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可行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修复尿道,矫正重型尿道下裂畸形。方法对于严重型尿道下裂而阴囊发育正常的患者,运用阴囊纵隔岛状皮瓣同时对合取舍自阴囊的中厚皮片移植,Ⅰ期修复尿道治疗尿道下裂畸形。结果共计15例,术后随访1年,包括阴茎近端和阴茎阴囊及阴囊型尿道下裂,Ⅰ期完成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没有尿道狭窄和尿瘘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的尿道外口正位于阴茎头中央,阴茎矫直,无偏曲,排尿尿线直,尿道镜检查再造尿道内壁平整光滑。结论利用阴囊纵隔瓣对合阴囊中厚皮片Ⅰ期成形尿道,完成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修复,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对合技术同时综合了皮片和皮瓣再造尿道的优点,并且能充分保证矫正阴茎下弯畸形,取得再造阴茎外观和功能上的满意疗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于阴囊纵隔部设计以纵隔血管为蒂,宽1.5~2 cm,长等于尿道外口至冠状沟距离的皮瓣,切取后成形尿道,修复下裂。结果 本组1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形尿道排尿通畅。术后3例出现尿漏,2例换药治疗后自行愈合,1例6个月后行瘘修补。随访6个月-2年,无尿瘘及尿道狭窄,阴茎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是Ⅰ期治疗尿道下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期手术治疗尿道下裂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72例患者采用Ⅰ期阴茎伸展,包皮皮瓣和(或)耳后皮瓣移植;6月后再行尿道成形。结果Ⅰ期手术全部成功。Ⅱ期手术治愈64例,占88%,术后尿瘘5例,占6%;尿道狭窄3例,占4%。随访3—13个月,1例失访,71例阴茎外观均接近正常,无下弯,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部,排尿通畅。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相对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原位皮瓣法Ⅱ期尿道成形术治疗阴囊型、会阴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重型尿道下裂包括阴囊型9例和会阴型7例Ⅰ期行阴茎下曲矫正,半年以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Ⅱ期原位皮瓣法尿道成形术,取皮瓣宽度至少1.5cm,冠状沟处保留皮桥,皮瓣远端游离经皮桥下隧道拉至龟头正中尿道开口处.所有患儿均有中重度阴茎下曲,7例合并前列腺囊.9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阴茎、阴囊倒位,Ⅰ期手术时同时行阴茎阴囊倒位矫正4例.结果 术后阴茎外观和伸直满意,术后尿道狭窄没有发生,不需尿道扩张;2例出现尿瘘,1例术后1个月后自愈,1例半年后经一次修补后治愈.4例同期行阴茎阴囊倒位矫正患儿阴茎皮肤无缺血,外观满意.结论 对阴囊、会阴型等合并重度阴茎下曲的重型尿道下裂患儿,原位皮瓣法Ⅱ期尿道成形术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如合并阴茎阴囊倒位,可以考虑Ⅰ期手术时同时行阴茎阴囊倒位矫正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阴茎的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8%(6/5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结论:本术式具有取材范围大、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尿道下裂双皮瓣法皮管成型二期修复手术的优劣.方法 利用阴茎原位皮瓣和转移阴囊纵隔带蒂皮瓣合围形成尿道皮管,有别于阴囊纵隔折叠皮瓣尿道成形,也不同于阴茎皮管尿道成形.结果 双皮瓣血运良好,缝合张力小,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2~8年,尿道没有狭窄、尿瘘等,阴茎勃起功能良好,外观形态满意.结论 本术式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成年人尿道下裂和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的长段尿道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阴囊中隔飞鸟状皮瓣再造尿道,以减少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30例尿道下裂患者.年龄2~20岁,中位年龄10岁.阴茎近端型13例,阴茎阴囊型12例,阴囊型5例.其中8例曾于外院手术治疗.术中切取大小为4.0 cm×0.8锄~9.0 cm×1.0 cm的阴囊中隔皮瓣,结合两侧各5 mm中厚皮片再造尿道.供区经"Z"字改形后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勃起频繁致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其中2次手术者8例.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及尿瘘发生,再造尿道排尿通畅,阴茎伸直良好.其中2例稍感排尿无力,尿流有散射现象;1例阴茎阴囊外观欠佳.该3例均为2次手术者.结论 应用阴囊中隔飞鸟状皮瓣再造尿道,综合了皮片与皮瓣再造尿道的优点,适用于一期矫治尿道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区附近的尿道下裂,可有效减少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微创钨针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法尿道下裂一期修复术的应用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 我科2013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其中226例尿道下裂患者,年龄6月~26岁(平均3.8岁),其中阴茎体型119例,阴茎阴囊型83例,阴囊型及会阴型24例。术中应用微创钨针进行阴茎矫直、阴茎包皮脱套、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的切取及解剖等操作,将成形的横形包皮岛状皮瓣缝合成管状尿道,对各型尿道下裂进行一期尿道重建术。结果 术后7~8天拔除硅胶尿管排尿后,共发现12例伤口愈合不良、尿外渗及尿瘘形成。全部病例随访3月~2年,共发现尿瘘及尿道部分裂开24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尿道(吻合口)狭窄3例,尿道憩室1例,阴茎下弯复发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26(14.2%)。结论 在尿道下裂一期修复手术中,合理应用微创钨针的电切及电凝功能的优势特点,可精细分离解剖横形包皮岛状皮瓣,可安全有效获取尿道再造所需要的血运良好的包皮瓣等组织,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减轻组织的损伤,可促进组织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阴茎背侧纵形带蒂皮瓣Ⅰ期修复小儿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 1998年9月~2008年8月,对38例尿道下裂患儿采用阴茎背侧纵形带蒂皮瓣进行Ⅰ期修复手术,年龄2~12岁,平均(5.2±2.8)岁.其中阴茎型30例,阴茎阴囊型6例,阴囊型2例.结果 38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Ⅰ期治愈32例,治愈率84.2% 出现尿道瘘6例,其中1例为尿道外口狭窄并尿道憩室、吻合口瘘.出现并发症的6例患者中,阴茎型3例(10.00%),阴茎阴囊型1例(16.67%).会阴型2例(100.00%).随访3~6月,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开口正位,排尿功能良好.结论 阴茎背侧纵形带蒂皮瓣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手术设计合理,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形美观,不臃肿,无扭转,是治疗阴茎型小儿尿道下裂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会阴型尿道下裂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最佳术式.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8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阴茎阴囊型25例、会阴型13例,按照尿道下裂的不同类型进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设计、移位和尿道成形修复手术.阴茎包皮岛状最长7.5cm,宽1.5~1.8cm.结果 术后11例发生尿瘘,其中会阴型5例,阴茎阴囊型6例,经修补后痊愈.本组患者术后阴茎外形正常,无扭曲或臃肿、尿道开口达到正常解剖部位,均能正常排尿或有很大改善接近正常.结论 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一期手术矫正方法。方法 根据阴茎及阴囊皮肤分布情况,采用保留轴心血管的阴茎或阴囊内膜蒂皮瓣尿道成形技术,先矫正阴茎下曲及尿道成形,然后同期行阴茎阴囊转位矫正。尿转流及新尿道分泌物引流采用会阴尿道造瘘及新尿道U型支架管引流技术。结果 本组38例术后阴茎阴囊外形美观,无尿瘘及尿道狭窄。结论 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一期手术矫正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囊肉膜下筋膜血管网蒂皮瓣重建尿道的方法。方法1998年3月~2004年8月对先天性尿道畸形患者8例及尿道下裂术后并发多孔尿瘘、尿道狭窄和阴茎弯曲畸形23例,采用阴囊肉膜下筋膜血管网蒂皮瓣修复缺损的尿道。年龄6~34岁,平均20.3岁,皮瓣宽度:儿童为1.5~2.5cm,成人为2.5~3.5cm,长度可为宽度的1.5~2倍。其中尿道下裂阴茎型9例;阴茎阴囊型10例;阴囊型7例,其中3例为儿童伴阴囊分裂,尿道开口于阴囊分裂沟中;会阴型5例,为男性假两性畸形。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Ⅰ期愈合24例,Ⅱ期愈合7例。仅1例拔除支架管后发生尿瘘,嘱患者排尿时按压瘘口,2周后闭合。27例获随访1~4年,2例术后1年阴茎稍下弯,其余患者阴茎形态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阴囊肉膜下筋膜血管网蒂皮瓣重建缺损的尿道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尿瘘修复成功率。方法1999年7月至2006年5月,对33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44个瘘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采用Thiersch偏心圆皮肤覆盖法修复28例;对伴发尿道狭窄、阴茎弯曲者5例,行阴茎瘢痕组织及狭窄尿道切除,以阴囊皮瓣重建尿道,阴茎皮瓣覆盖尿道。结果Thiersch法修复33个瘘口有5个复发;部分尿道切除加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修复5例,共11个瘘口,皮瓣全部成活,尿瘘无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尿瘘修复的成功率,尿瘘修复的成功率还与瘘口局部情况、术式选择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成人尿道下裂分期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必要性,提高成人尿道下裂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成人尿道下裂患者52例。5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22岁,所有患者过去均有尿道成形手术史,患者局部阴茎皮肤有瘢痕组织,均有阴茎下弯。术中行阴茎包皮脱鞘切除腹侧瘢痕纤维索带切断尿道板,仍存在阴茎下弯患者行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伸直阴茎,伸直阴茎后前尿道缺损长度占阴茎长度比例大于50%。根据术中是否行分期手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20例)患者行I期包皮带蒂皮瓣卷管术尿道成型,2组(32例)患者阴茎伸直后将整个阴茎多余包皮转移至腹侧,做成形缝合为II期尿道成型预留尿道板,612个月后行阴茎腹侧皮管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Ⅰ期和Ⅱ期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瘘比例为50%、21.9%,尿道狭窄15%、9.4%,伤口感染30%、25%,尿道裂开20%、12.5%,尿道成形手术成功率分别为25%、56.3%。两组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瘘和尿道成形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尿道狭窄、伤口感染及尿道裂开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尿道下裂手术史的成人患者,尤其对那些阴茎下弯明显,前尿道缺损长且局部包皮材料不足的患者分期手术更适合,Ⅱ期尿道成形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纵形带蒂岛状包皮瓣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伴明显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者42例.年龄1~19岁,中位6.4岁.阴茎头冠状沟型6例、阴茎体型28例、阴茎阴囊型8例.4倍显微镜下采用纵形带蒂岛状包皮瓣术式33例,纵形带蒂岛状包皮瓣联合阴囊纵隔皮瓣成形9例.42例重建尿道平均3.6(2.5~6.0)cm. 结果 一次手术治愈38例(90.5%).术后出现尿瘘1例,行尿瘘修补治愈;尿道口狭窄2例,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行尿道扩张后治愈.41例获随访9~52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均符合尿道下裂治愈标准.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纵形带蒂岛状包皮瓣行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14例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70例,联合尿道口附近皮肤44例。平均重建尿道长度3.8cm。结果Ⅰ期手术成功率94.74%,其中尿瘘5.26%。术后1月内排尿异常21.93%。未发生器质性尿道狭窄。104例随访3个月-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10例失访。结论对伴有阴茎下弯的、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改良尿道板卷管纵切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体会.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应用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冠状沟型3例,阴茎体型13例,阴茎阴囊型2例,均有轻、中度阴茎下曲.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15例Ⅰ期成功,2例尿道外口狭窄,行尿道扩张后痊愈;1例尿瘘,予以行Ⅱ期尿瘘修补术痊愈,无尿道其他部位狭窄.结论 改良Snodgrass手术既矫正尿道下裂,又保留了尿道板.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阴茎外形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阴茎阴囊皮瓣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阴茎阴囊皮肤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的可行性。方法:尿道下裂23例,年龄3.5~19.0(平均6.8)岁。完全采用阴茎阴囊皮肤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随访6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21例(91.3%),2例术后出现尿瘘需再次手术治疗,1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阴茎阴囊皮肤以其材料丰富,血供良好,手术成功率高而被认为是治疗尿道下裂尿道成形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游离黏膜、带蒂皮瓣或二种组织拼接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尿道下裂修复失败后病例的效果.方法 采用3种游离黏膜或带蒂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修复失败后患者36例,其中带蒂阴茎皮瓣尿道成形7例,舌黏膜与阴茎皮瓣拼接重建尿道3例.结肠黏膜重建尿道2例,1条舌黏膜重建尿道9例,1条颊黏膜重建尿道7例,采用2条口腔内黏膜拼接重建尿道8例.阴茎用弹力绷带包扎4 d,每天用抗生素液冲洗尿道1次.结果 36例术后随访3~84个月,平均32.6个月.术后2~3周发牛尿瘘4例.术后2~3个月新尿道发生狭窄3例,其中吻合口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5次后排尿通畅;尿道外口狭窄2例,经手术矫正后均排尿通畅,Q_(max)分别为37.3和28.7 ml/s.余者排尿通畅,尿线粗,Q_(max) 18.0~46.0 ml/s,平均26.8 ml/s.结论 舌黏膜与颊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创伤小的特点,较适合于尿道下裂修复失败后皮源少患者的尿道重建.  相似文献   

20.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37例,年龄2~36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尿道末段狭窄6例、吻合口狭窄30例,尿道末段及吻合口同时狭窄1例.单纯狭窄13例中行尿道末段切开4例、行加盖术6例、行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3例.复杂尿道狭窄24例,狭窄长度>0.5 cm,其中伴复杂尿道瘘8例、尿道憩室6例、阴茎弯曲4例、多次手术后尿道狭窄6例,行狭窄段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同时矫正阴茎弯曲、憩室切除、瘘口修补.结果 单纯狭窄组一次手术治愈12例,1例狭窄内切开术后尿道狭窄者二次手术治愈.复杂狭窄组中8例伴复杂尿道瘘一次矫治术治愈7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伴尿道憩室者均一次手术治愈;4例伴阴茎弯曲者一次手术成功3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多次矫治术后尿道狭窄者均一次手术治愈.37例随访12~24个月,立位排尿通畅.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单纯尿道末段狭窄采用狭窄切开术或加盖术,单纯吻合口狭窄采用加盖术或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复杂性尿道狭窄采用狭窄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阴茎或阴囊中隔皮管尿道成形肉膜蒂加盖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