、骶神经、阴部神经、生殖器背神经、胫后神经电刺激等[3]。虽然膀胱内和骶神经电刺激在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二者需要有创操作或植入永久电极,费用昂贵且并发症较多,非侵入性电刺激:阴部神经、生殖器背神经、胫后神经电刺激具有无创、可调、易操作等优点,同时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现就非侵入性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排尿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病人在临床很常见,保守治疗效果甚微,本文主要介绍国外一些新的电刺激治疗方法,为临床泌尿外科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的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圆锥上脊髓损伤(SCI)占全部SCI的85%。这类病人绝大多数将并发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泌尿系并发症造成的肾脏损害。是SCI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国外开展骶神经前根(S2 ̄4)电刺激(SARS)恢复SCI病人可控制性排尿的理论、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器 ,对 16例患者第 3骶神经根行电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其主观指标改变及尿动力学变化。结果 :行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 1~ 2周后 ,患者排尿次数由 5 2 .8次 / 72h显著减少为 31.3次 / 72h(P <0 .0 5 ) ,膀胱容量由 30 9ml增加为 342ml(P <0 .0 5 ) ,最大尿流率由 12 .4ml/s增加为 14 .1ml/s(P <0 .0 5 ) ,其余主观指标及尿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对埋植式电刺激的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伤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高级中枢(大脑、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器官功能紊乱,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 历史回顾 脊髓损伤是人类最严重的灾难性损伤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而且影响患者工作单位、生活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在人类的医学史上,脊髓损伤一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毫无希望的疾病。古希腊医学鼻  相似文献   

9.
骶神经调节治疗隐性骶椎裂排尿功能障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治疗隐性骶椎裂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隐性骶椎裂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皮穿刺骶神经测试、永久电极和可程控式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比较测试和植入术前后的排尿日记,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测试期间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52%-190%,每天尿急发生率降低42%-100%;植入术后1个月的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169%,平均排尿间隔时间延长102%。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仍椎裂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的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锥上脊髓损伤(SCI)占全部SCI的85%。这类病人绝大多数将并发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泌尿系并发症造成的肾脏损害,是SCI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国外开展骶神经前根(S2~4)电刺激(SARS)恢复SCI病人可控制性排尿的理论、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排尿功能障碍临床十分常见,主要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慢性尿潴留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目前临床中,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确切,外科手术因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因此此类排尿障碍成为当前泌尿外科临床实践的难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排尿反射的神经调节概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功能性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得到应用.近年来出现并不断应用于临床的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和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为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就有关骶神经调控技术(Interstim)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技术及相关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瑞士11个医疗单位前瞻性采用骶神经调节对治疗无反应的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09例进行了诊治,包括急迫性尿失禁、慢性非梗阻性尿潴留和慢性骨盆综合征3种患者。测试期209例中效果良好105例(50%),行神经调节器植入94例(45%),其中急迫性尿失禁72例,慢性非梗阻性尿潴留14例,慢性骨盆综合征8例。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提高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较常见、病因较复杂而诊断和治疗均较为棘手的一组疾病。此类疾病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的可危害肾功能 ,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 ,随着尿动力学检查的广泛应用 ,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出现 ,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使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例逐年减少。尽管如此 ,临床误诊误治仍时有发生 ,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的水平。下尿路的基本生理功能为储尿和排尿 ,一次储尿和排尿过程称为一个排尿周期 ,二者循环交替进行。正常的储尿和…  相似文献   

14.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PNB)是指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神经损伤导致膀胱逼尿肌或(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障碍或伴有排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骶神经调控(SNM)的主要适应证是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症状包括顽固性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推荐SNM的适宜年龄为16岁以上。研究表明SNM对改善顽固性膀胱功能和排便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本文就骶神经调控在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为该项技术在小儿神经源性膀胱人群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中完全性后根去传入的替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病人进行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时膀胱完全性去传入手术的替代方法。方法 10条犬经T10平面截瘫后,按L7~S3前后根切断程度和组合方式的不同分成4组,观察术中神经根电刺激时膀胱尿道的压力变化和术后膀胱压力容积曲线(CMG)变化。结果 保留2侧S1前后根完整,电刺激同平面S1的总根或后根,膀胱尿道的压力反应相同;切断两侧S1前根,刺激同平面的S1后根,膀胱尿道的压力反应显著降低,仅为前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SCI)后排尿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问题,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药物、导尿术和生物反馈训练等治疗方法效果都不理想。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骶神经调节(SNM)治疗女性糖尿病性膀胱功能障碍(DBD)患者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采用SNM治疗的10例女性D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3~72岁,平均51岁,糖尿病病程2~23年,膀胱功能障碍病程0.5~8年,比较治疗前、Ⅰ期测试阶段及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后随访中相关症状的改善程度,观察该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总结相关经验。结果:10例患者均在局麻下接受了SNMⅠ期电极植入,4例因测试效果不佳,于局麻下取出测试电极。6例经测试后行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Ⅰ期至Ⅱ期转换率为60%(6/10)。接受Ⅱ期刺激器永久植入患者在随访截止时与治疗前相比,日排尿次数[(11.2±9.6)次vs.(18.3±9.4)次,P=0.02]、每次排尿量[(181.3±61.5)ml vs.(104.5±55.3)ml,P0.01]、生活质量评分[(3.5±1.5)分vs.(6.2±1.3)分,P0.01]、残余尿量[(66.7±57.9)ml vs.(188.6±63.4)ml,P0.01]、排尿困难评分[(3.9±1.4)分vs.(8.2±1.7)分,P0.01]均显著改善。围手术期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随访中出现手术侧臀部及下肢疼痛不适,通过程控改变电刺激模式后好转。5例在Ⅱ期植入术后症状持续缓解,1例出现症状反复,症状缓解不明显,予以保留刺激器并结合间断清洁自我导尿。结论:对于女性DBD患者,SN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选择合适的患者、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及适当延长测试的时间,可以提高转换率,改善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neuro-pathic vesicourethal dysfunction of diabetic,NVUDD)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并发症 ,又称糖尿病膀胱病 (diabetic cystopathy) ,40 %~ 80 %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此症 ,即使经治疗控制了高血糖症 ,仍有 2 5%的发生率。NVUDD的发生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与病程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关 ,但由于其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且症状具易变性及非致命性 ,故而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经常被忽视。然而 NVUDD不但给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可诱发泌尿系逆行感染及肾病并发症〔1〕。随…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全国尿失禁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专题研讨会于2007年3月22~25日在成都市召开。会议就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女性膀胱颈梗阻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人地讨论,围绕尿近代学组今年的主要任务——尿动力标准化建设这一主题,组织了尿动力学检查技术和操作标准化培训。本次学术会议盛况空前,参会代表超过了300名,会议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代表们均表示有较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道扩大膀胱成形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采用膀胱次全切除、回肠扩大膀胱成形术治疗7例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结果:2例术后排尿通畅,剩余尿消失;3例术后曾有排尿困难,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最大尿流率分别为27、16和18ml/s;1例术前曾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无效,行本手术后剩余尿消失,但仍有尿失禁,后在超声引导下于尿道周围注射硅酮后,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余1例术后仍有排尿困难。结论:该手术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