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筛查ANA和LIA检测ANAs特异性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IIF-ANA阴性AID组中,LIA-ANAs阳性率为46.30%,高于非AID组(20.00%,P=0.00);AID组LIA-ANAs(+)、LIA-ANAs(±)的比率均高于非AID组(P〈0.05)。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中,抗Ro-52、抗SSA、抗双链DNA(dsD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Sm、抗SSB、抗核糖核蛋白(nRNP-Sm)和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Jo-1)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80~1∶160为主,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荧光滴度为≥1∶1 28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D的临床诊断中,除进行IIF筛查ANA外,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着丝点抗体蛋白B(CENP-B)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测自身抗体谱的患者资料,选取血清抗CENP-B抗体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观察抗CENP-B抗体阳性患者其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模式分布情况,根据其结果分为CENP-B(+)ANA(着丝点型)组和CENP-B(+)ANA(非着丝点型)组,检测并比较2组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抗CENP-B抗体阳性患者其疾病诊断主要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抗CENP-B抗体阳性患者其ANA荧光核型模式分布主要以着丝点型为主;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水平在2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ENP-B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指标,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琳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217-1218,1220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01例ANA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1)ANA阳性604例,总阳性率为33.5%,其中82.5%为女性患者.6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患者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以36~45岁组阳性率最高.(2)ANA荧光模型以细胞核型荧光(67.4%)最常见,以核颗粒型(43.7%)为主.(3)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47.8%.混合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最高(57.8%),细胞浆型(12.7%)最低(P<0.01).抗核点型、抗核膜型、抗着丝点型及抗中心粒抗体阳性患者均未检出特异性抗体.(4)ANA阳性者66.2%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显著高于ANA阴性者(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ANA组73.6%诊断为AID,其次为细胞核型ANA组(70.2%),最低为细胞浆型ANA组(36.9%),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ANA阳性率最高.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皮病(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重叠组织病患者ANA阳性率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斯蒂尔病(STILL)患者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RA、MCTD患者ANA模型均以核颗粒型为主.滴度达1∶3 200者89.1%诊断为AID,其次为滴度达1∶1 000者(72.2%)与滴度达1∶320者(44.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ANA阳性率存在差异;ANA存在多种荧光模型,不同荧光模型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ANA阳性患者不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高滴度ANA对于AID诊断有重要意义,但ANA荧光模型对不同AID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核膜抗体(ANEA)在临床连续送检抗核抗体(ANA)标本中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连续送检的107937例ANA检测标本,对荧光模型判读为ANEA阳性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另选取50例ANEA阴性但ANA阳性的患者和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分析ANEA阳性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结果 107937例ANA常规检测标本中ANA阳性27467例,ANA总体阳性率为25.45%;荧光模型判读为ANEA 220例,占ANA阳性标本的0.80%.ANEA阳性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141例,其中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为常见,为30例(21.28%);诊断为非AID患者79例,占ANEA阳性患者的35.91%.AID患者荧光滴度以中、高滴度(1:320、1:1000)为主(66.67%),非A ID患者荧光滴度以低滴度(1:100)为主(81.01%).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ANEA阳性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EA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主要以AID为主,特别是PBC最为常见.中、高滴度的ANEA阳性患者同时出现GGT、ALP水平异常升高,要注意临床随诊,警惕AID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谱检测结果,评价ANA谱在诊断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AID患者513例,非AID患者353例,并对其ANA谱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RN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燥综合征组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组抗SCL-70抗体、抗CENP-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抗JO-1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RNP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阳性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谱检测对AI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检测抗核抗体(ANA)中的前带效应对ANA荧光滴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血清样本以1∶100稀释进行手工检测,筛选ANA荧光滴度≥1∶1 000的样本分别以1∶100、1∶1 000、1∶10 000稀释检测,统计有前带效应(1∶1 000稀释比1∶100稀释荧光亮)的样本数;将前带效应的样本采用欧蒙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和EUROPattern全自动荧光分析仪检测ANA(1∶100稀释),与手工法检测ANA(1∶100稀释)进行比较,检测前带效应样本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分析其荧光模型、荧光滴度及阳性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有明显前带效应的样本数为34例,占总样本数的3.86%,占高滴度(≥1∶1 000)ANA样本数的29.57%。通过手工法检测或通过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检测均发现前带效应,其荧光模型及荧光滴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EUROPattern只能选取图片中间区域判读。在有前带效应的血清样本中,以荧光滴度≥1∶10 000最常见(74.42%)。在荧光模型方面,以斑点型最为多见(46.51%)。在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方面,以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最多见(62.79%),其次为抗双链DNA抗体(51.16%)和抗SSA抗体(51.16%)。结论 IIFA检测高滴度ANA样本在低稀释度时容易产生前带效应,从而导致错误的ANA荧光滴度判断,临床检验实验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及其特征。方法 对58例确诊的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AMA、ANA,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条带法分别检测AMA和ANA的亚型抗体。结果 58例PBC患者AMA抗体均为阳性,89.2%的患者AMA的滴度≥1:320;AMA亚型M2、M4和M9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9%和24.1%。M2≥200RU/L的患者丙氨酚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M2〈200RU/L的患者。M4阳性组ALT、AST明显高于M4阴性组。25.9%的患者出现了ANA,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着丝点型11例、核膜型9例、核点型5例,集中出现在AMA高滴度以及M2≥200RU/L的患者。结论 PBC患者一般均有高水平的AMA和M2,且滴度和病情相关。M4、M9在PBC有一定的检出率。多数PBC患者还伴有高滴度的ANA并有主要的荧光模式。  相似文献   

8.
项瑾  刘爱平  胡尧  吴之源  曹国君  关明 《检验医学》2023,(12):1141-114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抗核抗体(ANA)谱特征和血清热灭活对A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疑诊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患者49例,分析其血清ANA阳性特征。同时,以56℃、30 min金属浴灭活血清作为观察组,比较其与对照组(未处理血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NA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COVID-19患者ANA阳性率为48.98%,荧光模型多样,包括AC-4型(细颗粒型)6例、AC-1型(均质型)5例、AC-3型(着丝点型)2例、AC-10型(核仁颗粒型)1例、AC-20型(胞质细颗粒型)3例和混合核型7例;其中中、低滴度(≤1∶320)荧光核型22例(91.7%)、高滴度(≥1∶1 000)2例(8.3%)。ANA阳性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基因、N基因Ct值和核酸转阴时间(NCT)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OVID-19患者合并AID时ANA阳性率最高(55.6%),但与合并非AID(48.4%)和无基础疾病(44.4%)患...  相似文献   

9.
临床标本抗核抗体102 651例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在自身免疫病(AI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02 651份来自2004年至2008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NA(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41岁).选取符合AID诊断的患者3 064例,其中:SLE 1 757例、干燥综合征(SS)2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150例、系统件硬化症(SSc)17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0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及强直性脊柱炎(AS)66例.疾病对照组 560例,其中:炎症性疾病452例和肿瘤108例.分析ANA在不同性别、年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和AID患者中的阳性率、滴度以及荧光模式的分布.结果 在102 651份检测标本中,ANA阳性率为49%,其中男性为26%,女性为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652.84,P<0.01).不同年龄组间ANA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46%、21~49岁组50%、≥50岁组47%,χ~2:108.68,P<0.01).ANA 阳生患者荧光模式分析表明,单一荧光模式以斑点型(34%)和均质型(16%)为主,混合荧光模式以斑点/均质型为主(16%).而AID组中的SLE、SS、RA、PM/DM患者单一荧光模式以斑点型为主(分别为32%、40%、28%、31%),PBC患者以核膜型、着丝点型为主(分别为36%、14%).AID患者的ANA阳性率为82%,与疾病对照组(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14.15,P<0.01).其中SLE的阳性率最高为94%.AID患者滴度以≥1:160为主,疾病对照组患者以1:80滴度为主.结论 临床就诊患者中ANA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AID患者中的ANA阳性率和滴度均存在差异,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NA滴度在AI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另外,ANA阳性患者的荧光模式旱现多样性,特别是某些特殊荧光模式对AID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仅根据荧光模式来判断AID则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5项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患者ANA和ANAs,判断其ANA滴度、荧光模型和ANAs结果,并对ANA和ANA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1例ANA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161例,均质型110例,胞质型96例、核仁型37例、着丝点型28例,其他型合计39例;滴度为1∶100者196例,占41.61%(196/471),其中ANAs阳性53例,占27.04%(53/196);滴度为1∶320者123例,占26.11%(123/471),其中ANAs阳性67例,占54.47%(67/123);滴度为1∶1 000者152例,占32.27%(152/471),其中ANAs阳性132例,占86.84%(132/152);2 042例ANA阴性标本中45例ANAs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2%(45/2042);高滴度ANA患者血清中ANAs的阳性率高于低滴度(χ2=123.132,P0.05)。结论不同滴度的ANA与ANAs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以ANA进行过筛,阳性再做ANAs会漏检部分患者,建议IIF和IBT联合应用,防止风湿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的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36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71例,非自身免疫病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同时检测血清ANA和ANAs,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IIF(+)/LIA(+)、IIF(-)/LIA(-)、IIF(+)/LIA(-)和IIF(-)/LIA(+)。结果 436份标本中IIF(+)/LIA(+)占40.15%,IIF(-)/LIA(-)占25.52%,IIF(+)/LIA(-)占15.27%,IIF(-)/LIA(+)占9.81%,IIF与LIA检测ANA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5.67%,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3%和57.9%,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病患者的17.6%和20.0%;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IF检测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和LIA-ANAs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和LIF-ANAs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AID患者漏诊。ANA的IIF法易导致以抗-SSA、抗-SSB和抗-Ro52为主要抗体的患者ANA假阴性,而LIA法特异性ANAs的检测因检测的抗体不全面也无法取代ANA的IIF法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ANA的检测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阴性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LI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410例ANA筛查试验阴性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结果 410例ANA筛查试验阴性患者的标本有46例(11.2%)LIA-ANAs阳性。其中有17例单个抗体阳性,有21例2个抗体阳性,有6例3个抗体阳性,有1例4个抗体阳性,有1例6个抗体阳性。且21例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AID)。结论对于临床就诊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将献血员血清置于56℃30min灭活,离心去除沉淀后,按1∶2、1∶4、1∶6稀释比例检测试剂盒中多批号的阳性对照质控物。结果抗RNP/Sm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抗SS-A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为+~++。抗RO-52抗体(++~+++):1∶2稀释后,显色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为+。抗核小体抗体:1∶1、1∶2稀释后可出现阳性;1∶4、1∶6稀释后,显色均为阴性。结论自身抗体质控血清制备方便,质量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室内质控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均采用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参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对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阳性78例,阳性率为68.42%,对照组血清CRP均阴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为(6.51±1.95)mg·-1,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为(1.62±0.87)mg·L-1,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随NDS评分的下降而增高,脑梗死组各亚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关系密切,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而血清CRP水平越低则其预后越好。CRP可作为监测及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助于减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768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另选取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及滴度进行分组,分别研究各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①抗核抗体滴度≥1∶100时,血清IgG、IgA明显升高(P<0.01),但升高的幅度与抗核抗体滴度无明显相关;IgM和C3、C4只有在抗核抗体滴度≥1∶1 000时才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P<0.01)。②各种单荧光模式型患者血清IgG、IgA、IgM、C3、C4浓度无显著差异;与各单荧光模式患者比较,二联及二联以上荧光模式型患者血清IgG、IgA、IgM显著升高、补体C3、C4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虽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相关,但并不与病情成平行关系,三项联合检测才能对疾病的诊断与病情发展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7项联合检测的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 ANA 和 ANAs,判断其 ANA 核型和 ANAs 结果,并对各荧光核型和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例 ANA 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214例,着丝点型51例,胞浆颗粒型28例,核仁型25例,均质型17例,周边型5例,颗粒型是检出的主要核型。ANAs 17项抗体阳性率为82.94%。214例荧光颗粒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 SSA/Ro52kd(31.78%)、抗 SSA/Ro60k(d30.84%)和抗 SSB/La(19.16%)抗体;17例荧光均质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核小体(47.06%)和抗组蛋白(41.18%)抗体;抗 CenpB 对着丝点核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为92.16%(47/51)。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 ANA 与 ANAs 抗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无绝对的规律可寻,两种 ANA 的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7.
赵兰静  刘春兴  安仙园 《检验医学》2014,(11):1124-1127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抗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上海华东疗养院体检时发现的消化性溃疡115例作为溃疡组,其中胃溃疡65例,十二指肠溃疡5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共90名,其中男女比例及年龄均与溃疡组匹配。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PGⅠ、PGⅡ,并计算两者比值(PGⅠ/PGⅡ,PGR),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受检者血清进行抗Hp IgG抗体检测。结果溃疡组中,PGⅠ和PGⅡ水平分别为(180.14±20.56)和(24.98±10.14)ng/m L,PGR为7.87±1.29,PGⅠ、PGⅡ及PG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和对照组抗Hp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4%和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的PGⅠ与PGⅡ分别为(165.35±22.14)及(20.75±11.26)ng/m L,PGR为7.64±2.03,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异常血清PG和抗Hp IgG抗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消化性溃疡早期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标本,按年龄分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21.50±4.55μmol/L、22.72±6.4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中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的11.78±1.38μmol/L、16.63±2.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对照组HCY水平高于中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3.55%HCY升高,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仅67.14%升高,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对老年急性脑梗死诊断的Kappa指数<0.60,对中年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90%,Kappa指数0.8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HCY对中年脑梗死的诊断和警示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