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护士长食管下段癌根治术后并发胃食管吻合口瘘,近年来在本病房偶有发生,一旦发生,护理十分复杂,死亡率很高。为提高我科护理质量,护理部副主任一起参加查房指导。现对胃食管吻合口瘘的观察,护理重点以及从护理的角度出发如何预防吻合口瘘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先请实习护士介绍病人情况。实习护士甲:患者陈×,男,59岁。半年前开始有轻微吞咽不适感和胸骨后烧灼感,近期症状日趋加重,呈进行性吞咽困难,进半流质常致梗噎,偶  相似文献   

3.
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53例拟行开胸手术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前7 d起进行沙袋加压腹式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观察锻炼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呼吸功能锻炼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锻炼后(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氧分压、VC、MVV、FEV1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增强呼吸肌群的耐受力和力量,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后早期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3~7月入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8例,随机分成胸腔镜组(实验组34例)和常规开胸组(对照组34例),检测术前及术后1.2周肺活量(VC),1s呼气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实际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以及术后1.2、3、5、7和10d P2O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肺功能降低有显著意义,胸腔镜组肺功能损害较常规组显著减轻。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适用于肺功能较差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并与常规开胸手术作比较。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的原则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对食管癌患者早期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手术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胸腔镜组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前肺功能锻炼对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心胸外科手术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予肺功能训练,对照组则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有效咳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vs54.8%),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19.4%)。结论:术前进行肺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唐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138-2140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死亡率的第6位。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占半数以上,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与健康。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接受食管癌切除于术病例将会越来越多。本文对食管癌手术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共选取44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给药镇痛。于术后1,8,24及72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疼痛相关并发症、咳嗽及咳痰功能、呼吸功能等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5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1.82%);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功能及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 结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能显著减轻侧开胸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其镇痛疗效明显优于静脉自控给药,并且还能促进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及抑制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渐进式主动呼吸训练对中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中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呼吸训练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胸外科常规康复护理,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三阶段胸式或腹式、屏气呼吸训练及呼吸体操训练。于治疗3,6,12个月后分别采用肺功能检测、6min步行试验及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经12个月治疗后,发现呼吸训练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其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分别提高23%、26%、15%、30%和12%]、6min步行距离[由(320.30±13.00)m提高至(449.30±12.80)m]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8个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距离亦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其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身体疼痛、角色心理、综合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角色受限、社会功能及活力/精力3个领域评分与治疗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渐进式主动呼吸训练,能有效抑制因胸部肌肉、肋间肌和膈肌损伤所致的肺功能下降,有效提高术后患者肺活量、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食管癌切除合并胃-食管弓上吻合术(简称胃食管吻合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日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n=50),双日入院的为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自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2次/d,30 min/次,直至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为止;对照组患者给予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试饮水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两组患者胃液日分泌量。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病死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试饮水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液日分泌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对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9例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7例,并分别进行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率、术后排便时间、7d下床活动患者比例、食欲正常患者比例、住院天数、营养费用、并发症;并观察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肠功能恢复较PN组早,平均住院时间少于P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损失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7d能下床活动者和食欲正常者的比例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3d,PN组与EN组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EN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和体力,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的改善起重要作用,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上腹、右胸联合切口根治性切除中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闻本院收治中段食管癌(肿瘤上缘距门齿约24~27cm)患者156例,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右胸组采用上腹、右胸联合切口进行食道癌根治手术,左胸组采用经左胸路径切口进行食道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率等情况。【结果】右胸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切缘阳性率均较经左胸组患者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上腹、右胸二切口根治性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特别对病变侵及主动脉弓及气管隆凸者,可以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切除并管状胃代食管术后患者留置管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3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术,并以管状胃代替食管,在术后护理中均注重管道护理,并从细节上规范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操作。结果从细节上规范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使得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带管患者的脱管率、堵管率均明显降低,97%的老年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从细节上规范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可提高术后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纯肺部物理治疗和叹气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ICU中21例镇静状态、无自主呼吸、依靠机械通气容量控制(CMV)模式维持呼吸功能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1例患者随机施行肺部物理治疗和叹气呼吸模式两种干预措施,肺部物理治疗采用机械法(美国产G5振肺机),双侧振肺时间分别为3min,振动频率为10r/s(1min)→20r/s(1min)→30r/s(1min);叹气呼吸模式通过调节潮气量来获取双倍基础潮气量,连续3个呼吸周期,然后将潮气量重新调整为基础水平。于每种干预措施后5min测量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施行肺部物理治疗后呼吸系统顺应性(Cst)有改善(P〈0.05),血氧饱和度(saoz)增加(P〈0.05),肺部物理治疗患者心率增快(P〈0.05),对血压无影响(P〉0.05);施行机械通气叹气模式后患者Cst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无变化(P〉0.05)。两种方法在改善Cst方面具显著性差异(Z=-3.638,P〈0.0001)。结论肺部物理治疗在不增加潮气量和吸氧浓度的条件下可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Cst,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时也会出现心率增快的负面效果。机械通气叹气模式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Cst降低,氧合无改善。因此,肺部物理疗法对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Cst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肺康复对尘肺病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方法:尘肺病1期患者118例均给予药物和肺灌洗常规治疗,并配合物理疗法、运动训练、针刺推拿及健康教育等综合肺康复,评定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结果:治疗2个月后,118例患者肺功能检测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I)、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评分、运动能力以及呼吸肌耐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生活质量(SGRQ)及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综合肺康复对改善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 FEV1与FVC比值(FEV1/FVC)评估患者肺功能,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评估患者躯干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PEF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TCT、FMA、WM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在常规康复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呼吸功能训练辅助治疗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呼吸功能训练辅助治疗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来收治的烧伤面积小于50%全身体表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40例,根据吸入性损伤程度随机分为训练组(n=20)、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综合治疗,对训练组加予腹式缩唇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及吸气训练器训练,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除管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提前,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第1秒肺活量、氧分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辅助治疗吸入性损伤可缩短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烧伤科护理人员需重视对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掌握时机与时限,以增进疗效,增强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9.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肺肿瘤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老年肺肿瘤手术病人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老年肺肿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自人院第2天至术后第7天还给予一对一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第7天的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与第7天VC%、FVC%、FEV1%3项肺功能指标值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肺肿瘤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状况,提高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但是对术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